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賈志敏老師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天,幾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在馬路上撿到一枚嵌寶石“金”戒指,其中一個女孩把它交到賈老師的手上,認真地說:“是我們撿到的,是金的?!焙髞硪晃慌處熆戳丝?,掂量了一下,說戒指是假的。孩子們聽后泄氣了?!拔耶敃r想,又何必在意是真是假呢?我們的孩子,心比金子還純。”
賈老師心平氣講著故事,臉上始終掛著慈祥的微笑。
類似的故事在賈老師心里不計其數(shù)。每天早晨,賈老師在升旗儀式后都有一個“一分鐘演講”,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話講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短短一分鐘,堅持8年?!逗⒆拥男谋冉鹱舆€純》只是這幾千篇演講中的一個。
如果說,是一顆未泯的童心,讓賈志敏把大半生都獻給了孩子們的教育事業(yè),那么,一雙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深厚的文學功底則讓他的小學作文課成為一絕。事實上,在上海街頭,隨便跟一位市民提起賈志敏這個名字,他的第一反應恐怕就是“賈老師教作文”。幾年前,當《賈老師教作文》作為一個電視系列節(jié)目在上海播出時,社會上竟然掀起了一股“賈老師熱”:每當晚餐用罷,不知多少人家碗都來不及洗,大人小孩就迫不及待地坐在電視機前;在清早的公交車上,幾位中年婦女談得興致勃勃,原來是在討論賈老師昨晚精彩的教學設計;當電視講座的錄象帶面世時,上海街頭再現(xiàn)久違的排隊搶購風潮……
賈老師上公開課從來不事先安排,不論是在本校還是在外面,他都是隨便挑一個班級,拿起他們正在學的那一篇課文就娓娓講起。盡管如此,他的課總是如同行云流水,循循善誘,深得孩子們的喜愛。“沒有什么‘秘訣’,只要‘目中有人’?!辟Z老師說。
安徽六安市的一位聽課老師細心記下了賈老師在一堂課上的用語:“真努力!真會說!真會思考!讀得好!
讀得真好!你媽媽知道了一定很高興!你一定能克服困難!
不要緊,想一想就知道了……”這位教師感慨道:“從來沒想過,教一群小娃娃認生字、讀課文,說話也要這么講究!”而在賈老師的作文課上,一枚國徽、一種神態(tài)、一場課堂游戲,都進了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的筆下。有一次,一只小壁虎爬進教室,在學生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也被賈老師鼓勵著寫進了作文。給孩子們最少的限制,最多的鼓勵;既嚴格要求他們的基本功,又用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是賈老師教書的一貫準則。
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對學生鼓勵而寬容的賈老師對自己卻十分“苛刻”,一些讓自己很“難為情”的事情他卻始終銘刻在心。有一次,在賈老師的語文課上,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小柳站起來一本正經(jīng)地說:“老師,課文里多了一個字?!闭f完,他指著課本認真地讀起來:“‘班長斬釘截鐵地說……班長名叫斬釘截,后面不是多了一個‘鐵’字嗎?”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有的學生笑得前俯后仰,賈老師也批評了他一句,讓小柳羞愧得無地自容。隔了一些日子,賈老師忽然意識到小柳一連幾個星期再也沒有舉手發(fā)言,他坐不住了,找來學生促膝談心,做了自我批評。第二天,小柳又和大家一起舉起了手。賈老師把這個教訓叫做“嫩枝易扶也易折”。
“一位稱職的語文教師應該是半個作家、半個評論家、半個語言學家、半個導演、半個演員、半個書法家、半個播音員、半個劇作家……”聽過賈老師講座的年輕教師們都銘記著他的這一段諄諄教導。每一次,賈老師都會平靜而肯定地告訴他們:“當一個小學語文教師不難,但是要想當一個稱職的小學語文教師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