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建立者是拓跋珪,他是個鮮卑族人。拓跋珪的先世曾建立過代國,但是在公元376年被前秦的苻堅所滅。拓跋珪在公元386年重建代國,同年將國號改為魏,史稱北魏。389年在平成建都城,次年拓跋珪正式稱帝。公元493年,孝文帝將都城遷到了洛陽,并施行改革,將拓跋姓改為元姓,此后北魏的皇帝就都姓元了。
從公元386年算起,到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止,北魏一共經(jīng)歷一百四十九年,產(chǎn)生過14位皇帝。具體情況如下:
魏道武帝拓跋珪,享年39歲,在位24年。
魏明元帝拓跋嗣,享年32歲,在位15年。
魏太武帝拓跋燾,享年45歲,在位30年。
南安隱王拓跋余,生年不詳,在位不足一年就被殺。
魏文成帝拓跋濬,享年26歲,在位14年。
魏獻(xiàn)文帝拓跋弘,享年23歲,在位7年。
魏孝文帝元弘(拓跋弘),享年33歲,在位29年。
魏宣武帝元恪,享年33歲,在位17年。
魏孝明帝元詡,享年19歲,在位14年。
魏孝莊帝元子攸,享年24歲,在位3年。
長廣王元曄,生年不詳,在位不滿兩年即被廢。
魏節(jié)閔帝元恭,享年35歲,在位2年。
安定王元朗,享年20歲,在位2年。
魏孝武帝元修,享年25歲,在位3年。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因?yàn)榭床粦T權(quán)臣高歡專權(quán),私自逃往長安。高歡另立元善見為皇帝,并遷都于鄴。這就是歷史上的東魏。東魏只有元善見一個皇帝,他在位17年,朝政被高歡父子把持。到公元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直接取而代之,滅東魏,建北齊。元善見即位時年僅11歲,死時28歲,不滿三十。
孝武帝到了關(guān)中,依附于勢力較強(qiáng)的宇文泰。本打算借宇文泰集團(tuán)復(fù)國,怎料宇文泰也不是善茬。次年,宇文泰殺死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這就是歷史上的西魏。
西魏存在了24年,產(chǎn)生過3個皇帝,除了魏文帝元寶炬之外,其余兩位皇帝生年都不詳,都是被宇文家族操作廢立。元寶炬享年45歲,在位17年。
高洋所建北齊,經(jīng)歷了28年,產(chǎn)生過6個皇帝,具體情況如下:
文宣帝高洋,享年31歲,在位10年。
廢帝高殷,享年17歲,在位2年。
孝昭帝高演,享年27歲,在位2年。
武成帝高湛,享年32歲,在位5年。
后主高緯,享年22歲,在位12年。
幼主高恒,享年8歲,在位1年。
北周是宇文集團(tuán)建立的國家。公元556年,宇文護(hù)逼迫西魏恭帝將皇位禪讓給年僅十六歲的宇文覺。557年正月,宇文覺正式即位,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公元581年,權(quán)臣隋王楊堅代靜帝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北周存在了25年,產(chǎn)生過5位皇帝。具體情況如下:
孝閔帝宇文覺,享年16歲,在位1年。
北周明帝宇文毓,享年27歲,在位4年。
北周武帝宇文邕,享年36歲,在位19年。
北周宣帝宇文赟,享年22歲,在位2年。
北周靜帝宇文衍,享年9歲,在位3年。
在北朝的這些朝代中,北魏持續(xù)時間最長,產(chǎn)生皇帝也最多。北魏的14位皇帝除了兩位不確定出生日期外,12位皇帝平均年齡29.5歲,平均在位時間13.3年??幢蔽旱倪@些皇帝,會發(fā)現(xiàn),他們活的時間短,但是在位時間相比其他朝代則長一些。14位皇帝,活過40歲的居然只有一位。但是在位時間卻有一半超過十年。可見這些皇帝即位的時候年齡都比較小。
北朝的皇帝年齡都比較小,可以說這是個權(quán)臣把持朝政的時代。很多皇帝都是非正常死亡。他們雖然是皇帝,貴為天子,但其實(shí)他們的生死卻是由別人掌控。這,是不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