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覺得GTD在國內(nèi)逐漸變得火起來,但是Toodledo這么好的工具,介紹的還是比較少,所以我決定寫幾篇Toodledo的介紹性文章。
之前HOH也介紹了Toodledo的基本用法–(1)、(2),大家可以去看看
為什么選擇Toodledo?
首先,Toodledo是一個非常輕的GTD工具。相對outlook和mindmanager這種安裝文件幾十M,甚至上百M,運行的時候內(nèi)存好用幾十M的“重型”GTD軟件,Toodledo的特點是相當?shù)妮p,運行在瀏覽器里面,打開速度也非常地快。通過Chrome瀏覽器的任務管理器,可以看到toodledo網(wǎng)頁的內(nèi)存大概在8M左右。因為計算部分都在服務器端,在瀏覽器中只是結果展示與操作界面。
而且,由于本身是基于數(shù)據(jù)庫的,數(shù)據(jù)本身非常結構化。這樣清單生成非???,而不像有些GTD系統(tǒng)(比如Results Manager+Mind Manager),每次都要從規(guī)劃系統(tǒng)生成清單,然后執(zhí)行。
其次,手機訪問,隨時隨地進行GTD。其實本質上,GTD也要求是隨時隨地的。
移動性(mobility)在PC化之后,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可以進一步解放人們的生產(chǎn)力,讓人更好對自己的時間與精力進行安排,完成更多的事情。
正是因為Toodledo非常輕,可以運行在瀏覽器中,使得其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手機上,提供web和wap訪問入口。而一般的桌面程序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因為手機的硬件與軟件系統(tǒng)與桌面電腦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一般的做法就是把數(shù)據(jù)在桌面電腦與手機之間進行同步,比如outlook與windows mobile,比如MLO與windows mobile。
但是即使是同步程序,也往往是針對部分手機平臺的。因為現(xiàn)在手機系統(tǒng)有很多,symbian,windows mobile,iphone,android,linux等,針對每個手機系統(tǒng)開發(fā)軟件,對于開發(fā)人員而言,一則精力不夠,二則成本過高。
而現(xiàn)在唯一通用的平臺,只有web,對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手機而言,就是wap。
現(xiàn)在很多軟件都變成了服務,在線化了,比如記帳軟件,任務管理軟件也不例外。
其實現(xiàn)在做的不錯的在線GTD服務有不少,其中比較典型的是toodledo與RTM(remember the milk)。
但是我覺得toodledo比RTM要好許多。
這里僅舉任務添加方式一例,就可以看出toodledo的人性化。在我后續(xù)的介紹中,大家也會看到Toodledo的貼心與對細節(jié)的雕琢。
在添加任務時,RTM的界面很簡陋,主要靠手動輸入,連個日期選擇器都沒有。而Toodledo中,很多都是下拉選擇框。做選擇題總是比做填空題容易啊。
RTM
Toodledo
第三,非常多的任務輸入方式。用過微博客(比如twitter)的人知道,現(xiàn)在可以通過網(wǎng)頁、短信、MSN、QQ、Gtalk、Adobe Air、Firefox插件、widget、sidebar等各種形式進行tweet。因為接入twitter的方式越多,就降低了人們使用twitter的成本,每個人可以用自己最熟悉、最方便的方式來進行twitter,而不是重新學習一種新的、特定的方式。
這對于To do list 也一樣
在GTD的流程中(如下圖),GTD最開始的一部是把要做的事情記下來,然后才是后續(xù)的整理與處理。
在一年多之前,雖然我也嘗試GTD挺長時間了,但是總是有些不自在。那時剛開始工作,工作也不太累,下班之后挺閑,時間就這樣渾渾噩噩過去了。我覺得一個原因是我當時的“輸入”有限,因為當時我總是要到晚上,坐在電腦前,等不受其他網(wǎng)頁、電影、視頻、QQ、MSN等的誘惑,心態(tài)又平心靜氣時,才打開outlook或者mind manager,看看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而outlook與mindmanager都是巨型的軟件,內(nèi)存一般都要70M~80M。這么耗資源的程序,太慢,就不愿意多用,也是導致我使用頻率低的一個原因。這里我又要引用王建碩的說法了:
積累的力量驚人,但是不方便的事情就不容易積累。一件事情,如果足夠的方便,足夠的日常,就像馬桶旁邊的那本書一樣,就容易積累;經(jīng)過了足夠長的時間,就會對人產(chǎn)生影響。書再多,只要不是放在枕邊,飯桌邊,馬桶邊,看的幾率就會下降。一天兩天其實差別不大,但要是積累上幾年,變化就出來了。
個人認為收集階段是GTD的瓶頸之一。
一則是收集的To do的數(shù)量。實際上,只有To do list足夠長,GTD才會發(fā)揮其效用。所以如果真的要用GTD,就要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納入這個系統(tǒng)中,而不走“雙軌制”,用GTD處理一部分,用其他方式處理另外一部分(比如記事本,記性)。
二則是收集的To do的質量。GTD的效果取決你收集了哪些To do。
李笑來說
輸出取決于輸入
另外一個例子是美國大學,美國名校優(yōu)秀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不是其師資力量,而是其招收的學生本身就是最優(yōu)秀的。
Toodledo提供了可以想到的幾乎所有方式來收集To do,并輸出到各種常見的工具中
列舉如下:
嵌入在google calendar中的toodledo插件
在igoogle上面的toodledo插件
如果你習慣使用Firefox,這絕對是最方便的To Do 收集工具
iphone上的toodledo程序,迄今為止最好用的Toodledo程序
手機Slim界面
選擇設置進入的位置,和Google Reader比較像,可以設置第一頁直接跳到某個label
以上這些都是官方應用,由于Toodledo開放了API,有不少第三方開發(fā)者都開發(fā)了其各自的應用。
TooDo for Android Mobile OS – Made by Edouard Mercier
Outlook Synchronization Tool – Made by Chromatic Dragon
OmniFocus Synchronization – Made by Preston Holmes
Windows Vista Gadget – Made by Chris Motch
Ruby API/Client – Made by Will Sargent
C# .NET library – Made by Doug Reichard
第四,豐富的字段屬性。可以選擇folder,subtasks,context,goal,start date,due date,duetime,repeat,length,timer,priority,tag,status,star,assignor,reassign
我理解的GTD在技術上就是一個To do list,為了更好地完成這個to do list,你每次只能完成一小部分,這就勢必要將這個長長的to do list進行切塊,切成一個個小單元來完成。并且要附上一個屬性,使得在每個小單元里面,任務之間有個先后順序。
所以類別,截止日期,目標,地點,標簽等都是切塊的不同方式,只得你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能夠快速定位到你要做的事情。并根據(jù)優(yōu)先級來確定做事的先后順序。
Toodledo有一個tag屬性,之前我并沒有覺得有什么用,但是自從我to dolist上面有100多本書的書單之后,我覺得這個屬性很實用。因為tag可以不是一個單選的下拉框,你可以給同一本書定義多個tag,比如傳記、企業(yè)、行業(yè)。同樣,對于任何一個To do,都可以定義多重屬性,間接地使得你可以對To do list進行無限地切分。
隨著Toodledo團隊的精益求精,Toodledo也越來越受歡迎
這里貼一下2008年3月份以來,Toodledo團隊的更新記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團隊。所以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個團隊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GTD體驗。Toodledo網(wǎng)站中也集成了一個論壇,開發(fā)團隊對論壇上的疑問與建議反應速度非???。我想這種開放的心態(tài)也是促使Toodledo不斷進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后記:
Toodledo唯一的獨立開發(fā)者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畢業(yè)生Jake Olefsky,網(wǎng)站開始于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