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紅酒可以分為原瓶原裝進口和灌裝進口。
原瓶原裝顧名思義就是在國外酒莊灌裝到瓶子里,以六瓶或者12瓶為單位裝進紙箱(通常不會太重,國外有勞工法保護工人,對手提整箱的重量有限制),然后裝進集裝箱,再進口到國內。這種酒通常會用恒溫集裝箱,對酒體的保護做的很細致,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酒的質量和口感。
灌裝進口指的是進口商以大包裝,比如桶裝(通常是塑料桶,是不是一想到就頓時沒胃口了?)或者其他大單位的包裝進口之后,再自行灌裝。這種情況進口的紅酒,因成本考慮,一般就用普通柜。設想一下,一個柜子的紅酒,在海上暴曬40-60天,柜子里的溫度長時間超過50度,酒會怎么樣?二次發(fā)酵,變質,嚴重的甚至不能喝。怎么辦呢?倒掉是不可能的,進口商有辦法解決,讓最終消費者喝到的一定是味道正常的紅酒。您往下看就知道了。
在梅朵眼里,灌裝的進口紅酒就是假酒,雖然概率不是100%,但是99%逃不掉兌水、兌酒精、兌色素。灌裝紅酒水很深,幾乎沒有進口商能經得起高額利誘,不在灌裝的時候兌水,兌酒精。假設你進口一個柜后有辦法可以兌成幾個柜賣,幾十倍的利益擺在面前,你能經得起誘惑嗎?又或者說因為市場上大家都這么做,你不這么做就會虧本就會被淘汰,你能怎么辦?這就是劣幣淘汰良幣,就是灌裝進口紅酒的現狀。目前市面上,不管是超市,某寶,某東還是其他標榜所謂原裝進口紅酒的專業(yè)紅酒網站,凡是零售價低于150的紅酒,90%是進口后灌裝的。原瓶原裝的進口紅酒是做不到這個價格的,成本擺在那里。不相信的親,可以拿一瓶我們的阿爾梅朵或者古露蜜和以上渠道購買的低價進口紅酒對比一下,沒有經過訓練的舌頭,可能一下子從味覺上察覺不出太大的差別,但是人類的嗅覺是相當靈敏的,聞一聞,就能知道差距了。灌裝的進口紅酒,聞起來有一股工業(yè)產品的味道,酒精味很重,或者果香浮躁,不自然,甚至有汽油味,還有一些你說不上的讓你感覺不好的味道。
每次看到超市貨架上,網上那些價格低得令人乍舌的所謂進口紅酒,我都會駐足良久,并且開始懷疑人生→_→ 就是這些bitch擾亂了市場,善良的國人們什么時候才能不被欺騙?。∪缓笪覜Q定開啟我的打假之旅。
如何辨別真假進口紅酒:
看進口報關單或者檢驗檢疫報告(當然前提是進口商愿意提供給你):原瓶原裝的紅酒在這些單據上顯示包裝單位是瓶,灌裝的則是升。
2. 看紅酒的酒瓶:國產紅酒酒瓶底部一般較為光滑,進口酒酒瓶底部往往有印花紋和壓花紋,有利于紅酒灌裝過程中散熱。歐洲進口紅酒酒瓶下沿印有突碼,突碼對應的是容量標注后面的字符,用于酒瓶質量安全體系追溯。
3. 看酒瓶上的標貼里的條碼:69開頭的為中國罐裝,30-37是法國,400-440是德國,780是智利,93是澳大利亞,80-83是意大利,84是西班牙, 00-13是美國加拿大。(這個造假成本低,所以不足為證)
4. 看紅酒的標簽:原裝進口酒必須有正標和背標,而且背標上要有中文標識。歐洲紅酒的正標必須有酒莊名、產區(qū)、級別、酒精度、容積、年份這6個最基本要素,而紅酒的品質好壞也往往就是由這幾個要素決定的。(這個造假成本也很低,不足為證)
5. 看紅酒的封口和瓶塞:原裝進口紅酒的封口標一般都是可以轉動的,因為對酒起密封作用的是橡木塞,而不是封口標,而很多國內灌裝的紅酒,封口標往往做得緊緊的。同時要看軟木瓶塞上的文字是否與酒瓶標簽上的文字一樣,國外的酒莊往往會在軟木塞上印制酒莊logo,灌裝的為了節(jié)省成本,這些細節(jié)上很粗糙,往往應付了事。橡木塞上也很有學問,好的橡木塞是直接從橡木皮上一個個鉆下來的,灌裝的往往就用不知名的碎木屑黏在一起充當橡木塞。
最后還有一個終極辨別原瓶原裝進口紅酒和灌裝兌水進口紅酒的方法: 食用堿辨別法。梅朵親身做的實驗并出具了實驗報告,在下一篇介紹中,我會詳細的向您介紹為什么喝進口紅酒一定要喝原瓶原裝的,否則還不如喝刷鍋水。
Hello, 大家好,我是May(梅朵)。如果您對我們的紅酒感興趣,請加我的微信號,隨時恭候為您提供最全面的資訊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