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2020版一部
濕毒清膠囊
Shiduqing Jiaonang
【處方】地黃650g,當歸500g,丹參300g,蟬蛻200g,苦參500g,白鮮皮500g,甘草200g,黃芩125g,土茯苓125g。
【制法】以上九味,黃芩、土茯苓粉碎成細粉,其余地黃等七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加2倍量乙醇,攪勻,靜置,濾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適量,與上述粉末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裝入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
【性狀】本品為硬膠囊,內容物為淺黃棕色至棕褐色的粉末;味微苦。
【功能與主治】養(yǎng)血潤膚,祛風止癢。用于血虛風燥所致的風瘙癢,癥見皮膚干燥、脫屑、瘙癢,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癥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注意】(1)孕婦及過敏體質者慎用。(2)忌食辛辣、海鮮之品。
【規(guī)格】每粒裝0.5g
【貯藏】密封。
【方解】
方中地黃甘苦寒,泄熱涼血,養(yǎng)陰潤燥;當歸補血活血祛風,共為君藥??鄥?、白鮮皮、土茯苓、黃芩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丹參清熱涼血,活血祛瘀,共為臣藥。蟬蛻祛風止癢,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共奏養(yǎng)血潤膚、祛風止癢之效。
【臨床應用】
風瘙癢 因血虛風燥所致,癥見皮膚劇烈瘙癢、遇熱易發(fā)作、人夜尤甚、夜寐不安、皮膚初無損害、但于過度搔抓后出現(xiàn)抓痕、血痂、色素沉著、濕疹化、苔蘚樣變等;皮膚瘙癢癥見上述證候者。
風瘙癢,中醫(yī)病名。是一種無明顯原發(fā)性皮膚損害而以瘙癢為主要癥狀的皮膚感覺異常的皮膚病,亦稱癢風。其臨床特點是皮膚陣發(fā)性瘙癢,搔抓后常出現(xiàn)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和苔蘚樣變等繼發(fā)性損害。臨床上有局限性、泛發(fā)性兩種。局限性者以陰部、肛門周圍最為多見,泛發(fā)性者可泛發(fā)全身。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的皮膚瘙癢癥。
病證名。指因感受風熱之氣而引發(fā)之皮膚搔癢?!吨T病源候論》卷二:“此由游風在于皮膚,逢寒則身體疼痛,遇熱則瘙癢?!憋L瘙癢證之發(fā),多因患者素有表虛衛(wèi)氣不固之體征,復感風寒之邪,郁阻于肌膚所致。癥發(fā)多較突然,所起之處搔癢,甚者可遍及全身,游走無定,或劇癢難忍。若抓搔過甚,局部多現(xiàn)抓痕或成血痂。治宜祛風養(yǎng)血,清熱潤燥。
【藥理毒理】
本品有抗炎、止癢和免疫抑制作用。
1.抗炎 本品可減輕透明質酸酶所致大鼠足腫脹,抑制組胺所致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2.止癢 本品能提高磷酸組胺對豚鼠的致癢閾。
3.抑制免疫 本品可降低24-正硝基氟苯致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小鼠耳腫脹度、脾指數(shù),抑制絲裂原誘導的脾T、B淋巴細胞增殖,抑制炎癥組織細胞因子IL-1、IL-2和IL-4的活性。
【說明書】
【藥品名稱】通用名稱: 濕毒清膠囊
【成分】地黃、當歸、丹參、蟬蛻、苦參、白鮮皮、甘草、黃芩、土茯苓。
【性狀】本品為硬膠囊,內容物為淺黃棕色至棕褐色的粉末,味微苦。
【適應癥】養(yǎng)血潤膚,祛風止癢。用于血虛風燥所致的風瘙癢,癥見皮膚干燥、脫屑、瘙癢,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癥見上述證候者。
【規(guī)格】每粒裝0.5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忌】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忌食辛辣、海鮮之品。
2.用藥期間不宜同時服用溫熱性藥物。
3.兒童、老年、哺乳期患者及患有其它疾病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4.因糖尿病、腎病、肝病、腫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膚瘙癢,不屬本品適應范圍。
5.患處不宜用熱水洗燙。
6.服藥7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y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貯藏】密封。
【包裝】口服固體藥用高密度聚乙烯瓶裝,每瓶裝30?;?span style="padding: 0px;outline-style: initial;outline-width: 0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80粒;或PVC鋁箔泡罩包裝,每盒裝10粒x2板或10粒x4板。
【有效期】36個月
【執(zhí)行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5021731
【生產(chǎn)企業(yè)】廣西玉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