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孫科||口述史與口述史料(視頻)

 引言:這是2019年1月9日錄制的視頻?!扼w育與科學》編輯部殷偉老師約我錄個學術視頻。我理解的是就一個學術點,發(fā)表一下自己的觀點,或者介紹一下大家認知不清且存在價值誤區(qū)的學術領域。我就坐在家里的搖椅上,事前沒有準備文字稿,就直接說了,因此顯得比較隨意。錄制后,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說手段單一、文字需要學術化等等。程志理先生要我重新錄制一個。最近,太忙了,就一直沒有錄。等我錄好以后,再發(fā)給程老師。報廢的視頻閑著也是閑著,就通過自己的公眾號發(fā)出來吧!正好張震博士的學術視頻發(fā)布了,我就跟著老弟沾點光,發(fā)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近年來,口述歷史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之所以熱,一是很多重要的歷史人物或者是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人正在逐漸老去,如果不搶救,很多寶貴的歷史記憶就會消失。二是學術生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學術的生產機制出現(xiàn)了問題,原創(chuàng)性的成果比較少,人的思想比較僵化,采用口述歷史這種研究方法就可以在訪談或者是對話當中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觀點,能夠活躍學術的氛圍,推動學術的發(fā)展。





具體到體育界來講更是如此,體育理論的創(chuàng)新陷入了困境當中。為了突破這種困境,程志理主編就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口述歷史的重要價值和意義,第一個他把口述歷史作為一種研究的方法納入到了他創(chuàng)立的體認理論范式當中,二是在體育科學雜志開設了體育口述史的欄目,發(fā)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比如說學術對話錄還有名人的回憶錄,通過這些方式來回應這個時代社會或者是學術的需要。


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口述歷史,很多體育界的同仁都來問我這個問題。那么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口述歷史,什么樣的人能做口述歷史,口述歷史在當今處于一種什么樣的境況。


談到什么是口述歷史的時候你就不得不談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成立的口述歷史研究室。芮文斯教授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當時在二戰(zhàn)期間的時候訪談了很多逃亡到美國的東歐國家的王公貴族,去了解他們的一些狀況,為美國什么時候參戰(zhàn)提供決策,當時就使用了錄音機,當時的錄音機是很笨重的一個人都抬不動的。采用這么一種方式把他們的聲音給記錄下來,然后轉換成文字。


在目前的研究的文獻當中,從唐納德·里奇還有保羅·湯普森,包括國內的很多學者,比如鐘少華、楊立文還有楊響銀這些個先生,在所有的口述歷史的定義當中,無非就涉及到這么幾點:第一個是采用錄音的形式,現(xiàn)在也可以錄像了。第二個是記錄的是什么呀?是記憶、回憶和生活經歷。那么對象是什么呢?可以是重要的歷史人物,也可以是重大的歷史事件。



口述史料就是沒有經過考證的訪談、回憶錄,都可以稱為口述史料,只有經過考證的才能稱為口述史。那什么樣的人能做口述史呢?大家可能都有看過一本書叫《大家來做口述歷史》,很多史學專家就認為這是不對的,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只有具備史學功底的、有思考力的,有一定的平臺和資源的人才能夠做口述史。這就涉及到英國和美國做口述史的區(qū)別,一個更注重重大的歷史事件或重要的歷史人物,一個更注重是普通的民眾,所以最后有這種觀點上的分歧。


其實做口述史對我們來講,只要具備兩個就可,第一個是具備一定的職業(yè)道德,因為這里邊會涉及到很多倫理性的問題,很多法律性的問題。第二個就是要有忘我的這個品格,要能夠排除很多的因素,能夠忠實地記錄被訪者的思想或者是觀點以及他們敘述的故事,像口述歷史一般要求是要有逐字稿,就是你說的每個語氣詞都要記錄下來,這個是要求很嚴格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歷史的功底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因為你要通過相關的檔案和相關的史料去進行印證。


目前,口述歷史在主流的歷史學界其實也是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大家其實并不是那么的認可和重視,四川大學歷史系的教授李德英先生就跟我談過,在發(fā)表文章發(fā)面還是遭受了一定的歧視,這個就是說在科研評價體系這一塊,很多科研機構對于訪談、對于對話錄也不認可。


無論是學界怎么認識這個問題,以及我們學術評價機制是怎樣的,但口述歷史作為一種研究方法也好,作為一門學科來講,是有自身的價值和意義的。她能夠彌補很多正史,包括我們很多文字方面的史料的不足,有助于我們能夠全面地了解歷史的面貌。




孫科,男,1981年9月生,山東淄博桓臺人;工作于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學校體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體育教研室特聘教授;南京體育學院碩士生導師;北京體育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先后工作于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體育部、清華大學體育部;兼任中國體育史分會委員、創(chuàng)新驅動教育科技研究院授課專家、《體育學研究》特約編輯、中國科學院大學排球協(xié)會主教練;研究方向為中國足球改革與文化、體育口述史 。主持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3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10項,省部級課題7項;2017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足球振興的文化策略研究》,成為體育界主持重點課題最年輕的學者;先后在《體育科學》《體育學研究》《體育與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等CSSCI及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6篇。參與獲得“第六屆高等學校科研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技獎”三等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戴國斌談口述歷史研究之心得 | 體育與科學
研習中國歷史必備的10本書
立體呈現(xiàn)孫中山研究脈絡|12卷本《孫中山研究口述史》出版
體育學術期刊
口述檔案及其相關概念辨析
許水濤:文史資料與口述歷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