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物種入侵還不像現(xiàn)在被人們視為大敵。一百年前,中國作為東方大國,一直是各國航運的中轉之地,在日益密切的往來中,很多中國獨有的魚卵被不小心帶上船。漂洋過海后,一些中國的生物就這樣在世界各地安家落戶。在這其中,有一種大閘蟹,因為生育能力過于強大,適應環(huán)境的天賦也非常出色,加上當?shù)厝鄙偬鞌诚拗?,?shù)量呈幾何倍增長!作為外國來客,這種螃蟹很快就成了德國當?shù)胤簽E的淡水蟹。
你一定見過螃蟹口吐泡泡吧,螃蟹的分泌物有很強的的溶蝕威力,它不光能污染水域,而且也能溶解泥沙。生性喜愛挖洞的螃蟹對德國的工業(yè)基礎、橋梁和水壩都是致命的威脅。許多設施為此要經(jīng)常維修檢查,人力成本急劇增加。雖然德國市民也想了很多種辦法來處理螃蟹,但都收效甚微。有人用螃蟹做飼料,但是用量較小,和螃蟹繁殖速度不成正比,無疑杯水車薪。還有人建議直接藥物毒殺,只是這種方法顯然不可行,藥物毒殺一定會對其他水生生物造成影響,嚴重危害當?shù)厮颦h(huán)境。
就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一位商人察覺到了這里的門道,開始主動販賣螃蟹,此人名叫施羅德,多年經(jīng)營后,如今的螃蟹已經(jīng)賣到了每公斤16歐元。因為歐洲各國關稅較低,所以他便將螃蟹賣到鄰國。而其最大的客戶,還要屬對螃蟹甚是喜愛的亞洲,像華裔和越南裔都是非常喜愛螃蟹的。
經(jīng)過商人買賣和政府控制,如今歐洲的螃蟹危機已經(jīng)是得到大大的緩解。只是令德國人頭疼的是,雖然解決了一波危機,但是貽貝的噩夢,才剛剛開始,新的物種入侵似乎在不斷挑戰(zhàn)德國人的神經(jīng)。
這種貽貝其實就是中國的海虹、青口,在南方是百姓餐桌上非常常見的一種美食。漂洋過海的貽貝剛入歐洲之時,既無人敢吃,又有豐富的水資源棲息,不久便在歐洲大量繁殖,成片成片的占領各處海灘。面對同樣的境況,當?shù)厝艘彩情_始慢慢嘗試烹飪這種貽貝,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這種貽貝只要稍加處理,便是一道鮮嫩味美的佳肴,所以很快便被當?shù)厝私邮?,流行開來。
這么看來,物種入侵有的時候也不難解決。這貽貝和大閘蟹一樣,慢慢變成了德國人民日常餐桌的美食,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類似的種種問題都能用吃這個辦法完美解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