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現(xiàn)在中國家長們最堅定的信念和最執(zhí)著的追求。于是中國大城市的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背起了重重的書包,開始了繁重的學習。每天的學習內(nèi)容安排地滿滿的,算術(shù),語文,鋼琴,英語,體操,游泳,。。。。,孩子們別說沒時間玩,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
美國的教育常讓國人詬病,很多在美國的華人家長和國內(nèi)的家長一樣,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開始給幼小的孩子學習負擔上加嗎,嚴格開始了各種技能培訓和知識的填裝。但殘酷的事實證明,華人的孩子幾乎全都輸在起跑線上了,大學畢業(yè)后,真能在各行各業(yè)獨領(lǐng)風騷的幾乎沒有!那些在小學算術(shù)考第一,語文考狀元的華人孩子,并沒有最后站在行業(yè)的巔峰上。那些在小學就知道玩耍的沒出息的美國孩子,長大后,卻成了各行各也的領(lǐng)導和領(lǐng)軍人物,真是事與愿違呀。從中國大陸浩浩蕩蕩開赴美國的留學生,多數(shù)都是中國最好大學的尖子,清華、北大、浙大、。。。,早期的那些畢業(yè)生,幾乎是全窩端了,總數(shù)經(jīng)過這二十多年也好幾十萬了,但他們都如泥牛入海,最后在美國也就是混個自己的小日子,成名成家還真沒怎么聽說,非常之少,和中國孩子們早期在學校的風光極不相配。甚至美國人都納悶,中國孩子算術(shù)學得非常好,怎么長大了,那些和數(shù)學沾邊的行業(yè)諸如:數(shù)學,統(tǒng)計,財會,金融,經(jīng)濟,幾何,。。。,大師級的人物卻不見華人的面孔了呢?
反觀美國的教育,小學是最輕松的時期,基本上是以玩為主,學習是最輕松的。中學也基本上沒什么壓力,可以在學教就把作業(yè)做完。到了高中才有些分量,學習內(nèi)容增加了很多,開始淘汰和篩選,并開始分科或分化人生了。到了大學,才是知識學習的開始,到了研究生時期,就已經(jīng)基本在專業(yè)上走的很深了,可以說是本專業(yè)的精英了。這個循序漸進的教育程序,其實是大有深意和科學依據(jù)的,非常符合人類生長成熟的自然過程。此外,美國的教育非常注重學以致用,他們從來不強行向孩子們灌輸無用的知識,而更多的是做projects,通過Project讓孩子們自己去找需要完成它的所有知識、數(shù)據(jù)、材料、。。。,并自己親自動手去做去完成它。這種培養(yǎng)主動思考,主動去通過找所需各種素材去完成一個項目的訓練,和他們長大后,在各行各業(yè)所從事的事業(yè)非常相像,不過是簡單的縮小版而已。中國的孩子很少有這種培訓,他們都是安靜地坐在課堂里,聽老師在那里白話,然后死記硬背那些現(xiàn)成的結(jié)論,還不能提問題。根本就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甚至勇氣。
嚴格地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在程序上存在著嚴重的本末倒置和時間上錯位,這才造成了教育成果上的失敗,出了門的畢業(yè)生多數(shù)都是廢品!性格孤僻不合群,或是動手能力極差,或是缺乏主動性,別人不推他就不動,或是興趣索然,或是身體極差,吃不了苦耐不了負擔,或是精神上有問題,。。。
當然了,中國的教育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深受漢字學習的影響,因為漢字很難學,且必須很早開始學,最后學了九年才學會三千來個。而漢字的學習過程就是死記硬背,重復(fù)書寫,不許問為什么,枯燥乏味,缺乏人性,。。。,這中漢字學習的方式,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學習習慣和對學習的認知,甚至影響到了中國人的教育價值觀。
我曾問過很多家長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對于一個人的成功,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要素?到底是知識和技能重要?還是諸如:價值觀、社交能力、語言交流能力、陽光的性格、好奇心、自尊心、社會責任感、決策能力、健康的體魄、正面的人生觀、動手能力、。。。 他們多數(shù)都從沒想過這個問題,當然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最后也都同意,后者是更重要的成功要素。因為,無論他們的孩子長大后干什么,這些素質(zhì)都是必要的,是成功的要素。那么,既然學校時期,沒人知道自己孩子長大會做什么,為什么不去培養(yǎng)他們這些無論干什么都必須有的素質(zhì),反而過早地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填充呢?這除了可以滿足有些弱智家長的虛榮心外,對孩子有什么好處呀?
中國的家長在不知道自己孩子長大后到底喜歡或適合做什么的早期兒童期,就開始為他們壓很重的知識填裝,最后造就的不是成功素質(zhì)好的素材,而是各個自負自傲的精神貴族。那些孩子們帶著家長們的殷切希望,老師和同學的羨慕,以及自己對自己不切實際的幻想和低能高知的虛偽,和疲憊的身心,走進了大學,這時后的他們都很迷惘,很失落,失去了興趣,失去了動力,在缺乏與同學老師的溝通能力,甚至很多連生活自理都不會,很多更不喜歡自己的專業(yè),這樣的華人高才生們,多數(shù)都敗在了大學。當然了,他們考試仍沒問題,問題是他們沒有了主動性和興趣,不過是個普通的老師怎么要求自己怎么做的好學生而已。在美國,華人家長總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學琴,不知道為什么彈琴成了華人社圈的風氣,好像不學就落伍似的。弄得美國鋼琴商店,一看華人或亞洲面孔的人進來,就笑臉相迎,因為華人買鋼琴的家庭很多。不管是男孩子,或還是女孩子,都一窩蜂似的學鋼琴。而我的一個美國朋友卻說,我寧肯我孩子學會幫我在宿營時搭帳篷,點火,也比彈琴好有用。其實,我倒認為讓男孩子學彈琴,是最大的人生浪費,還不如去參加個隊打籃球呢!
兒童時期,是孩子們長身體,培養(yǎng)性格和興趣,以及培養(yǎng)思維習慣和價值觀的時期,是學習如何交朋友,如果交流,如何動手的最好時期,應(yīng)該讓他們在自己的群體里自然成長,而不是強迫他們不動地坐在教室里,聽老師扯些個和他們的日常生活沒有關(guān)系的東西。當然了,美國的孩子有天然的優(yōu)勢,那就是英文,英文是非常容易學習的文字,幾乎不用硬背什么,學會了26個字母和字母的拼讀規(guī)則,很快孩子們就可以自己去找圖書閱讀了。這個過程非常之短,也非常簡單,這造成了西方教育方式和中國的不同。
所以,我建議中國的小學應(yīng)該只教漢語拼音,然后將所有的學校圖書都用漢語拼音印刷,讓孩子們輕松地在早期自己能開始閱讀,這樣就能在早期開始Project,他們可以自己去找資料,來完成Project。等到初中再開始學習漢字,再開始死記硬背的漢字學習過程,這樣可以讓中國的孩子們在人生的早期,更自由,更自然地全身心地發(fā)展。其實,漢字對成年人或思維能力更程度的大孩子來說,并不那么難學,不就是三千來個嗎,而且現(xiàn)在有電腦了,只要會說普通話,就能通過拼音輸入漢字,何必在幼小的金色的童年,讓孩子們?nèi)W那些枯燥的漢字呢?而整個漢字的學習過程是如此的負面,孩子聽到最多的是負面的批評和長者的指正,以及無聊的求全責備。這個對漢字學習時間稍做推遲的嘗試,也許真能顛覆中華文化的那種負面,內(nèi)向,服從,強制,。。。的習慣呢。
我的結(jié)論:中國家長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實在是揠苗助長,摧毀了很多原本生性陽光,情趣盎然,聰明的孩子。中國的孩子們都是輸在起跑線上了,因為他們接受的教育不利于他們的自然成長,在教育程序上是南轅北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