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
姑蘇城里的歷史沉淀,
是水天堂里的一道文化美餐,
是一筆不同尋常的文明遺產(chǎn),
是一塊獨具魅力的水文化品牌 ...
蘇州是江南水鄉(xiāng),素有“人家盡枕河”之稱,但其實蘇州人家未必都靠著河,家家需要井水倒是真的。井水,是過去蘇州人最重要的生活飲用水。
解放前,蘇州大約有民用井兩萬多口,其中大多是古井,時間跨度由宋代到近代,以清末民初的居多。
在過去,蘇州以“井”或“泉”命名的道路不可勝數(shù),如今的旅游勝地平江路古時便叫“十泉里”,因有古井十口而得名。
從靈巖山上的吳王井,到席家花園里的柳毅井,虎丘山腳的憨憨泉,再到蔣廟前的七姬廟古井,蘇州的井都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
相傳吳王夫差寵愛西施,在靈巖山筑館娃宮避暑,吳王井就是為解決當(dāng)時山頂飲用水而建,也是蘇州保存至今的第一口井。此井大而闊,據(jù)說西施常坐井邊,以井水為鏡梳妝打扮,柔荑點水,井水蕩漾間,美人嬌柔如花,如何不讓吳王心動?吳王井至今碧水盈盈,清洌甘甜,不竭不溢,不僅留惠后世,更留下了美麗動人的傳說。
虎丘山山門外,有兩口古井遙遙相望,六角井欄,整塊青石鑿成,也許形制簡樸,并不起眼。不過這兩口井可不簡單,據(jù)說,若把虎丘山比作一頭老虎,這雙井便是虎之雙眼,它們也將與虎丘山的文脈一并流世傳承。
關(guān)于井的詞語有很多,只看“背井離鄉(xiāng)”一詞,就可見井之于家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兑捉?jīng)》中有一“井”卦,卦辭曰“改邑不改井”,村落再如何變遷,都始終圍繞著水井,我再如何遠行,心中都不忘家鄉(xiāng)。只是,多年后的人們看到這一口口老井,大約只會贊嘆它的古樸之美,卻無法領(lǐng)會我們對它的依舍之情了吧。
水井邊上是十分熱鬧的,婦女們在井邊洗衣淘米汏菜,張家長、李家短的流言蜚語于此起源交匯,所謂吳門人家的市井生活,這大概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吧。
如意泉(丁香巷)
井水與進士
蘇州老城區(qū)倉街南頭有一口花崗巖古井,上刻“洙泗泉”三個大字,洙泗是古代儒學(xué)的代稱,吳語中“井水”又與“進士”諧音,據(jù)說讀書人飲此井水,便能考中進士。在過去,一口井便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
井的本質(zhì)還是屬于生活的,是我們回憶里守望的家鄉(xiāng),和那平淡無憂的歲月。
小時候的夏天,奶奶常會在水桶里放一個西瓜,沉到井里,睡一個午覺起來,就有冰冰涼涼的西瓜吃了,那沁人心脾的涼自非冰箱可比擬。為了防止失足落井,老人也會嚇唬小孩說,井里有老虎,要被吃掉的!可就算這樣,小孩們還是會圍著井欄,偷偷望上一眼,黑咕隆冬的井底水影幢幢,既害怕又好奇,鼓足勇氣大喊一聲,幽幽回響,一歡而散。
------------------
蘇州的古井你知多少:
蘇州古吳路十四號居民民宅院內(nèi),有一口官井,青石六角形井欄,上面刻著[官井]、[乾隆三十二年桂月]等文字,保存尚好,水很清澈。
2長壽泉
蘇州的長壽泉有兩口,一口在羊王廟(弄)內(nèi),另一口在五龍?zhí)媚峡?。兩口井靠的較近,相距不過五十米。在羊王廟(弄)內(nèi)的那口井是在屋外,旁邊還有路亭。五龍?zhí)媚峡诘哪强诰诰用窦抑小煽诰男螤詈徒ㄔ炷攴荻疾畈欢?,有一口井欄上刻有[民國二十三年]。
松壽泉在蘇州古城區(qū)海紅坊內(nèi),花崗巖鋪就井臺,四周還用條石置圍欄。花崗巖井欄上刻[松壽泉]三字,是口雙眼井。
4源源泉
位于專諸巷天庫前,花崗質(zhì)四連方井,井圈銘文“源源泉”,“甲子年重,金門市民井”
5坎泉
坎泉位于史家巷書院弄口,花崗質(zhì)三井,品字形排列。井南民居壁間有青石碑一方,民國二十四年《坎泉記》。井圈銘文“坎泉,歲次乙亥,義井,嘉定十二年二月日題,府境顧氏一力開建”
6祝壽泉
福壽泉位于倉街69號,為民國義井?;◢徥|(zhì)長方形雙眼井,井欄銘文:“福壽泉”“朱鼎彝置”“民國二十三年五月”
7顧地流泉
顧地流泉位于婁門石板街1號,花崗質(zhì)圓形古井,井圈刻有“顧地流泉”四字;
8青石古井
青石古井位于道前街東美巷口,井圈繩痕清晰可見20條。
9八角古井
八角古井位于范莊前19號門口,青石質(zhì)地.
每一個古井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每一個古井都養(yǎng)育了一些人。
當(dāng)其存在的時侯,我們?nèi)绻皇鞘煲暉o睹,一旦失去了,就會猛然覺得它無比重要的價值,因為它是這個城市文脈上的眼睛,青石井欄上的繩索印痕記載著這個城市的歲月滄桑。
10古鈕家巷33號方宅古井
11耦園路口下墜泉
12大石頭巷公井
13道前街青石古井
青石質(zhì)地,井圈內(nèi)壁有20條深深的繩痕
14東善長巷無名井
15倉街祝壽泉
- END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