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有一檔節(jié)目《我家那小子》,說的是明星媽媽一起和嘉賓觀察兒子的獨居生活,然后有一期節(jié)目邀請來了朱雨辰和他的媽媽。
說到朱雨辰,大家可能都很陌生,其實他就是十幾年前《奮斗》里面的華子。
在節(jié)目里,朱雨辰媽媽表達了她對兒子的感情,她把兒子當(dāng)做自己的生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兒子身上,說自己完全不需要自我。
十年如一日凌晨四點起床,只為給兒子熬梨汁潤肺。兒子到哪兒她都要跟著為兒子做飯。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說自己頂兩個菲傭。對于兒子的每段感情都要插手,并堅持兒媳婦一定要是“賢妻良母”。這么多年,在“母愛”密不透風(fēng)的呵護下,朱雨辰年近四十還是單身一人。
他不是沒有結(jié)婚的念頭,但坦然稱“我結(jié)婚50%是為了媽媽”。
社會上很多像朱雨辰的母親的媽媽一樣,“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的兒子”,他們經(jīng)常對孩子說“我太愛你了,以至于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
孩子成了父母的“精神寄托”,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顛倒了,孩子變成了父母的“精神保姆”,要對父母的情緒負責(zé)。
父母把自己的快樂幸福建立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承擔(dān)愉悅父母,支撐他們的精神世界的責(zé)任。
02
這種完全依賴孩子的愛,不是真正的愛,他們不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而是寄生在孩子身上,吸食著孩子的能量。
在江蘇衛(wèi)視的《一轉(zhuǎn)成雙》節(jié)目中,有一期節(jié)目叫《不能兩全的愛》 ,
在節(jié)目短片中,王輝和范麗是一對夫妻,但他們之間卻因為婆婆出了現(xiàn)問題,情感告急。王輝什么都聽他媽媽的,無論是為家庭添置一點小東西,還是跟她媳婦出去吃個飯,都要聽從他媽媽的意見。和范麗之間的矛盾,就由此而來。
而且因為婆婆不喜歡這個兒媳婦,王輝聽了媽媽說范麗對她不好,各種不孝順,王輝也產(chǎn)生了離婚的念頭,但由始至終,他都聽不進范麗的一句解釋。
這種依賴父母生活的男人或女人,被人們統(tǒng)稱為媽寶男或媽寶女,指的是他們離開父母就活不了,事事都要遵從父母意見,聽從父母的。
但是,真的是媽寶男、媽寶女離不開他們的爸爸媽媽嗎?
我不不這么認為,我認為更多的是他們的爸爸媽媽離不開他們,所以千方百計的阻止他們成長,阻止他們離開。
為什么?
因為孩子是他們的“精神保姆”,是他們的幸??鞓吩慈?/p>
03
這種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愛。通過控制孩子獲得快感。
你必須服從我,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按照我的設(shè)計去成長,否則我就不愛你們了
考個好成績,上個好學(xué)校,給媽媽掙掙臉。
你要在做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
你在跟他來往,看我打斷你的腿。
我的老臉都讓你丟光了,看你干的好事
為了滿足父母的臉面、榮光,讓父母高興,孩子開始扭曲自己,隱藏自己的感情逼迫自己干自己不喜歡的事。
周末看見一個小男孩在纏著媽媽哭鬧,仔細一聽,是媽媽不允許孩子亂買零食,這位媽媽一怒之下沖孩子嚷嚷:“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啊,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男孩的哭聲并沒有就此停住,反而哭的更大聲。媽媽終于氣急敗壞地發(fā)了狠話:“你還哭,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自個兒在這里哭吧!我不管你了,我走了”,媽媽果真轉(zhuǎn)身而去,小男孩發(fā)了瘋一樣猛地追上去,緊緊地抱住媽媽的大腿,一邊聲嘶力竭地喊道:‘媽媽“,最后孩子抽泣著隨媽媽走了。
04
任何事物的成長都必須要遵循自然的法則,按照規(guī)律成長,人也一樣。
0-3歲的孩子必須要由父母親自撫養(yǎng),否則幼年缺少父母撫養(yǎng)的孩子容易產(chǎn)生各種問題。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美國心理學(xué)家哈利·哈洛做了一些列的恒河猴實驗:其中最出名的是“代母實驗”,證明了幼年時父母撫養(yǎng)的重要性。
哈洛先將出生后的小猴子,交給兩個“媽媽”來撫養(yǎng):一個是能夠給它提供奶水的媽媽;另一個是全身包著舒適的絨毛能夠給它提供接觸感的媽媽。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小猴子更愿意和那些能夠給它提供接觸感和依戀感的媽媽呆在一起,而不是那個只給他提供奶水卻沒有任何可以依戀的媽媽呆在一起。每天二十四個小時中有將近十八個小時,小恒河猴呆在能夠給他撫觸感的媽媽懷里;而只有三個小時,趴在能夠給她奶水的媽媽懷里吸奶;其他時間在兩邊跑來跑去。
而且那些由“絨布母猴”撫養(yǎng)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極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進行交配。
但是,過了3歲,父母就應(yīng)該逐漸放開,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zé),而不是繼續(xù)霸占孩子,剝奪孩子的成長。
因為3歲后孩子就開始表現(xiàn)出成長意愿,表達自己的看法,當(dāng)與父母的意見不統(tǒng)一時,就會頂嘴.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成長意愿達到了頂峰。如果父母繼續(xù)用權(quán)力來控制孩子,就會受到孩子的激烈反抗,因為父母剝奪了他們的成長空間,違背了他們的自然規(guī)律。
斗爭的結(jié)果只有兩個,一個是孩子勝利,自己對自己負責(zé),擺脫了父母的控制;一個是孩子徹底失敗,淪為父母的附屬品,照顧父母的感受,為父母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