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并發(fā)癥的治療費用相當高 來自糖尿病網 00:00 05:06
“許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事實上,它帶來的危害可能比您想象的,更加觸目驚心。”
早期干預可延緩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若到疾病后期才進行干預,往往醫(yī)療花費巨大,且治療效果甚微,還嚴重降低了糖友的生活質量,加重了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數據顯示,伴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糖尿病患者年直接醫(yī)療費用是無并發(fā)癥患者的 3.18 倍。因此,微血管并發(fā)癥的防治是 2 型糖尿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預防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多長時間做一次篩查,做哪些篩查項目?
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是糖尿病病程和高血糖。資料顯示:
糖尿病病程< 5 年者眼底病變患病率為 38.0%~ 39.0% ;
病程 5 ~ 10 年者眼底病變患病率為50.0% ~ 56.7% ;
病程> 10 年者眼底病變患病率增至 69.0% ~ 90.0%。
糖尿病診斷后,病程 3 年、10 年、15 年、20 年、25 年的糖尿病腎臟疾病累計患病率分別為 3%、6%、10%、28%、56%。
可見,隨著病程的延長,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患病率顯著升高。唯有防微杜漸,做到并發(fā)癥的早篩、早治,方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篩查項目與隨訪頻率推薦見表1。
表1 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篩查項目與隨訪頻率推薦
微血管并發(fā)癥
篩查頻次
篩查項目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初次篩查 :2 型糖尿病確診時進行全面檢查
· 復查 :每 1 ~ 2 年進行 1 次眼科檢查;如已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至少每年進行 1 次眼底檢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展或威脅視力,考慮增加檢查頻次
· 眼底鏡
· 眼底照相
糖尿病腎病
· 每年 1 次
· 尿常規(guī)
· 尿白蛋白 / 尿肌酐比值
· 血肌酐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每年 1 次
· 對糖尿病病程較長,或合并DR、DKD 的 患 者, 每 3 ~ 6 個月檢查 1 次
· 存在微血管和神經病變并發(fā)癥的患者應評估其自主神經病變的癥狀和體征
· 踝反射
· 針刺痛覺
· 震動覺
· 壓力覺
· 溫度覺
如何預防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
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危險因素是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的基礎,基本原則包括糾正高血糖、高血壓及血脂異常。
(1)血糖控制
多項臨床研究結果均顯示強化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大多數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目標是< 7%。研究證明,嚴格控制血糖,使 HbA1c < 6.5%,可以更好地預防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對于經過生活方式干預和規(guī)范口服降糖藥治療 3 個月血糖仍不能達標的 2 型糖尿病患者,需及時使用胰島素治療。
此外,具有降糖之外微血管病變防治效應的降糖藥應優(yōu)先選擇。目前, 國內外指南對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防治的降糖藥物并無特別推薦,但有研究顯示,及時開始胰島素治療可以延緩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瘤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
(2)血壓控制
2 型糖尿病患者每次隨訪均需監(jiān)測血壓。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除接受生活方式干預外,需立即行藥物治療,以及時達到血壓控制目標,無糖尿病腎臟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目標為≤ 140/90 mmHg,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臟疾病或腦血管損傷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為≤ 130/80 mmHg。
(3)血脂控制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應至少進行 1 次血脂檢查。接受調脂藥物治療者,根據評估療效的需要可增加檢查次數。在進行降脂藥物治療時, 應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作為首要目標。未合并冠心病患者的 LDL-C < 2.6 mmol/L,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 LDL-C < 1.8 mmol/L。若甘油三酯> 5.7 mmol/L,可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使用降低甘油三酯的藥物,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生風險。
MDE-P-20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