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謀略殘卷
讀一本好書如同交往一位良師益友,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鄙陋的一面,也可以讓我們在迷茫時覓得真知灼見。
《孫子兵法》便是這樣的好書。它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chǎn)中的璀璨瑰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xiàn),被奉為兵家經(jīng)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子兵法》作者)”。如今,它已經(jīng)走向世界,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初讀《孫子兵法》,只是仰慕它的聲名,出乎意料的是,只讀過一遍,便深深的喜歡上了。它的智慧已然超越了軍事的范疇,許多論斷廣泛適用于工作與生活,它用精煉簡潔的語言告訴我們——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zhàn)略、大智慧、大格局。
反復品讀《孫子兵法》,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收獲,特別是這8句話最最耐人尋味,可謂全書精華。
了解自己,清楚目標,知道尺長寸短,也知道揚長避短,知其為而為,知其不能為而不為,這是人生大智慧。
無效的努力只會徒增煩惱,所以孫武子教導決策者要“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情報工作一定要提前于決策和行動,為此甚至不惜血本用“間”。“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信息收集的全面與否,直接影響到事物判斷的對與錯,只有知己知彼,審時度勢,方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興一利必有一弊,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鹉軌驇Ыo人類光和熱,也能夠燒毀家園、帶給人類悲和痛。水陰柔順從,也會變成洪水猛獸。陰陽相生又相克。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只知其利不知其害,容易掉入陷阱。只知其害不知其利,容易畏縮不前。既得其利又避其害,進退有據(jù),可保立于不敗之地。
勝利的前提是處于不敗,還沒站穩(wěn)腳跟就想出擊目標,跌跌撞撞必然丑態(tài)畢露。
運氣或是技巧,都不能絕對有效,只有實力更讓人信服。做強自己,做大實力,是根本也是關(guān)鍵。
《經(jīng)濟學原理》最重要的一項原則便是“利益最大化”,用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益,老百姓講話“怎么劃算怎么來”。
逼自己一把,每一次的抉擇都要想一想有沒有最好的辦法,付出的代價越小越好。
突破常規(guī),出奇制勝。不受牽絆,把握主動。上兵伐謀,攻心為上。
周密準備,一絲不茍。周全思考,等待機會。突破思維的局限,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方向,也許奇跡就藏在里面,比如“瞞天過海”之計:備周則意,常見則不疑,太陽,太陰。從對手防備周密的地方入手,利用人們習以為常的心理,越是公開的地方,越是藏著隱秘的取勝之法,這一點像極了“燈下黑”的原理。
掌握主動,局勢便會跟隨我心,調(diào)動對手,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fā)展,極小的付出卻能換來極大的收益。身處被動,局勢便會聽從他人,疲于應付,精疲力盡,耗費大成本高。利可以暫時不要,名也可以暫時舍棄,但主動權(quán)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命由我!
水放在杯子里,它就是杯狀,放在鍋里,它就是鍋狀,放在江河里,波濤洶涌,放在小溪里,便是涓涓細流。它可以潤物無聲,也可以咆哮狂奔。因事制宜,因時制宜,因勢制宜,合于利則動,不合于利則止。因此說,仁者樂山智者樂山。
永遠不要忽略人的因素,因為事由人做。兵強者伐其將,將智者伐其情。拼不了實力,占不到運氣,比心也是一種選擇。
庸人交情,君子交心,讀書的過程就是交心的過程。
一個人做再多的事,說再多的話,大概總會圍繞一定的思維準則和處事信條。
像《孫子兵法》這樣的君子,無法深徹其全貌,但領(lǐng)略其大概、掌握其精華,足矣!
致讀者:《孫子兵法》精華8句,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呢?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