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能力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tǒng)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并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百度百科
思維能力本質上是認知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知能力是基礎,如果對一件事或一個問題認知的足夠清楚,相應的解決方案也就應運而生,我們生活工作中有很多問題處理不好的關鍵原因就是對問題的認知不夠清晰,存在很大是認知“盲區(qū)”。
用什么方法避免認知“盲區(qū)”呢?
答案是多維度的思維方法
在介紹該方法之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以下2個問題:
-為什么看了成功學后,努力效仿,卻沒有成功?
-為什么很多人被并不高明的騙術傷害?
根本原因是單一思維在作怪,絕大多數(shù)成功學傾向把成功的原因單一化,絕大多數(shù)騙術都是采用單一的看似可信的邏輯,如果換一個維度或換一個角度,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其中巨大的漏洞,但是現(xiàn)實情況往往是當局者迷,根本沒有換個維度思考的意識。
習慣性的單一思維最終導致思維模式的固化,遇到任何事情,第一時間就進入到了固化的思維模式,如很多人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會先給自己找個理由,或把過錯歸于外界,找個抱怨的對象,而不是反思事情發(fā)生的真正原因,如何去改進。
多維度的思維方法實際很簡單,就是針對同一件事情從多個維度去分析和評估,就好比吃西瓜,可以用刀橫切、豎切、斜切,可以削皮,可以用垂頭或石頭砸開……下面介紹3種維度的思考方法:
1.系統(tǒng)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孩子理解力弱,很大程度上是背景知識薄弱造成的,他稱之為“智力背景”。
同樣,當我們發(fā)現(xiàn)事物很難認知時,并不是我們腦子不好,而是我們沒有找到“意義”。任何事物都是處于一個系統(tǒng)之內,脫離系統(tǒng)單獨看事物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正如紅燈、綠燈如果脫離了交通系統(tǒng),就會喪失其指示意義;正如,如果不把“中國”不放置到特定的時代、地緣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科技發(fā)展等一系列背景信息中,我們無法認識“中國”,無法理解其各項指標(經(jīng)濟、軍事、人口等)的意義。
所以,系統(tǒng)思維引導我們要首先關注事物所處的位置和上下文,找到其前后聯(lián)系和對立面,明確其在系統(tǒng)中的“相對位置”,然后才能明白其意義,可以說,只有我們事物所處于的系統(tǒng)認知的越清楚,我們才可能對事物本身認識的越透徹。
2.時間維度
時間維度上,我們很容易想到前后對比,即before/after思路,可用于評估自我的進步情況,同樣可用于評估一個新產(chǎn)品的獨特價值,俞軍針對新產(chǎn)品價值還總結出一個公式:
產(chǎn)品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換用成本
此外,從時間維度還可以對事物劃分為前、中、后,以便于我們進行統(tǒng)籌計劃。比如我們組織一個線下活動,我們可以提前籌劃活動前的各項準備,活動中環(huán)節(jié)安排、互動、現(xiàn)場意外情況規(guī)避,活動后現(xiàn)場整理、人物送別等;再比如,我們分析一款產(chǎn)品或一個需求特性,可以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等三個時間節(jié)點來劃分用戶的使用場景,規(guī)劃每個場景下需求特性、交互和展現(xiàn),以及整個體驗流程的無縫體驗。
另外一種時間維度的思考方式,是“站在未來看現(xiàn)在”,可以用來評估當下事情對自己的重要程度,如當下遭遇的挫折令自己很痛苦,那么就設想10年后,自己是否還依然這么在意;同樣可以用來評估你的職業(yè)發(fā)展方向,比如在你的職場中找一位你覺得很成功人,設想10年后如果自己也和他一樣,自己是否滿足,如果是就可以留下來好好干,否則,則盡早尋找屬于自己更好的機會。
3.結構維度
結構維度著重于探索事物的組成組成、推理關系和重要性順序。
結構組成著重于分析或描述事物本身的各要素、環(huán)節(jié)組成。以商品的組成為例,我們可以從價值維度,分為生產(chǎn)價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或者從商品定義維度,分為市場定位、人群定位、產(chǎn)品功能、價格、ID/UI設計、營銷設計等
推理關系重點描述各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會用到歸納、演繹、或重要性排序等邏輯方法,簡單來說,主要回答以下四個關鍵問題:
是什么
為什么
怎么做
好不好
《金字塔原理》一書中也提出了一種寫文章或演示等典型場景下的表達結構,同樣可以參考,前提是先整體思考清楚,然后再梳理表達結構。
結論先行
以上統(tǒng)下
歸類分組
邏輯遞進
總的來說,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事物或問題的認知過程,只有從多個維度思考,才可能最接近其客觀真實,否則大多數(shù)情況只是“盲人摸象”,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最后,引用一位前輩的話:你聽到的只是觀點而不是事實,你看到的只是角度而不是全部。
所謂文章價值,即是給人啟發(fā),歡迎聽到大家的聲音,謝謝你看到了這里。
相信自己能行,千萬行!期待與大家一起交流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