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中隋朝可以說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別的王朝都是百姓飽受戰(zhàn)亂和居無定所顛沛流離才會有朝代的更迭,但是隋朝卻是唯一的一個意外,它被覆滅時正是他的鼎盛時期,當時的隋朝可以說是萬國來朝,覆滅它的唐朝可以說是直接繼承了它的強大,才有了后來的貞觀之治。
隋朝的建立結(jié)束了數(shù)百年以來中國割據(jù)分裂的狀態(tài),隋文帝更是改革了官員選拔的制度,也就是科舉制度,要知道在隋之前想要當官要不是世家大族的內(nèi)部推薦,要不就是民間的推薦,但是世家大族是掌控朝廷的中堅力量,所以導致了當時士族的權(quán)力過大,皇帝的集權(quán)被分化,隋文帝為了分化世家大族的權(quán)力推行了官員選舉改革,也就是科舉制度,這一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官員選拔制度。
隋文帝是一名賢明皇帝,那么作為繼任的隋煬帝又是一個什么樣的皇帝呢?
在我們的歷史書上,他是一名窮兵黷武,推行暴政的皇帝,是
如同秦二世一般的存在。但是他卻是一名最被低估的一名皇帝,他有缺點但是他卻不是暴君,甚至還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明君。
隋煬帝在位期間出兵征服了吐谷渾,重新開通了由于戰(zhàn)亂而閉塞的絲綢之路,他攻克占城(今越南北部),拓展了中國南部疆土。征服琉球群島,迫使土著部落臣服,為以后歷朝歷代管理臺灣打下了基礎(chǔ)和提供了法理依據(jù)。他還北征契丹,突厥,三征高句麗,他的這些行為主要是為了鞏固國家的安定,使百姓安居樂業(yè)。
除征戰(zhàn)以外他還在國內(nèi)大搞運河,現(xiàn)在連貫了中國南北的交通,直至今天我們依舊還在使用當時開通的大運河,隋煬帝統(tǒng)治期間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等國萬國來朝,國力強盛。
那么這樣一個處于鼎盛時期的帝國為什么會滅亡呢?
其一是當時神州大地剛剛統(tǒng)一,百姓們都希望安居樂業(yè),隋煬帝開通的運河導致征用的民夫過多,造成手下臣民的不滿。
其二是隋煬帝看到了北方諸多勢力的威脅,他知道隋朝在北方的契丹和突厥的眼里就是一塊肥肉,如果不把他們打怕打服,他們隨時都會趁機在剛建立的帝國身上咬下一口肉來。
其三是高句麗對隋朝邊境的屢次挑釁,讓隋煬帝不顧國內(nèi)反戰(zhàn)的聲音,決心北征。他想要把所有威脅消滅在搖籃當中。
其四是當時世家大族勢力過大,他想要收回集權(quán),削弱世家大族。只可惜他步子邁得太大最后導致幾百萬大軍在屢次戰(zhàn)爭中消耗干凈,隋朝也元氣大傷,世家大族開始反噬。
當時的著名代表就是以李淵為首的隴西世家大族,最后隋朝被內(nèi)耗滅亡,而隋煬帝也被世家大族叛軍縊殺。
后世的隋煬帝之所以被稱為暴君,是因為唐朝的史書為了凸顯出建立者的賢明而擴大了隋煬帝的缺點,隋煬帝的所作所為也讓隋朝如同一場燦爛的煙火一樣,在最鼎盛時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