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趙嘏住在浙西時,有一美姬,趙嘏十分寵愛她。一次他要出門,欲帶美姬一起去,被他母親阻攔,便沒有帶美姬。
中元節(jié)那天,美姬游鶴林寺,被浙帥(不知姓名)看見,據(jù)為己有。趙嘏及第后,寄了一首詩給浙帥:“寂寞堂前日又曛,陽臺去作不歸云。當時聞說沙吒利,今日青娥屬使君。”
浙帥很不安,派人將美姬送還給趙嘏。趙嘏當時剛出關,途經(jīng)橫水驛,見人馬甚盛,便問旁邊的人,回答說:'浙西尚書差送新及第趙先輩娘子入京。'
美姬看見趙嘏,抱著趙嘏慟哭而卒,香魂渺渺。趙嘏將她葬于橫水之北易被太陽照到的高地。
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 風景依稀似去年。
蘇東坡在惠州做官時,一天,與愛妾朝云閑坐。當時秋天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東坡讓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殘紅青杏小”。
朝云歌喉婉轉(zhuǎn),卻淚滿衣襟。
東坡問她為何流淚,她說:”我不能唱這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p>
東坡翻然大笑:“我這正悲秋,你又傷春了?!?/p>
不久,朝云抱病而亡。東坡終身不復聽此詞。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親歷北宋南宋之交的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回憶,趙明誠將“過闕上殿。遂駐家池陽,獨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負擔,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余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诌b應曰:‘從眾。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祚Y馬去”。
由于途中感疾,趙明誠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