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整個大清王朝最辛苦的皇帝,也是清朝第一個,不是皇太子而坐上皇帝的人。這就是大清入關(guān)后的第三個皇帝----雍正皇帝。
清雍正皇帝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時,胤禛出生于北京。少年胤禛行樂圖紫禁城永和宮,生母為德妃烏雅氏。由于其生母烏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給胤禛帶來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此外,清初時后宮也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胤禛滿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yǎng)。
雍正皇帝
在康熙皇帝的諸多皇子中,所有人都在為皇位奔忙時,唯獨皇四子胤禛懂得韜光養(yǎng)晦。他尊釋教道學(xué),自稱“天下第一閑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同時向父親康熙帝表現(xiàn)誠孝,畫西藏于版圖,贏得康熙帝的信賴。雍正四十四歲這年,正是康熙帝登基六十周年大慶,他奉命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參加貢士會試試卷復(fù)查事務(wù),冬至?xí)r遵命代康熙帝南郊祭天。次年,清查京、通兩倉,又秉命冬至祭天。
雍正皇帝自畫像
胤禛的這些活動,對他來說有兩重意義,一是由于他多次隨從巡幸、外出代辦政務(wù),足跡遍于中國主要地區(qū),使他有機會了解各地經(jīng)濟物產(chǎn),山川水利,民間風(fēng)俗,宗教信仰,歷史問題,取得了關(guān)于民事的第一手資料;二是觀察了康熙帝處理政事,考查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鍛煉了處理某些政事的能力,獲得了從政的一些經(jīng)驗。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對胤禛日后治理國事都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雍正皇帝
雍正帝在儲位斗爭中的勝利,有其必然性,這就是:第一,他的才能和務(wù)實精神會取得一些人的支持。第二,他善于耍兩面派手法,從而欺騙了對手和康熙帝,使政敵不以他為意,沒有集中力量對付他,從而輕巧地取得成功。第三,他有一個集團,在關(guān)鍵時刻用上了力,如通過隆科多穩(wěn)定京中局勢,通過年羹堯控制胤禵和穩(wěn)定西北地區(qū)。
一生熱衷于自畫像的雍正皇帝
雍正登基以后,完成了一系列康熙在位想要完成,而沒有完成的改革。雍正在位期間,平定了西北的戰(zhàn)亂,整齊了國庫的虧空,而且建立了秘密建儲的制度,為了加強皇權(quán)的控制力,建立了軍機處。雍正帝設(shè)立軍機處,就有了固定助手,可以及時處理政事了,所以他的權(quán)力比明太祖還要集中,以前的其他帝王的權(quán)力更沒法與他相比,他是真正的集權(quán)力于一身,總理天下庶務(wù)。
位于乾清門西側(cè)的軍機處
雍正皇帝雖然在位只有十三年,但是在這短短的十三年里,他卻把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清朝,“修補”的完完整整。就像后人對雍正的評價那樣:“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更有人評價雍正皇帝:“雍正帝在位僅有13年,然而他卻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迅速扭轉(zhuǎn)了康熙晚期積弊嚴(yán)重,社會發(fā)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礎(chǔ)上,康乾盛世方能進入鼎盛時期,使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達到其最高峰”。
身著蒙古服飾的雍正皇帝
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過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就連日本人也尊重和推崇雍正皇帝,將雍正皇帝稱為“希世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