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能培養(yǎng)出一個自信滿滿的孩子。
什么是自信呢?
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是“無力感”的表現(xiàn)。
無力感的一種表現(xiàn)就是處事消極、情緒壓抑、膽小恐懼以及怨天尤人;而另一種表現(xiàn)就是專橫跋扈、恐嚇傷害其他人、小偷小摸、對安危滿不在乎。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信?
在《游戲力》中對“自信力”有這樣的一個解釋:為正義挺身而出、在安全范圍內的冒險精神、勇于自省、完成任務的毅力以及快樂的能力。(我認為再加上“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就更完整了。)
我們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這樣三個關鍵期,如果我們能抓住這三個階段,就能大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力了。
(一)孩子剛出生時
孩子剛剛出生是孩子獲得第一波自信力的階段。孩子憑借弱小可愛和楚楚動人的模樣,在與家長互動的過程中,獲得食物、安全和關懷,從而孩子有了對這個世界最初的信心。
我一哭,就能喝到奶;我一笑,就有人跟著笑。
這個世界對于孩子來說是安全的,身邊的家人對孩子來說是溫暖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是被人關愛的。這是孩子最初自信力的來源。
這里,我不得不提到西方的一些培養(yǎng)嬰童獨立的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魔鬼式睡眠訓練法。這些方法,現(xiàn)在已經被心理學家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這樣做會在孩子心里留下很大的創(chuàng)傷,伴隨孩子一生,也許還會釀成一個個悲劇,比如抑郁癥甚至自殺等。
在前幾年,朋友圈剛剛流行起“魔鬼式睡眠訓練法”時,一些父母就開始嘗試。還有一些文章說著洋媳婦不讓中國婆婆插手,在一周時間內就讓孩子養(yǎng)成了獨立睡覺的習慣。
是的,這樣當然能讓孩子養(yǎng)成習慣,因為哭聲免疫了嘛!
孩子一直哭一直哭,卻一直得不到回應,孩子當然就會停止了??雌饋砗⒆邮仟毩⒘?,但是孩子在不哭的同時,把什么心門關上了,把什么聯(lián)結斷開了,是我們看不到的。
當我們看到美國這個那個方法的同時,也要看到在美國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青少年自殺的事實。
我并不是說美國所有的都不好,我學習的正面管教也是源于美國。
對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教育理念或者一個名人,我們都不要盲目的崇拜和追逐,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有建設性的參考。
孩子剛剛出生的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當孩子得到了足夠的安全感,得到了足夠的力量時,孩子長大以后才會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困難,去戰(zhàn)勝挫折,擁有足夠的自信。
如果我們沒有給孩子心里裝滿足夠的安全感,卻期盼著孩子長大后有十足的自信心,這就相當于你期望著“一個空杯子能倒出很多水”一樣荒謬!
先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讓孩子產生足夠的安全感,孩子的內心才會豐滿,才會變得有力量!
(二)孩子兩歲左右
當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有了獨立的意識,這個階段就是第二波自信力的形成階段。
當孩子蹣跚學步時,孩子就會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對別人說“不”,并能夠堅持自己的意見,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在這個階段,如果家長承認甚至欣賞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這種獨立性時,孩子就會獲得這個階段的自信力和競爭力。
可是,往往在這個階段,父母卻認為孩子是在和自己對著干,是故意挑釁。所以他們采取各種高壓手段震懾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服從他們。比如責罵、批評、打、關禁閉、懲罰、威脅、恐嚇……
上一篇文章我剛剛寫了一個爸爸在兩歲的女兒對他說“不”的時候,給女兒關進了小黑屋以示懲罰,并同時號稱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預防女兒的玻璃心。
有關虐待兒童的研究一致發(fā)現(xiàn),孩子長到18個月到兩歲時,人身虐待的案例即大幅上升,而這時正是孩子開始產生獨立意識的時期。
家長不知道這是孩子獨立意識的體現(xiàn),卻要強力打壓,讓孩子把“獨立”吞進肚子里,讓孩子把“自信”揉碎仍在地上。
然后,等到孩子三四歲了,出去看到人就躲,不敢說話,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時,父母又用一種嫌棄的眼神“恨鐵不成鋼”的教育孩子:“你怎么這么膽小??!讓你去說句話有啥害怕的?!真是沒用!”
孩子本就封閉的幼小心靈,如何承受父母此刻如此的責難?
那么,這個階段,孩子說“不”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
首先,我們要承認孩子的獨立意識:寶貝,你現(xiàn)在有自己的想法啦?你又長大了一些,媽媽真為你高興!
然后,分析孩子說“不”的這件事,是否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來。
比如:
(1)孩子想穿裙子,不想穿你給她拿的褲子。
這件事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有自己選擇衣服的權力。你賦予孩子權力了,孩子便會通過使用這些權力看到自己的力量,以此建立自己的自信。
在小事上,我建議大家多給孩子自己做主的選擇權,這樣孩子將來會更加獨立和自信的。
(2)孩子想自己過馬路。
這件事即使孩子哭鬧也是堅決不允許的,因為一旦出事,追悔莫及!
此時,你可以對孩子說:“寶貝,等你再長大一些就可以過馬路了!現(xiàn)在自己過馬路太危險,車太多,你個子小,司機很容易看不到。媽媽不想你有危險,媽媽會擔心,而且你若受傷了媽媽也會很心疼、很難過的?!?/p>
如果孩子還是哭,還要過馬路,我們可以直接抱起孩子,用行動告訴孩子你堅定的態(tài)度,而不是責罵的方式。我們要接受孩子沒有得到滿足而難過的情緒,但要糾正孩子不合理的行為。這兩點一定要分清楚。
情緒沒有對錯,都可以接納;因為情緒帶來的行為有對錯之分,需要引導和糾正。
網絡圖
(3)孩子想買家里已經有了的小汽車
當媽媽說走,孩子說“不”,就要那輛小汽車的時候,我們依然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引導孩子不當的行為。
可以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這輛小汽車,你很想要它??墒俏覀兗依镆呀浻辛艘惠v了,不能再買了。如果你還想繼續(xù)哭,媽媽就在這里陪著你,等你哭完了,我們再繼續(xù)走。好不好?”
我們別大聲責罵,就安靜的陪著孩子身邊,或者給他擁抱,認可他的情緒。
孩子哭的時候我們不要走開,我們和他在一起,陪伴他。讓孩子明白,媽媽雖然不給我買,但是媽媽一直愛我陪著我。孩子哭夠了,認識到再哭也不能得到小汽車時,孩子就會審時度勢的跟著我們走了。
等到下一次同樣的情形出現(xiàn)時,相信孩子哭的時間一定會縮短很多。再下一次,孩子有可能就不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了。
但是,很多父母受不了孩子哭鬧的攻勢,而且還夾雜著“面子”問題,孩子哭一會家長就繳械投降,給孩子買了。那么,下一次,孩子會繼續(xù)哭,哭到你買為止。因為孩子嘗到了甜頭,他會繼續(xù)再通過這種方式達到目的的。
理念是非常明確的,但遇到具體問題,還需要我們開動智慧,靈活的應對孩子給我們的挑戰(zhàn)。
網絡圖
(三)從幼兒園開始到最后
孩子的第三波自信力形成階段,是從幼兒園開始,貫穿于孩子在這個世界中尋找自己位置的全過程,尤其是在同齡人的世界。
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一直到進入社會,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孩子。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挫折和挑戰(zhàn),都會面對勝利和失敗。
這個階段,如果我們引導的好,或者孩子適應的好,那么孩子會越來越自信。反之,如果我們處理不好,或者孩子應對不好,有可能會變得日漸消沉、情緒暴躁、自卑或自棄。
當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時,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愛與支持。
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即使父母不鼓勵不支持,甚至把孩子當個撒氣筒似的打罵,但他在學校一定會有老師喜歡,會有同學們的支持和擁護,在學校他會有存在感和價值感,他會在學校中形成自己的自信力。
可是,一個學習不好的不守紀律的學生,不受老師喜歡也不受同學們歡迎,在學校沒有存在感和價值感,如果回到家里家長對他也是非打即罵,那么,這樣的孩子不但會自卑,而且非常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
一個在哪里都不受待見的孩子,能堅強勇敢的活下去,能發(fā)展的越來越好并成為一個自信的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我們做好了前兩個階段的自信力培養(yǎng),到第三個階段,孩子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內在力量,有了一定的自信。我們只需要在孩子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度過難關即可。
每一次解決問題,每一次度過難關,孩子的信心都會增加!
我們要在每一次的問題與難關中,引導孩子獨立解決(或者至少讓孩子感覺他是獨立解決的),慢慢的,孩子一定會發(fā)展成一個有解決問題能力的自信滿滿的人!
同時,我們也要幫助孩子判斷,當下的這個問題與孩子的能力是否匹配。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優(yōu)缺點,了解孩子的能力,幫助孩子度過他通過努力能夠度過的困難。
父母千萬不要自做聰明的去給孩子制造遠遠超過孩子能力的困難,否則每一次失敗,都是對孩子自信心的打擊!
但是,每個孩子都會面對失敗。
如果孩子失敗了,我們給孩子足夠的安慰的同時,還要引導孩子在失敗中,看到自己努力的部分從而肯定自己恢復自信;還要看到自己需要改進的部分,然后努力進一步成長。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失敗的另一面:每一次失敗都是我們進步的機會,我們可以在錯誤中更好的學習。
這樣的話,孩子既有面對困難的勇氣,也有面對失敗的能力。在整個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