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文學常識學習筆記:性靈派、桐城派詩歌散文

1詩派有沈德潛、厲鶚、翁方綱和袁枚、趙翼等設壇立坫,分庭抗禮;自成一格的鄭燮、黃景仁等也競逐其間。2古文則桐城派以正宗自居,聲勢浩大。3駢文異軍突起,再度興盛。4張惠言則開創(chuàng)常州詞派,把詞的創(chuàng)作和理論推向尊詞體、重寄托的階段。

第一節(jié) 流派紛呈的詩壇和袁枚

乾嘉詩壇:

1沈德潛、翁方綱,或主格調(diào),或言肌理,固守儒雅復古的陣地。

2厲鶚擴大浙派的門戶。

3袁枚、趙翼、鄭燮標榜性靈,擺脫束縛,追求詩歌解放。

4黃景仁等抒寫落寞窮愁,吟唱出盛世的哀音。

沈德潛 以儒家詩教為本,倡導格調(diào)說,尊唐抑宋,使詩歌“去淫濫以歸于雅正”,起到“和性情、厚人倫、匡政治”的教化作用,鼓吹“溫柔敦厚,斯為極則”,要求詩歌創(chuàng)作“一歸于中正和平”。大量詩作雍容典雅,平庸無奇,為典型的臺閣詩體。

厲鶚 浙派盟主,主張作詩參以書卷,學習宋人,好用宋代典故。其詩主要是寫山水,以杭州和西湖風景為主,遍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作詩重學問,主空靈,合寫景與宗宋為一,代表浙派的風格特點。杭世駿、金農(nóng)、吳錫麟等輔佐左右,在當時勢力頗大。

翁方綱 論詩倡肌理說,主張“為學必以考證為準,為詩必以肌理為準。”“肌理”包括義理與文理。義理為“言有物”,指以六經(jīng)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思想與學問;文理為“言有序”,指詩律、結(jié)構(gòu)、章句等作詩之法。義理為本,通變于法,以考據(jù)、訓詁增強詩歌的內(nèi)容,融詞章、義理、考據(jù)為一。

袁枚 作詩以才運筆,抒發(fā)性靈,極有特色。他的筆觸相當廣泛,反映現(xiàn)實、詠物懷古、描繪山川自然和表現(xiàn)個人志趣,大都不受傳統(tǒng)思想束縛和正宗格調(diào)限制,信手拈來,矜新斗捷,不盡遵軌范;而且清靈雋妙,具有感情奔放、議論新穎、筆調(diào)活潑、語言曉暢、句法靈巧等特點,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尤其是寫景之作,模山范水,落想不凡,筆墨放縱。

性靈說其含意包括性情、個性和詩才。性情是詩歌的第一要素,詩生于性情,性情是詩的本源和靈魂;男女是真性本源,性情要表現(xiàn)詩人的獨特個性,創(chuàng)寫“有我”之旨,這是其審美價值的核心;須具備一定的詩才,藝術構(gòu)思中的靈機與才氣、天分與學識結(jié)合并重。這一在“吟詠性情”的基點上構(gòu)成完整體系的詩歌理論,沖破了傳統(tǒng)與時代風尚,對格調(diào)模擬復古、肌理考據(jù)學問、神韻纖巧修飾、浙派瑣屑饾饤給予有力的沖擊,是晚明文藝思潮的隔代重興,為清詩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

性靈派 以袁枚為首,此外還有舒位、王曇和孫原湘“后三家”, 張問陶等詩人。舒位詩題材廣泛,羈旅行役、詠史記游等篇什,性靈與才學兼具,寫得灑脫自如,得心應手,且材藻艷麗,旁征博引。王曇的代表作有《項王廟》等,大筆淋漓,詭怪離奇,帶有幾分粗豪,為龔自珍詩歌的濫觴。孫原湘的詩清麗俊逸,富巧思,多麗語。

乾隆三大家 袁枚、趙翼和蔣士銓。趙翼論詩崇性靈,多詠史、論世、評詩之作,議論精警,思想敏銳,幽默詼諧,兼雜以雄奇豪放的氣概,《論史》《偶得》《閑居讀書》等為其見解精辟的代表作。蔣士銓也主張“文章本性情”其中還包含“忠孝節(jié)義之心,溫柔敦厚之旨”,描寫盛世下的苦難,如《京師樂府詞十六首》《饑民嘆》《雞毛房》等。

鄭燮 論詩提倡“真氣”“真意”“真趣”三真,推崇杜甫“歷陳時事,一寓諫諍”,主張詩歌應“道著民間痛癢”。許多詩作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xiàn)實黑暗,直率大膽;抒發(fā)才情之作也較多,表現(xiàn)出磊落高尚的人格精神。

黃景仁 作詩“好作幽苦語”,放言無忌地傾泄“盛世”積在心頭的怨憤,抨擊是非不分、倒行逆施的黑暗世道,以詩歌表現(xiàn)出個性意識在復蘇和覺醒意義上的深入思考。七古以雄偉的筆觸描繪壯麗的自然景色和抒發(fā)磊落恣放之情,既似李白豪宕騰挪,又兼韓愈盤轉(zhuǎn)古硬,在跌宕跳躍中流轉(zhuǎn)低吟。七律清麗綿邈,富有李商隱的優(yōu)美韻致,瘦硬峭拔處兼得黃庭堅的神髓。

第二節(jié) 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

戴名世 桐城派先驅(qū),主張為文以“精、氣、神”為主,“言有物”為“立言之道”,提倡“道也、法也、辭也,三者有一之不備而不可謂之文也?!彼伿_路,為桐城派理論的發(fā)軔。

桐城派 康熙年間由安徽桐城人方苞開創(chuàng),同鄉(xiāng)劉大櫆、姚鼐等繼承發(fā)展,成為清代影響最大的散文派別。方苞樹起“義法”說的大旗,主張言之有物而文有條理,講求文章作法,要求內(nèi)容醇正,文辭“雅潔”。該理論成了桐城派遵奉的論文綱領,并發(fā)展成具有嚴密體系的古文理論,切合古代散文發(fā)展的格局,成為縱貫清代文壇的蔚蔚大派。姚門之后有管同、梅曾亮、方東樹、姚瑩“四大弟子”,

“桐城”三祖 方苞、劉大櫆和姚鼐。

方苞

1言之有物而文有條理?!傲x”指文章內(nèi)容,以儒家經(jīng)典為宗旨,在于為當代政治服務;“法”指文章作法,包括形式、技巧問題。義決定法,法體現(xiàn)義。

2講求文章作法?;騻?cè)重“虛實詳略之權(quán)度”,或追求“首尾開合,順逆斷續(xù)”之“脈絡”,或提倡用語“體要”和簡潔。偏重文法,但“義”在其中。

3要求內(nèi)容醇正,文辭“雅潔”。使古文用語典雅、古樸、簡約,給古文建立更嚴格的具有束縛性的規(guī)范。

方苞的古文選材精當,以凝練雅潔見長,開桐城派風氣。讀史札記和雜說,如《漢文帝論》《轅馬說》等簡潔嚴整,無枝蔓蕪雜之病。游記如《游雁蕩記》,贈序如《送劉函三序》,碑銘如《先母行略》,詳略有致,具有法隨義變的特點?!蹲笾乙愎菔隆访枥L左光斗形象,筆簡語潔。

劉大櫆:

1對“義法”理論進行豐富和拓展,以“義理、書卷、經(jīng)濟”的“行文之實”擴大“言有物”的內(nèi)容。

2重視“行文之道”的“神”“氣”“音節(jié)”等要素,突破“言有序”的范圍。

3主張因聲求氣,由字句以求音節(jié),再由音節(jié)以求聲氣,為探尋“義法”奧妙揭示出門徑和方法,也使理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劉大櫆的文章抒發(fā)懷才不遇,指摘時弊,以“雄奇恣睢,鏗鏘絢爛”稱勝。游記文如《游晉祠記》《游大慧寺記》《游萬柳堂記》等借景抒情,諷世刺時,近于雄肆奇詭;《書荊軻傳后》《送姚姬傳南歸序》《息爭》等可看出其文章的音節(jié)之美。

姚鼐:

1主張“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義理、考據(jù)、詞章”合一。讓儒家道義與文學結(jié)合,天賦與學力相濟,“義法”外增加考證,以求三者的統(tǒng)一和兼長。

2運用陰陽剛?cè)嵴f,將多種風格歸納為“陽剛”和“陰柔”兩類,提出“統(tǒng)二氣之會而弗偏”,“協(xié)合以為體”,追求剛?cè)嵯酀?/p>

3把文章的藝術要素提煉為“神、理、氣、味”和“格、律、聲、色”八字,前四者是內(nèi)在的“文之精”,后四者是外在的“文之粗”;由“粗”把握“精”,待融貫其“精”后再遺棄可見的“粗”的部分,擺脫“文之粗”的束縛,使古文進入最高境地。

姚鼐的古文以韻味勝,偏于陰柔?!兜翘┥接洝贰队戊`巖記》《泰山道里記序》等文,雖寓考據(jù)于辭章,卻文法考究,內(nèi)容扎實,語言凝練簡潔,刻畫生動,頗有文采?!队蚊墓P泉記》雅潔清暢而富有聲色,《李斯論》筆法嚴謹兼婉轉(zhuǎn)有序,《袁隨園君墓志銘序》、《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復魯絜非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古文辭類纂》由姚鼐纂集,以13類體裁選輯七百余篇自戰(zhàn)國、秦漢、唐宋八大家到歸有光、桐城派方苞、劉大櫆的古文,以為示范,確立古代散文發(fā)展的“正宗”文統(tǒng),被桐城古文家奉為圭臬,影響甚廣。

陽湖派 桐城派的分支,代表人物惲敬和張惠言均為陽湖人。他們專志以治古文,但又不愿受桐城文論束縛,兼收子史百家、六朝辭賦,以博雅放縱取勝。惲敬《游廬山記》《游廬山后記》,張惠言《書山東河工序》《吏難》等,比“正統(tǒng)”古文要恣肆不拘,富有詞采。他們和李兆洛合稱“陽湖三家”。

袁枚寫散文,也寫駢文,議論、碑記、書序、尺牘,幾無體不備。大都感情真摯,生動清新,富有個性,甚至放言無憚,敢于沖決傳統(tǒng)觀念,顯示出不凡的膽識。

鄭燮的家書和題跋淺白如話,趣味橫生。

沈復的自傳體筆記式散文《浮生六記》前三卷,記敘與妻子陳蕓的感情生活和悲慘遭遇,文字細膩,不假雕飾,自有一股感人魅力。

第三節(jié) 駢文的復興和汪中

駢文八家 是指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孫星衍、吳錫麟、洪亮吉、曾燠和孔廣森八人,由吳鼒選輯駢文《國朝八家四六文鈔》而來。袁枚的駢文流麗生動,文藻秀逸,抒情、議論,都有獨抒性靈、自然活脫的特色;邵齊燾崇尚漢魏,駢文用典較少,以文氣流宕,清剛矜練為長。洪亮吉的駢文輕倩清新,情辭相輝。汪中成就最高。

汪中清代駢文復興的代表。內(nèi)容取材現(xiàn)實,情感吐自肺腑,“狀難寫之情,含不盡之意”,風格遒麗富艷,淵雅醇茂,且用典屬對精當妥帖?!栋}船文》是駢文中的絕作。

《駢體文鈔》 李兆洛編纂,選錄戰(zhàn)國至隋代被他認為屬于駢體范圍的文章774篇,分為32類,規(guī)模宏大。雖選有部分秦漢散文,也是在溯源意義上取錄,借以證明駢文與古文的親緣關系。它對桐城派的后學兼采駢文之長,重視諸子百家文章,產(chǎn)生了啟迪和影響。此書在駢文選集中流行較廣,影響也大。

第四節(jié) 浙派詞的嬗變和常州詞派的興起

浙派詞的嬗變:

厲鶚 推衍朱彝尊“醇雅”說,向往“清空”境界,以“遠而文,淡而秀,纏綿而不失其正”“騁雅人之能事”,使音律和文詞更為工練。其詞作以記游、寫景和詠物為多,擅長山光水色的描繪,表現(xiàn)幽雋清冷之美。但因生活狹窄和詞境單一,也有真氣少存、意旨淺薄之弊,后學枯瘠瑣碎,更加速了浙派的衰落。

吳錫麟用“窮而后工”矯正詞宜宴喜逸樂說,郭麐提出攄述性靈。但因詞風丕變,難以扭轉(zhuǎn)沒落的命運。

常州派 發(fā)軔于嘉慶初年,張惠言與兄弟張琦合編的《詞選》成為開宗立派的旗幟。他主張尊詞體,要詞“與詩賦之流同類而諷誦”,提高詞的地位,倡導意內(nèi)言外、比興寄托和“深美宏約”之致,對扭轉(zhuǎn)詞風和指導風氣起了積極作用。至周濟發(fā)揚光大,蔚為宗派。他以藝術審美眼光推尊詞體,突出詞的“史”性和與時代盛衰相關的政治感慨;闡明詞“非寄托不入”和“專寄托不出”,揭示最有普遍意義的美學命題;以宋四家周邦彥、辛棄疾、吳文英、王沂孫為學詞途徑,使“常派”真正風靡開來,籠蓋晚清時期的詞壇。

張惠言 《茗柯詞》騁情愜意,細致生動,語言凝練干凈,無綺靡濃艷之藻,抒發(fā)懷才不遇、飄泊無依和羈縛受制等心緒,詞旨常在若隱若現(xiàn)之間。但其詞作也缺少社會內(nèi)容和歷史精神。

鄭燮 詞作或以凄厲之筆,傾瀉“盛世”的悲哀,或以幽怨之情,抒發(fā)慘傷的心懷?!栋鍢蛟~》獨標一格,風神豪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清代文學概述
清代的詩詞散文
[考研簽到——第七十四天
清中期的駢文與散文(桐城派古文的流變)[轉(zhuǎn)] - 詩詞理論 - 國學論壇
【散文專題復習】——清朝
清代文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