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jīng)不想多說這個季節(jié)去蘇州干嘛了,
因為你們都知道,肯定是去吃大閘蟹。
秋風起,蟹腳癢。這個時候的大閘蟹,膏滿黃肥,上鍋蒸或者煮,還沒開蓋濃香就滿到溢出了房間。
取下兩螯,摘下蟹臍,掀開甲殼,清理腮腸,一掰為二,滿眼都是金燦燦的黃。
這時候什么都不要加!只要爭分奪秒,趁熱大口吸吮,豐腴飽滿,背后隱隱有音樂奏起,逐漸升高,開始是小提琴獨奏,然后是弦樂手,接著是管樂手、打擊樂手魚貫而入,最終匯成一幕輝煌的交響樂。一劍封喉,一吻銷魂,別找我,我已經(jīng)死在大閘蟹的溫柔鄉(xiāng)里。
接下來是殼里的膏黃,輕點兩滴香醋,用筷子擓著往嘴里趕,綿密而深情,又是一陣酥麻。
到這個時候,我推崇臺灣美食家焦桐的吃法,吃一口米飯,讓味覺歸零,順便調(diào)整一下激動的情緒。
最后是結(jié)實的蟹肉。蟹肉之美,白如嫩玉,緊如盈腰,甜如甘泉,古人吃蟹,“持螯把酒”,最愛的不是蟹黃,而是甜美的蟹肉。將蟹身延腳掰斷,咬開關(guān)節(jié),細細地掃蕩蟹肉,一波接一波的愉悅。
每年秋天,我都會挑上那么一個晚上,沐浴脫衣,打開空調(diào),光著膀子,煮上那么十來只螃蟹,雌雄各半,配小碟香醋,一碗白米飯,大吃特吃,吸蟹黃,挑蟹肉,嘬蟹腿,不放過一滴糧食,其狀況之慘烈,嚇得我媽直接捂住了我爸的眼睛,“別學你兒子!像他這么吃你會得中風!”
這一次,我們邀請大家來吃大閘蟹,更因為占了“天時、地利、人和”。
大閘蟹是時令美食。江南人家講究“九月團臍十月尖”,團臍是雌蟹,九月蟹黃結(jié)實茁壯;尖臍是公蟹,十月蟹膏白糯迷人,農(nóng)歷九月中吃大閘蟹,正是時候。
蟹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高。陽澄湖是海水與淡水在長江交匯所遇到的第一個淡水湖泊,水質(zhì)好,水底硬,水草豐茂,溫度適宜,在蘇州和上海吃大閘蟹,正是地方。
大閘蟹不需要烹調(diào),我們找來了陽澄湖“蟹狀元”挑最好的蟹直接蒸煮;以蟹入饌需要功力,我們找來了入廚40年的大師傅細細拆開蟹膏蟹黃蟹肉蟹腿,正是人選。
總而言之,如果你跟我們?nèi)ヌK州,吃蟹這件事情,基本就算是到頭了。
而驚喜還不止有這些。
1 | 見一個老法師
到蘇州,我能想到最大的禮遇,就是去華永根老師那兒吃一頓飯,聊會天。
華永根,蘇州人,老知青,年輕時候在百年老字號松鶴樓當經(jīng)理,后來擔任蘇州貿(mào)易局副局長?,F(xiàn)在的他,是蘇州市烹飪協(xié)會會長,蘇州美食屆響當當?shù)睦戏◣?,滿肚子的知識學問。
華老師和大口組組長小寬
退休后,為了保留蘇幫菜傳統(tǒng),整理蘇州人的味覺記憶,他寫字出書,還組織了一些退休名廚研究蘇幫菜,這些老師傅入行時間均超過了30年,個個功力深厚。
這一次,我請來了華老師和這幾位老師傅,移駕蘇州得月樓,準備了一場頂級蘇幫菜宴——只做一桌,只精選最新鮮的當季食材,提前好幾天準備。
你應該會吃到一道松鼠鱖魚,外脆里嫩,酸甜適口,只能用“嗲”來形容。華老師說:“這就是松鼠鱖魚的味型教科書,如果在其他地方吃到的跟這個一樣,說明那里的味道才是對的。”
標準味型的蘇幫名菜松鼠鱖魚,蘇州大師工作室出品
也有可能吃到一道母油船鴨,這是脫胎于太湖上的“船菜”。用的是本地醬場天然發(fā)酵的秋油和土法飼養(yǎng)的太湖公麻鴨,加上豬腳爪,燉五個小時上桌的,風華絕代,濃到化不開。
這個季節(jié),會有一道是炒蟹鲃,這是華老師復原的清代名菜,將蟹粉,蟹肉和鲃魚炒在一起,把傳統(tǒng)蘇幫菜的“軟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大口組組長小寬評價這款炒蟹鲃的時寫過,“誠意滿滿,情深義厚,那種黏糯的口感,竟有三日繞梁之味?!?/span>
復原出來的蘇幫菜炒蟹鲃,蘇州大師工作室出品
這么一桌“殿堂級”蘇幫菜,吃到的機會可真不多。
2 | 當一回蘇州人
我就是蘇州人,在蘇州呆了20年,關(guān)于如何當一回蘇州人,我還是有發(fā)言權(quán)的。這座城市在1986年就慶祝了自己的2500歲生日,經(jīng)歷過高峰,低谷,屠城,繁榮之后,留下了一群可愛的蘇州人和一大堆繁瑣的生活習慣。
比如說每天早上吃一碗面。蘇州的面,一重湯底,二重澆頭,湯底要用豬棒骨,雞殼子,黃鱔骨去吊;澆頭則有燜肉,爆魚,蝦仁,腰花,鱔糊等十幾種;至于面條,則是自己壓的生面,以龍須細面為主,口感不如北方面,卻容易裹上湯汁。這還不算完,吃蘇州面還要懂一大堆“切口”,比如“寬湯緊湯”,“硬面爛面”,“過橋”……
一碗情真意切的燜肉蝦仁奧灶面,蘇州胥城大廈出品
這次咱們就要去的面館,是老派酒店胥城大廈。這里走的是昆山奧灶面的陸數(shù),湯底加入了老鴨,味道更加濃郁復合,面條筋道,澆頭曼妙,猛吃兩碗不是問題。
比如隔三差五到茶館喝杯茶。蘇州城遍布茶館,曾經(jīng)評彈說書,政論清談,小吃點心,甚至商務貿(mào)易,都在這茶館里進行。蘇州人喝碧螺春,纖細卷曲,附著一層細白絨毛,泡在開水里,舒葉招展,雪片飛舞,喝到嘴里,是明亮的綠。
蘇州北半園,也叫陸氏半園,就是這么個環(huán)境,ps得不嚴重
這次咱們要去的茶館,藏匿在小型奢華精品酒店平江府,這里有上好的碧螺春,精致的小點,而且自己本身還是一座園林——蘇州北半園。穩(wěn)坐船廳,賞一賞水榭曲廊,咽一口碧螺春茶,同時飽眼??诟!?/span>
平江府大廚徐慶還為我們準備了一席蟹宴。不說別的,單說一道蟹釀橙,這是從南宋《山家清供》中得來的一款菜,橙香激發(fā)出蟹香,軟糯柔情。
南宋名菜蟹釀橙,蘇州平江府出品
比如去陽澄湖挑一次大閘蟹。陽澄湖的蟹,青背白肚,金爪黃毛,全國最有名。泛舟湖上,看著水面磷光點點,幻想著湖底藏著的美味,聽著蟹農(nóng)講講大閘蟹的門道,最后再吃上一頓剛撈出來最新鮮的陽澄湖大閘蟹,那滋味,只能用遼闊來形容。
蟹狀元家的螃蟹,我們一起去盤盤道
而且,能去陽澄湖挑蟹,那是普通蘇州人可遇不可求的。這次,咱們找到了陽澄湖的蟹狀元俞三男,他可能是中國最懂大閘蟹的人,聽他講講蟹里的門道,從蟹苗到養(yǎng)蟹,你可以一次性知道。
3 | 吃一桌私房菜
其實這次美食行,我們不止在蘇州吃,還有個大殺器沒上場——咱們會先在上海汪姐那兒吃一頓專屬私房菜。
自從《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之后,做醉蟹的汪姐成為了滬上名人。其實,在此之前,汪姐的私房菜早已一座難求了。而《舌尖》播出之后,她的私房菜更難定了。
汪姐,雖然是擺拍,但她的確是親力親為,出手都是姆媽的味道
汪姐其人,從小愛吃,自己開飯館時就經(jīng)常親自下廚為客人炮制蒜子燒河鰻、醬汁肉等本幫美食。后來飯館結(jié)業(yè),熟客們就追來家里蹭飯,蹭飯的人太多,就順勢開起了私房菜。
汪姐做菜,有大俠風范,講究的是不計成本,下得去狠手。日本的巖鹽,分門別類的醬油,現(xiàn)磨現(xiàn)炒的辣椒油,菜場熟識小販留下來的好食材,一點不會手軟。
一道普通的大肉粽,連皮帶膘,塊塊見肉,酥爛噴香,吃得滿嘴流油。
汪姐按時令烹飪美食,這是端午前后的大肉粽
一道主食咖喱牛肉小餛飩,大塊棒骨牛腩熬出來小小一鍋湯,配上四五種咖喱,鮮到醉生夢死。
還有一道上海姆媽都會做的車厘子紅燒肉,選兩寸半的五花肉,先煸再熬,輔以車厘子的甜美,濃油赤醬,差點粘住嘴巴。
車厘子紅燒肉,汪姐私房菜出品
其實,說起大閘蟹,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上海人。上海人愛吃大閘蟹,也跟大閘蟹有緣。上海的簡稱“滬”,來源就是古時竹編的閘,而竹閘正是用來捕撈大閘蟹的工具。
這一次汪姐也會為我們拿出招牌的蟹粉菜,真材實料的本幫風味,配上新鮮的大閘蟹,擦碰出的火花,想必有煙花般閃耀吧。
生醉大閘蟹,汪姐私房菜出品
4 | 十一月蘇州上海美食行
十一月3號到5號,江南不冷不熱,秋蟹芬芳。我們邀請你過來做客,我們準備了一場極致的尋蟹之旅,希望帶你體驗到最美妙的江南。住舒適的酒店,吃新鮮的螃蟹,賞小橋流水,品佳肴風韻。
今年香港回歸20周年的時候,領(lǐng)導人說過這么一句俗語,“蘇州過后無艇搭”。朋友們,要抓住機會啊,這次絕妙的大閘蟹行,過了這村可就沒有這店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