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樣教育才能讓他們未來更輝煌,能夠成為國之棟梁呢?說到教育的問題,大家可能都會一籌莫展。我們從新手爸媽開始也在不斷地探索著,但是因為每個父母他們的脾氣不一樣,性格迥然,辦法也是各有不同。但最終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成龍成鳳,能夠成為一個有用之才。
如果孩子的成績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好,或者孩子的發(fā)展沒有達到你預想中的那樣,在這時家長會怎么做?有的人可能就會暴怒,看到那低于自己預想成績的分數(shù),常常會忍不住地大罵起來。也許這是你的一個無心之舉,也許是一句很隨意的話,但是響徹在孩子的耳邊,則會深深的傷害到他們。
父母也是人,他們不是教育學家,在孩子沒有達到自己希望的努力成果時,會說出一些諷刺孩子的話。但是你們不知道,孩子的心靈是十分純真的,他們并不知道這是父母恨鐵不成鋼的怒意,他們會把這些話當真。在他們心中自己的爸爸媽媽都覺得自己不行,是不是自己真的就不是讀書的那塊料?
給大家講個例子:我們小區(qū)一個寶媽林冉(化名),她是一個性格開朗的女人,但是脾氣卻很暴躁,尤其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似乎根本沒有耐心。每個當父母的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能夠有一個好的分數(shù),這樣自己也能抬起頭來。她也不例外,所以在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可謂是說一不二,要求非常嚴。
她的兒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平均分數(shù)也沒有達到班級的優(yōu)秀分,在開了家長會之后,非常生氣直接對孩子說道:“這才小學階段你就如此不上進,到了初中、高中可怎么辦?怎么能考上好的大學?”一邊說還一邊指責孩子:“給你報了那么多輔導班,還是考不出成績,看來你就不是學習的那塊料!每天起早貪黑的,不知道腦子里都在想啥?”
在媽媽的指責下,孩子也無言以對,一邊流淚一邊默默地向自己小屋里走去。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他對自己的學習也開始有了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智商不夠呢?為什么別人都能考好,而自己卻考不好?!
像這樣的父母,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他們恨鐵不成鋼,在看到孩子的成績不如意時,那些傷人的話會脫口而出。原本想用這樣的話來激勵孩子,殊不知卻深深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打擊他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們已經(jīng)習慣了,于是也開始默認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對他的一生也有很的大影響。
孩子們還處于一個成長期,他們對事情的認知很淺薄,有些事情自己并不懂,需要家長慢慢給予指導。在家長的幫助下,他們可以更好地去了解這個事件,也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但是家長的指導方法要富含正能量,應該抓住問題的核心,并且接受孩子這次失敗,而不是一味地指責、諷刺孩子。
第一,先要把心態(tài)放平和,不能要求孩子完美
很多家長總是顧及自己的面子,其實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應該考慮怎么樣讓孩子來認識這個錯誤,而不是追求孩子的完美。只要找到問題的所在,積極地想辦法,幫助他改正和解決。
第二,批評孩子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要講究方式方法
在批評孩子時,不要一棒子把人打死,而是就事論事地跟他說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以后要改變。千萬不要用挖苦諷刺的語氣來嘲笑孩子,這樣他們會有心理上的陰影,失去了自信心,以后做事更是不努力了。
第三,從另一個方面來認識孩子,要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
孩子有了缺點,父母肯定是焦急不堪的,但是我們也要從另一個方面認識孩子,多看看他們的優(yōu)點,并且給予肯定和鼓勵。大家可以試一下多鼓勵少批評,孩子的成績會慢慢的上來。一次兩次成績考不好,并不代表著孩子的一輩子,你要用一次成績就將他全部否定,想想孩子心中是什么滋味呢?
要想讓孩子成長的無憂無慮,想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美好的童年,先從自己的語言上來入手吧,千萬不要再這么傷害孩子了。不管任何情況,家長諷刺、挖苦、打擊孩子肯定是不對的,這些傷害的話語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就會像一個大的牢籠一樣一直籠罩著他,并且在他們美好的童年里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大家想一想這該多可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