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元朝元太祖,(1206年,蒙古建國,鐵木真及其子孫在對外征戰(zhàn)中,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三兒子孛兒只斤·窩闊臺繼位,拖雷監(jiān)國。
1232年率軍擊敗金軍,在回軍途中病逝。
其長子孛兒只斤·蒙哥即位后追上尊號,謚“英武皇帝”,廟號“睿宗”。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其四子孛兒只斤·忽必烈在位時,被改謚為景襄皇帝。
孛兒只斤·忽必烈,他給宋朝帶來了災(zāi)難,也結(jié)束了宋朝的災(zāi)難,建立了新的秩序,開創(chuàng)了元朝。疆土1300萬平方公里。
元朝時期,周圍有四個汗國:金帳汗國、伊兒汗國、察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
成吉思汗生前曾給自己的四個嫡子分配了“遺產(chǎn)”
長子術(shù)赤 兀魯思(漢語“封地”的意思)位于歐亞草原西部和斡羅斯諸公國;
次子察合臺 兀魯思位于突厥斯坦西部、塔里木盆地和天山西部地區(qū);
三子窩闊臺 兀魯思位于準噶爾和阿爾泰山西部地區(qū);
幼子托雷 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產(chǎn)的傳統(tǒng),繼承了蒙古本部和大部分蒙古軍隊。
忽必烈 孛兒只斤·拖雷的兒子,是其第四子
欽察汗國
又稱金帳汗國、克普恰克汗國、術(shù)赤 兀魯思。
該汗國是一個由各民族組成的龐雜的聯(lián)合體,人口主要是欽察人、保加爾人、花剌子模人,土庫曼人。
欽察汗國的版圖遼闊,東邊達到中亞,西到斡羅思(今俄羅斯)西北部、烏克蘭,多瑙河的下游,南起巴爾喀什湖西部、里海北部、黑海,土庫曼斯坦西北部,北面延伸到北冰洋。
包含羅斯公國(羅斯公國是俄羅斯國家的雛形)。
至于為何叫金帳汗國,是因為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
察合臺汗國
中亞原本是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國,又稱為喀喇契丹國。
征服喀喇契丹國后,這里成了察合臺的放牧之地。 后來,汗國內(nèi)蒙古貴族又在是否突厥化問題上發(fā)生沖突,有一部分人則反對突厥化,主張保持原有的游牧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突厥化過程中,該國內(nèi)部沖突不斷,導致了內(nèi)部的分裂。
窩闊臺汗國 、
窩闊臺是成吉思汗的皇太子,日后成為蒙古大汗。他在新疆等處分封了土地,主要駐牧用,體現(xiàn)了蒙古氏族傳統(tǒng),但還不是汗國。
到元朝建立時,海都自己建國。形成了南及天山南坡諸城,東抵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魯番),北有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之地的汗國,成為中亞的一大勢力。
伊兒汗國
1221到1222年,蒙古進軍中亞,占領(lǐng)了波斯東部呼羅珊諸城。
1251年蒙哥即位后,置阿姆河等處行尚書省,以阿兒渾為行省長官,設(shè)治于呼羅珊的圖斯城(今伊朗馬什哈德附近)。
1256年,旭烈兀軍攻滅盤踞馬拶答爾(今伊朗馬贊德蘭?。┲T山城的“木剌夷國”。
1258年攻陷巴格達,殺末代哈里發(fā),滅黑衣大食。
元朝建立后,開始獨立建國。其領(lǐng)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達小亞細亞,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
1252年,蒙古帝國大汗蒙哥(忽必烈)派六弟旭烈兀率軍西征。1256年,旭烈兀的軍隊攻滅了伊朗境內(nèi)的亦思馬因派——一個以刺殺行動而聞名的秘密組織。旭烈兀因功被封為伊利汗,其領(lǐng)地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這便是伊利汗國。
伊利汗國建立后,至此有了四個汗國。
后來窩闊臺汗國內(nèi)亂,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聯(lián)合吞并。
蒙古四大汗國
歷史界公認蒙古大帝國的分裂,就是在阿里不哥和忽必烈時代。
最初是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的封地,也就是術(shù)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四個汗國。
元世祖忽必烈時代的第二期四大汗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與元(大汗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