一、大江西派名字由來
大江西派,簡稱“西派”?!按蠼笔菂巫妫▍味促e)一派的別稱,李涵虛在其編纂的《呂祖全書純陽先生詩集》中稱呂祖開創(chuàng)了“大江派”。“先生大海也,而以江自喻,弟子溝渠也,不敢以沱自居,然沱乃大江一派耳。雖非沱而竊愿為沱,遇灌則分,逢瀘則合,而今而后,皈依先生者,即稱為‘大江派’也可。”所以皈依呂祖者,即是屬于“大江派”。
大江自西而東順流入海,四川在長江之西,故李涵虛宜稱“西派”之祖也。陸潛虛系淮海(揚州)人,乃在大江之東,允稱為“東派”之祖也。在《純陽先生詩集大江吟》之后記云:“皖江既受淮西流,得來又被是江收,天下九河各分派,會于江者居半籌。噫嘻乎!朝發(fā)岷山暮方丈,看遍長江大海秋”。首句謂之皖江既受淮河西流之水,后來又歸入于長江,暗寓陸潛虛仍歸宗于呂純陽。然而大江一派,乃眾水之所依附,東有淮河皖江之來歸,西則有沱江諸水之共趨,淮者固為陸西星,沱者即是李涵虛?;匆层?,一東一西,同注大江而去,陸東李西,星月交輝。亦由此可知西派乃是大江派一支(資料圖:圖源網(wǎng)絡)
二、李西月假托陸潛虛開創(chuàng)西派
李涵虛(1806—1856),四川省樂山縣李家河人。原名李元植,字平泉(又作平權、蘋荃)。后因遇呂洞賓為之易名為李西月,字涵虛,一字團陽,號長乙山人,又隱號白白子、白白先生、圓嶠外史、樹下先生、樹下涵虛、卷石山人、紫霞洞主人、火西月、火二、荷鋤子、堯舜外臣、食本子等等。西祖涵虛名號顯系承襲東祖名號對峙而來,東祖名陸西星,字潛虛,號長庚,又號方壺外史,以此故也。
李涵虛的事跡富有傳奇色彩,在《收心法題詞》中稱自己:“道我四百年來事,三番游戲到紅塵?!?br>
道我四百年來事,三番游戲到紅塵(資料圖:圖源網(wǎng)絡)
題名吾山先生撰的《黃庭經序》中敘述了“四百年來”“三番游戲到紅塵”的具體經歷,謂:“明有冷生者,長笛吹風,扁舟弄月。往來江湖間,若游仙然?;蛑^為冷謙再世,或疑為冷謙現(xiàn)身,皆不知也。瓢囊中嘗有《黃庭》一部,自注自書,以金為字。有欲索觀者,生不許,謂其書當轉世乃出,此萬歷丙午間事也。亦越二百年,紫霞生而金書入夢。少習儒業(yè),壯務功名。數(shù)舉不第,淡然退止?!?br>
《海山仙跡》卷六《示冷生》也講:“萬歷間有冷生者,不知其名字里居,業(yè)歧黃,喜游云水。每來湖南湖北,風月扁舟,吹鐵笛以自娛。生嘗云:古來神仙,吾仰純陽祖,及今張三豐,隱顯人間,逢緣普度。又云:純陽有三大弟子,為群真冠:海蟾開南派,重陽開北派,陸潛虛匯(開)東派,吾愿入西方,化一隱淪,親拜呂翁之門,身為西祖。一日上黃鶴樓,忽遇呂祖從空而下,謂之曰:汝欲臨凡耶?今乃萬歷丙午(1606年),再候二百年丙寅之歲,手握金書,降于錦水之湄,精修至道,闡發(fā)玄風,為吾導西派可也。言訖,呂祖即乘鶴飛去,冷亦不知所之”。此段實托言“冷生”,自道身世。
陸潛虛逝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李涵虛則為清丙寅年即嘉慶十一年(1806年)降生,恰為二百年,所以《海山仙跡》此段,乃李涵虛暗示在明朝陸潛虛將化時,呂洞賓已示冷生去開“西派”,并有寓自己為陸潛虛“后身”之意。所以陸名“西星”,李改名“西月”,月與星同輝,且比其更亮。陸字“潛虛”,李改名“涵虛”,潛為隱于其中,涵字則包于其內;陸名“長庚”,李則號“長乙”。庚為西金之代稱,乙則是東木之隱語;陸道號“方壺外史”,李自稱“圓嶠外史”?!胺綁亍?、“圓嶠”同為三仙山之名,而方圓又為對稱之詞。
三、李涵虛遇呂祖,三豐皈道
李涵虛生于清嘉慶丙寅年(1806年)八月初四日寅時,生時母夢一道人懷抱金書一函入門,醒來時則李涵虛降生焉。李伯仲三人,其排行居第二。自幼穎悟,少時從學于李嘉秀主講的九峰書院。弱冠(20歲)之齡,入邑得癢生(舊時學位名,即縣學生員,俗名秀才)。年輕時善琴嗜酒,常陶醉于詩詞歌賦之中,過著傳統(tǒng)士子的生活。
據(jù)說二十四歲時(1829年)曾遇見呂洞賓,但因不認識從而當面錯過,失之交臂。后來因得患傷血癥,奉母之命到峨眉縣去養(yǎng)病,途中遇到鄭樸山先生。鄭是明朝孫教鸞真人(1504—1612)門內之高弟,清朝康熙(1662—1723)時人。同住一寓,由其為之治病,并告戒說:“金石草木,只可治標,治本則宜用自身妙藥,方能堅固”。李聞聽之后,檢閱自己平生所學在身罹重病之際無濟于事,惟有自身妙藥,性命雙修之金丹,才能別有途徑,救性命于將傾,如大夢初醒,恍然覺悟,遂稽首皈依,請傳以丹道秘修口訣。后游歷峨眉山,在禪院中遇到呂洞賓和張三豐兩位丹道大師,又密授其丹道功訣,得聞“交媾玄牝、金鼎火符之妙”、“藥物采取之微”。
《樂山縣志卷九人物志》之《李平權傳》記載其遇師經過為:李涵虛“住凌云鄉(xiāng)之李家河。河故淺狹,舟楫不通,權書舍近焉。一夜月明,偕友散步其處,見溪中一漁舟,有老翁對月仰臥而歌。權默計此地向無漁人,何來此翁?因與友人同詣之。問對間,知非常人,遂邀至館,師事之。居年余,頗有所得?!贝颂幬疵餮栽摗袄衔獭笔菂巫娑促e,還是張三豐之化身,但從現(xiàn)所存在的資料來看,呂祖和張三豐都有化身“老翁”或“漁翁”的經歷。
呂祖和張三豐都有化身“老翁”或“漁翁”的經歷(資料圖:圖源網(wǎng)絡)
李涵虛得到丹道口訣之傳后,隱跡于洞天中潛修密煉,經七八年篤志勤修稍有把柄,焚修不輟,始成玉液;又歷數(shù)載,煉成金液還丹,“出神入化,高會群仙”。在《收心法題詞》中稱自己:“昨夜飛神朝上真,封為善教大真人。”遂而廣結同好,隱居于樂山縣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的“青衣別島”,聚南、北、東三家之道法,匯文始(張三豐)、東華(呂洞賓)兩派之心傳,從而創(chuàng)立“大江西派”,執(zhí)禮從其游者甚眾。咸豐丙辰(1856年)其五十歲時,墨發(fā)童顏,如三十許人。同年五月初八寅時升舉仙化,其時與族人宴座,聯(lián)句結云:“兒女英雄債,從今一筆勾”。吟畢,偈曰:“清風明月,才知是我”。(《樂山縣志》)溘然而逝,異香滿空者七日。當日卯時,現(xiàn)仙容于自流井(今四川省自貢市自井區(qū))。飛升后,顯跡甚多。
四、李涵虛著作頗豐
李涵虛的著作相當豐碩,自著有《道竅談》、《三車秘旨》、《九層煉心》、《后天串述》等。注解有《太上十三經注解》、《無根樹注解》、《黃庭內外景經注解》、《大洞老仙經發(fā)明》等。編輯有《海山奇遇》、《純陽先生詩集》和《張三豐全集》,卓具匠心,風行一世,迄民國初尤未稍衰,為保存和提供呂洞賓、張三豐的生平事跡、丹經著作的傳世和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大江西派傳代有九字:“西道通,大江東,海天空”。《呂祖全書純陽先生詩集》“大江派偈并引”載,此傳代九字系呂祖所題,謂:“余前作《大江吟》,人多以‘大江’稱我,怍良深矣。今諸子誦之,同然心喜,請開‘大江’一派,純陽苦不敢辭。因按《禹貢》經文,‘岷山導江’八句,書九字曰:‘西道通,大江東,海天空’。以此循環(huán),合九轉之義。偈曰:大江初祖是純陽,九轉丹成道氣昌。今日傳心無別語,愿君個個駕慈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