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可壯(1578-1653),字???山東益都(青州)人,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進士,官制監(jiān)察御史。因言請尚方寶劍誅魏忠賢,下獄。入清,官制左都御史。擅書。
怒 闖 衡 府
明崇禎十二年初夏,青州城中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發(fā)生了,監(jiān)察御史房可壯被衡王府的衛(wèi)士抓起來了。一方是皇明宗室衡王,一是掌有重權的朝廷命官,這其中到底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原因何在,結果如何呢?清代益都人馮鈐在其《蕉硯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述:
衡藩在青郡,大為民害,即窩盜一端,亦已甚矣。房安恪公,才高志廣,不避權貴。嘗有盜,直詣衡府索之,遂與相惡。時公以御史家居,王以他事訐之,遂被逮。公素奉佛甚虔,將行,夢佛語之曰:“遲遲其行”,公信之,緣復緩數(shù)日,未至蘆溝橋而京師陷,乃免。
明朝,在青州的明宗室藩王稱衡王,共六世七王,歷時150多年。前幾代衡王如衡恭王、衡莊王尚有“樂善好施”、“大雅不群”之風,后世衡王越來越差,腐敗昏憒,驕橫不法。衡憲王則更甚,有一次,他為了煊耀勢力,竟動用無數(shù)財力,以牛皮搭橋,越城墻而過,侍衛(wèi)成群、笙管嗷嗷,簇擁而下,如天神下界,盡興回府。老百姓看在眼里,罵在心里。這時青州有一批流氓惡少,成了衡王的走狗與打手,為非作歹,害得地方不寧。這些流氓依仗衡王勢力,肆無忌憚,一旦作惡之后,鬧大了便躲進王府,地方上也奈何不得。
房可壯,字陽初,號???,卒后謚號安恪。崇禎九年,可壯以母喪家居,對衡王的暴行看在眼里,義憤填膺。一天,他親眼看到一惡少在光天化日下劫人財物,作案后躲進衡王府。可壯闖進衡府為被害者索人,結果衡王藏污納垢,包庇罪犯,拒不交人。為此可壯與衡王鬧僵。衡王對可壯懷恨在心,尋機報復,向皇上奏本告訐,誣以罪名,將可壯逮入獄,隨后押解進京治罪。這時期,大清兵屢犯京師,明廷岌岌可危??蓧言诒谎和本┑穆飞?,正遇上軍事混亂,公差逃散,可壯乘機走脫。這時,衡王處在自身難保之際,此事不了了之。因“公,素 奉佛”,所以,傳說是有佛暗助,事遂得解。
忤衡王故事雖是馮鈐個人筆記文,卻有其真實的一面。衡王的貪鄙、暴戾、不法之狀,多見記述。最后改朝換代,衡王落了個“山河改變身無存,金闕玉宮成虛落”的境況。
勇闖衡王府一事,表現(xiàn)了一個正直文人官員的無畏精神,這正是房可壯的品格。
夥 巷 傳 聞
青州城中有一條夥巷街,位于繁華地帶,居民密集,以前權貴之家亦多。關于夥巷之名的由來,有個流傳很廣的傳說。
清初,青州的房可壯和馮溥都是朝廷大臣,他們的宅院毗鄰。一次,因修建院墻,兩家為地基發(fā)生了爭執(zhí),鬧到官府。知府、知縣懼怕二家主人的勢力,無人敢管。于是,雙方家人都寫信告知各自的主人,詢問解決的辦法。馮溥接到信后,當即修書寄回家,家人拆信一看,信的內(nèi)容是一首詩,詩曰:“千里捎信為一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馮府家人領悟了主人的意思,便讓出了三尺地方,壘起了院墻。房府見狀,也讓出了三尺,形成了六尺寬的街巷。矛盾化解,成為美談。街名“夥巷”,沿用至今。
傳說并非史實,史實是:一,房可壯的住宅在今玲瓏南路西側(原武裝部處),馮府在衛(wèi)街北側,兩家根本不相鄰;二,馮溥比房可壯小31歲,可壯于順治九年為左都御史(二品大員)時,馮溥才任七品京官。馮溥夫人房氏是可壯的侄孫女,兩家是姻親關系,并未產(chǎn)生過矛盾;三,此傳說在全國各地有多處類似者。如明代名士楊慎,在京任翰林院編修時,老家曾為墻界起糾紛,家人來信向他請示如何處理,楊慎便在回信中寫了一首詩:“千里修書為打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明代林瀚也有一首詩:“何事紛爭一堵墻……”。清初,大學士傅以漸、大學士張英都用過同一首詩,到底出于什么情況,還有多少類似故事呢?
懲 無 賴 子
清初的一個夏天,房閣老正在書齋看書。忽有家人來報,說一個瘋漢在門口鬧事,非要20兩銀子不可。閣老說:“一個瘋漢怎么還知道要銀子呢?”家人說:“這人不是真瘋,而是個有名的無賴,在城里街面上胡混撒潑。他找到門上,我們以為是要飯的,給他些干糧,他不要,大大咧咧地說要紋銀20兩才走。我們不給他,他就裝瘋假魔,還罵老爺不仗義?!狈块w老聽后,冷笑一聲道:“對這種人還講仗義,把他亂棍打走,讓他清醒清醒頭腦?!睅讉€家人應聲而出,各拿木杖,把無賴子打得屁滾尿流,抱頭鼠竄了。
原來,這無賴子也是富家子弟,只因父母雙亡,家庭衰落,不愿意靠勞動過日子,走上了歪門邪道。他覺著要飯吃怪合適,可以不勞而食。人家起初可憐他,有善心人還給他點好吃的,或者給他點小錢??墒沁@人不知好歹,踩著鼻子上臉,胃口越來越大,不但好逸惡勞,逐漸學會了耍賴皮并行兇作惡。鄉(xiāng)親們多避之,把他當成了臭狗屎。
有一天,無賴子腦袋里來了靈氣,心想,一般人家都要遍了,也沒大油水,還不如到馮府去,多要點錢花花。他來到馮府,竟橫眉豎目,向馮府門人要錢。一開始門人好言勸他離開,并給了他二兩銀子。哪知無賴還嫌給得少,越吵越起勁,驚動了馮閣老。閣老問明了情由,笑著對家人說:“唉!這人是缺錢了,給他20兩銀子打發(fā)他走吧?!本瓦@樣,無賴子在馮府白得了20兩銀子。
無賴得意忘形,認為敲詐這一招還真行,這才又到房府,故伎重演。不料,他這次得到的卻是一頓棍棒。
夜 補 書 功
明末清初,青州有一位文人叫曹貞孺。他的文集名《云門輯舊》,是研究青州明末社會人情的重要著作。集中所載內(nèi)容,多是曹貞孺親身見聞的名人軼事。其中一篇《夜補書功》,是記房可壯青年時期的事,很有參考價值。全文如下:
鄉(xiāng)紳甲科房海客者,自幼號陽初。少年未始不豪飲,未始不命技,未始不赴席請客,未始不吊喪送葬,里中之俗事無一推辭,似總不讀書者。然,晝?nèi)罩Σ惠z,每到夜間,無不補完,不少欠缺,或通宵不寢,或半夜方休。其于人,吉兇之事未嘗絲毫有失而于自己功夫亦未嘗絲毫有失。一則形體壯麗可以受其勤苦,一則資性聰明可以多所記憶,大都只于時藝之大理路、大詞采即一概收之而不必揀擇,取舍于其間,故其骨肉皆覺炫爛而功名易就也。蓋青州之真才甚少,在房??蜑榻蹨喍跤薰葹榻蛣睿砸陨倌甓诠γ缛∪鐢y也。乃房之肯受勞,貫艱辛,猶比為甚云。 房又云:“人至記文六、七百猶不濟事,必至成千,到滿腹皆文,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矣?!逼浣倘艘嗖辉S人搜索脈理,求取調法,但不妨八寸三分,帽兒人人可戴。為是此,房之獨得也。
曹貞孺,清順治朝歲貢生,生平不詳。貞孺出身名門,其父曹璜是明末青州的名人。曹璜住在城北馬氏莊,兄弟四人,除二弟(同父異母)無功名外,他和三弟曹璉、四弟曹珖都是進士(其中曹珖官至工部尚書)。一門三進士,榮耀異常。曹貞孺自幼與青州當時的名人接觸甚多,所以知道人情世事很多。他記其父曹璜及叔父曹璉、曹珖的事跡最多,也最詳。明末青州的學習氛圍很濃,如他所記的《昔青讀書》和《舉人上學》、《鄭母佳友》等文便是最實際的反映。他曾和馮士衡等到趙秉忠府上求教,因而記趙之文亦多。他比房可壯歲數(shù)小一點,論輩份小一輩,對可壯的情況非常了解,《夜補書功》一文寫得十分真切。此文對后人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注:
甲科:舊時稱進士為甲科,舉人為乙科。命技:亦寫為命妓,即射獵游戲。時藝:亦稱時文,即八股文。王愚谷:王瀠,號愚谷,進士,官至太仆寺卿,明代益都文人。搜索脈理、八寸三分:俱醫(yī)學詞語,這里用以比喻學問。
禮 部 會 試
房可壯自幼聰穎,勤奮好學,其父為他延名師教之。18歲上他入府學讀書,主要學習四書五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習做文章。那時科舉專以八股文形式考試,所以,凡學子必須習做時文,時文也稱制義,即八股文??蓧崖耦^攻讀也習做時文。
轉眼6年,房可壯以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順利地通過了府試、省院試,隨即鄉(xiāng)試中舉。明朝制度,科舉考試三年一次,頭年秋季在各省進行舉人考試,稱作秋闈;到第二年春天,舉人赴京進行會試和殿試,稱作春闈。甲辰年春,可壯在家人的協(xié)助下,準備進京,科場一博。
會試如期舉行。舉子們進了考場,好像進了監(jiān)獄,受到嚴格的管理和監(jiān)視。房可壯泰然自若,因他學業(yè)扎實,博聞強記,底氣十足,連考三天,從容應付,文章、字跡都既快又好。會試結束后,可壯榜上有名,爾后接著參加殿試。明制,會試是由禮部主持,凡會試中試者稱為貢士。貢士再參加有內(nèi)閣大學士主持的殿試。殿試有策問等題,考試結束后,根據(jù)優(yōu)劣排出等級名次,不汰員。經(jīng)皇帝親閱殿試卷以后,張放黃榜公布。本科進士名單,房可壯名列三甲。
房可壯參加的禮部會試,是萬歷三十二年甲辰科。這次會試,青州人趙秉忠是分房小考官。當時傳有“趙秉忠慧眼識鄉(xiāng)文”之事,見于曹貞孺《云門輯舊》一書。書中作了如下記載:“琪老一生心地玲瓏聰慧,今舉其場中辨文四端,眼力之高,誠為人所弗及。琪老為萬歷狀元,歷下科辛丑,再一科甲辰。此時琪老居館中已六載矣,此會試之期,自宜充分房小考官。”趙秉忠在巡房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山東同鄉(xiāng)王家植、王象春、沈朝燁的考卷,根據(jù)不同情況作了不同的安排。“又過一房見一卷,琪老曰:‘此似我山東文,更似我青州文,此人非他,必里中房陽初也?!亢?驮栮柍?,其必薦之。初取在二百名外,琪老又往之,曰:‘我已料是房卷,今中太后了,其提之。’乃提在百名外,琪老又嫌其遠,提在五十名內(nèi)。開榜,而果房也?!?/span>
《云門輯舊》中還提到:“琪老萬歷大魁后,丁憂里居,名郡讀書之人多以其鼎元而往就學焉。”外縣的有王象春等,本縣的有馮士衡、曹貞孺等。當時房可壯在府學讀書,也常找趙秉忠研討時文,將文章讓趙過目。趙秉忠記憶力特強,所以,在考場中能看出房可壯等熟人的筆跡和文章特點。房可壯也有可能沾了老鄉(xiāng)的光,中了進士。
不 立 牌 坊
明代,特別是明代中后期,全國建立牌坊之風盛行。根據(jù)當時的規(guī)定,凡獲得舉人以上功名的人才或貢舉入監(jiān)(國子監(jiān),也稱太學)讀書的,可由地方官府審核后,按規(guī)定領取數(shù)量不等的牌坊銀。那時,歲貢以上即可建坊。建坊,是一個人、一個家族,乃至一個地方的一種榮耀。當時,青州城是府所在地,文化相當繁榮,人才輩出,坊表紛紜。牌坊叢立的現(xiàn)象,象征著這個地方的一度繁榮,但也給地方浪費了大量財力、人力,同時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房可壯行書軸
房可壯于萬歷三十二年中了進士,他也如數(shù)地領到了牌坊銀。給假探家時,他把銀子交給父親房如式安排。他知道,青州有的人中了進士后立即建坊;有的則到一定地位或環(huán)節(jié)時再建坊;唯獨父親房如式、老師鐘羽正等少數(shù)幾位沒建坊。房如式看透了世情,認為建坊僅是一時的虛榮。他把銀子收起后對可壯說:“我看,你不必建牌坊。中了進士,步入仕途,這是剛剛起步。如果一生沒有政績,日后,牌坊怎好面對?重要的是做人,樹立人格勝于建立牌坊!”可壯點頭稱是。日后,其牌坊銀留作了族中雇塾師教子弟的費用。
房可壯干了九年中書舍人,職位是七品京官。萬歷四十二年擢用為監(jiān)察御史,后又為淮揚巡按御史。巡按是欽差,“代天子巡視天下”,大權在握,地方上的道員、知府、州縣官都在其監(jiān)督、節(jié)制之下。這期間,其父房如式已去世,可壯回家祭祖。里中文友賈知興對可壯道:“??拖壬駱s升巡按御史,何不在城中立一牌坊以光宗耀祖呢?”可壯微笑道:“先大人官至三品(房如式官至按察使),終不立坊。吾至今仍七品官耳,既使再升亦無需立矣!”房可壯列舉了建牌坊的許多弊病。他說:“今建坊之風仍盛,更有攀比之勢,實乃勞民傷財之舉。豈不聞吾師鐘龍淵先生《牌坊說》乎?今建坊者雖曰自建,亦有官派民工,民受攤派工役,實擾民也。一人殊榮,百姓含怨。更有甚者,建坊之外,官第起矣。有司暗受饋贈,額外差役,豈非加派?吾祖上是農(nóng)民,當以民為本,吾不能為一已之榮,累及平民,牌坊還是不建為好。”賈知興點頭嘆道:“公言極是,科第坊也好、恩榮坊也好,為個人所立,不建者明智,自建者無可非議,擾民者是為害也!”
揚 州 畫 竹
明朝天啟元年,房可壯帶著一仆人、二公差,水陸兼行,奔赴揚州,至行臺衙門住宿、辦公。這次,他的身份是欽差南直隸巡按御史,駐揚州行署,任務是巡察兩淮鹽務兼督理地方,可謂重任在身。此間,他深入調查,精心條劃,向朝廷上疏,指陳利弊,推薦人才,整頓鹽業(yè),使淮揚地方的鹽務、政務、商務、軍餉籌備都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
明例,巡按御史在外地任上,不須攜帶家眷。任務的繁重,生活的枯燥,閑暇之時未免寂寞,房可壯利用空閑時間,拾起了畫竹的老技藝。青年時期,他曾在自家的花園種竹并賞竹、畫竹,從仕在京任內(nèi)閣中書時也經(jīng)常習畫,畫竹成了可壯的愛好并有了很深的造詣。
天啟二年春的一天,理罷公事,房可壯與揚州知府楊嘉祚閑聊。嘉祚忽問:“房大人可認識董其昌先生?”可壯說:“聞其名已久,但不識其面?!奔戊裾f:“董先生正好北行進京,路過揚州,客船停泊東門外渡頭,大人如想見他,這倒是一個好機會呢。”可壯甚喜,遂作了準備,傍晚,由楊知府陪同,換了便服,前往拜會董其昌。
董其昌早已接到楊嘉祚的報信,上岸迎候,未見車馬儀仗,房可壯與嘉祚已至董面前。雙方見過禮,握手言歡,相攜步入船上客艙。房、董二人,亦主亦賓,由知府楊嘉祚招呼仆人,備了酒菜,三個人船上小酌。他們以酒為媒,互相了解,增加感情。
光緒25年(1899年),房氏20世孫房德寬修譜的《益都房氏家譜》
談到畫竹,董其昌道:“不知??凸娏暷募??”可壯含笑答道:“在下既無師承,也無成法,早年對景圖鴉,偶觀鄉(xiāng)先輩馮青方先生畫竹,特景仰之,平素事務纏身,無暇多練,近日方又拾起,聊寫數(shù)幀,還望先生賜教呢?!闭f罷,將攜來的畫竹作品付與董其昌。其昌展卷看罷,拈須贊道:“??凸癞嬵H有功力和新意,此竹為江南之竹,疏朗瀟灑,卻似夏永畫法呢?!笨蓧殉伺d請董其昌題句,其昌即刻題詩一首。詩曰:“一派湖州畫里詩,娟娟疏莜兩三枝,朝來邗水帆前雨,正是龍孫長籜時?!壁跛蹿踅?,是揚州的一條重要河流,董之停舟處即邗水口岸。董其昌題畫詩思維快捷,表達確切,詩境幽妙,書法精到。他是時代的驕子,文人的精英,聲名顯赫,影響巨大。他為可壯題的這首詩,題目為《廣陵舟次題房侍御畫竹》,后收錄于清康熙《御批歷代題畫詩》,現(xiàn)流傳于世。
董其昌的這首題畫詩,為房可壯畫竹作品增加了品味。二人在揚州相晤、友情題贈,也成為流傳世間的一段佳話。
詔 獄 斷 魂
明天啟年間,太監(jiān)魏忠賢勾結熹宗乳母客氏,作亂后宮,魔爪插向朝堂,為非作歹,禍國殃民。天啟四年,大臣楊漣忍無可忍,上疏彈劾魏忠賢24大罪狀。其他大臣也紛紛上疏痛斥忠賢。房可壯(時為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連上三疏,參魏及其爪牙,疏中言辭激烈,揭露了魏忠賢一伙的丑行及罪狀。一擊不中,鼠竄立至。魏黨以皇帝為靠山,大臣們參魏不成反而遭到魏忠賢一伙的壓抑和迫害。
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是位難得的帥才,因不附魏閹,被冤殺并傳首九邊。魏黨借題發(fā)揮,以受熊廷弼之賄為名,將楊漣、左光斗等6人下詔獄毒害而死。魏忠賢指示其爪牙,同時誣陷房可壯受熊廷弼賄銀。因為罪名是著意硬加,無須辨白,把房可壯直接抓起來,投入詔獄。詔獄即皇帝詔令拘押犯人的監(jiān)獄,連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都無權過問,進去者九死一生。
明初,太祖朱元璋最痛恨貪污受賄。一般罪行,刑不上大夫,但對貪賄大案則處以極刑,甚至扒皮剝心。所以魏黨把熊廷弼指定為貪污軍餉,定房可壯等為接受賄賂。
在詔獄,可壯受到了嚴刑拷掠。這時的詔獄掌握在魏黨手中。掌獄許顯純(魏忠賢的干兒子)先發(fā)制人,喝問可壯受贓銀多少,銀在哪里。房可壯氣得兩腿抖動,眼昌金星,厲聲道:“房某蒙皇上欽差,巡鹺淮揚,正欲竭力報效國家,作為監(jiān)察職官,更不敢多取分文。熊廷弼者,是位邊才,有功于國,功大于過。房某與其向無交往,不知如何忽受其賄?不知其為何賄吾?房某無端被抓,又是為何?”許顯純無言以對,聲嘶狂叫,令獄卒行刑,企圖給可壯一個下馬威然后再慢慢收拾。先用板杖輪番打,八十大板之后又換老虎凳,可壯被折磨得氣息奄奄,刑后拖入死囚牢。
房可壯在獄中一連數(shù)天,棍、拶、敲、夾,受盡酷刑,但他緊咬牙關,據(jù)理反抗??蓧阎?,魏忠賢是決不放過他的,反正是死,只是死不瞑目。另外,先行入獄的楊漣等人,違心地承認了受賄,再想圖謀改變處境,結果被魏忠賢緊逼,嚴刑考掠,日日追“贓”,均傾家蕩產(chǎn)也無法抵償,落得悔恨交加,皮肉受苦,最后難脫一死。可壯想,自己干脆一死罷了,士可殺而不可辱,不如死個壯烈。但又覺得皇恩浩蕩,受國恩二十年,尚圖上報;又想,此時家中老母、妻兒不知何情,幾天來,家中是否知道兇信。想到此,雖痛斷肝腸,但仍頑強抗爭。
房可壯的母親左太夫人、妻子黃氏、長兄房可久、二兄房可大,因去年可壯上疏彈劾魏忠賢,已料知兇多吉少,曾捎信叫他多加注意,以免被害。當京中友好送來急信,說可壯被逮,生死未卜,房可久攜可壯之子房凱、房徽慌急進京,想見房可壯一面再作計議。不料,魏黨早已布署,囚犯家屬一律不許入見??删玫燃钡迷谠t獄大門盤旋,每天焦慮不安。熬了半個多月,忽一日,獄卒向門外喊話:“房可壯家屬進門領人”。這竟如晴日驚雷,房可久定定神,帶著倆侄子入門內(nèi)尋人。結果一看,可壯衣著爛縷,血肉模糊,迷眼半睜,躺在一塊破板上,顯然是剛從獄中抬出。司獄叫可久簽了字,說,犯人已被釋放了,據(jù)說這是皇上恩旨呢??删妹λ蜕香y子數(shù)兩謝過。房凱、房徽背負了父親,找了地方,安置養(yǎng)傷。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可壯轉危為安,傷體漸好,可久雇車與二侄護可壯回到了益都老家。
房可壯在詔獄十余日,所歷簡直不堪回想。后人有詩嘆詔獄:“當時國事日紛紛,太阿柄倒歸閹寺。天子高居問尚公,公卿標榜排清議。長樂宮前傳片紙,金吾夜半飛緹騎。……但聞陰風蕭蕭寒鴉啼。”蒼天開眼,可壯忽然得釋放,事情似乎很偶然,其中有什么內(nèi)情呢?“秋風拂面獵場開,匹馬橫飛去復來。玉腕控弦親射殺,山呼未畢廠公回?!边@是一首《天啟宮詞》。原來,魏忠賢得勢,忘乎所以,一日陪熹宗獵場習射,忠賢騎馬弛于帝前竟不停。熹宗惡而射之,馬中額立倒,群下山呼萬歲,忠賢怏怏稱病先歸。為此事,熹宗偶怒忠賢。這時,房可壯正在詔獄受刑,有的大臣借此機會上奏,為他陳說冤情,可壯才得以出獄。
2012.6 NO.2 第二期(總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