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最后的虎丘聚會: 清初三大案洗牌江南士紳

虎丘位于蘇州府城之西北郊七里,是“吳中第一名勝”。其中生公講臺、可中亭、白蓮池、養(yǎng)鶴澗、悟石軒、劍池、千人石等古跡,是文人雅士舉行雅集、詩詞唱和討論學問的絕佳之地。

公元1633年,明崇禎六年,名震天下的復社在虎丘舉行了自己成立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集會,史稱“虎丘大會”。是時,各省文士匯聚一堂,足有數(shù)千之眾,船幾乎把姑蘇的河道堵滿,云巖寺的大雄寶殿被擠得如同鬧市一般。

時移世易,到公元1661年,已經(jīng)是大清順治十八年。復社中人念茲在茲的大明皇朝,已經(jīng)灰飛煙滅,復社也在九年前被取締。虎丘沉寂多年了。

這一年的3月23日,55歲的金圣嘆坐著一葉扁舟,從蘇州城西憩橋巷自己的家中出發(fā),行十幾里,來到了虎丘。這場虎丘之會雖比當年復社的虎丘大會寒酸很多,而且沒有了指點江山的激昂,但也“快飲達旦”,盡顯名士風流。

虎丘之會兩個月后,金圣嘆被捕,立即遭受到嚴刑拷問,“流汗積項成膏,腐肉滿于鐵索”。又兩個多月后,金圣嘆與其他17名秀才一起被處斬于市。此案,史稱“哭廟案”。

“世家有力者”的江南

“哭廟案”與“奏銷案”“通海案”一并稱為“清初江南三大案”。而實際上,這三案可以歸一,因為有奏銷案,所以才引出哭廟案,而哭廟案之所以會殺戮慘重,則是因為通海案。

所謂“通海案”,就是勾結(jié)???,??鼙闶谴藭r仍然在沿海堅持“反清復明”的鄭成功、張煌言。1659年(順治十六年),鄭成功與張煌言相呼應,率軍北伐,連克江南數(shù)郡,圍逼南京城。江南各地的明遺民多有響應者,清廷查處這些響應者的案子,便被稱為“通海案”。

金圣嘆所犯的“哭廟案”,便是被強加上“通海”的罪名才不得不死。而實際上,金圣嘆并無反清復明的作為,他率眾“哭廟”,是為了反對“奏銷案”。

奏銷案就是收繳拖欠的稅賦。唐朝以后,江南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同時也成為賦稅最重的地區(qū)?!柏斮x之重,首稱江南,而江南之中,惟蘇、松為最?!?/p>

賦稅重,百姓難以承受,便會出現(xiàn)“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形。而“對策”的執(zhí)行者,便是地方士紳。朝廷委派的地方官,要依靠地方有名望的士紳世家來“觀風問政”,向他們“咨詢治道”,地方士紳對于賦稅的征繳有著極大的發(fā)言權(quán)。再加上元朝財政收入主要依靠鹽稅和商稅,“田賦三十稅一”,所以“野處者,得以貨雄”。元亡明興,江南地區(qū)遭受戰(zhàn)亂,士紳損失巨大,再加上太祖朱元璋以嚴刑峻法管制士紳,士紳階層作為朝廷和百姓之間的調(diào)和劑的作用大大降低。

而到了明朝中葉,士紳階層重新崛起,大量家族通過科舉,在朝有人做官,在野又財雄勢大,又成為足以左右地方行政的大勢力。有功名,乃至做官的家族,都有賦稅的優(yōu)免特權(quán),土地丁口雖多,卻不負擔徭役,就是應納的田賦也可以拖欠不繳。士紳欠繳賦稅一兩成,便成為當時通行的慣例。

士紳有這樣的特權(quán),百姓為了減少自己的負擔,也愿意將自己的土地和丁口以“詭寄”和“投獻”的方式交給士紳。而士紳包攬這些土地的全部賦稅,按照自己減免的份額繳納,同時繳給朝廷的頂多只有應當賦稅的八、九成,自己至少要坐收一二成的利益。士紳多了收益,百姓也減少了負擔,明朝時江南賦稅沉重,但因為有士紳“從中作?!保故恰熬庸贌o逋賦之罰,百姓無催科之擾”的景象。士紳百姓都有好處,但這苦了朝廷,越是富庶地區(qū),因為教育發(fā)達,讀書人多,士紳多,稅賦反而收不上來。

而清朝為了迅速建立統(tǒng)治,也對前明士紳大為籠絡,保留了他們在明朝時的特權(quán),清初的江南仍是“世家有力者”的天下。

1658年(順治十五年),此時南明的反抗力量已經(jīng)再難掀起大的波瀾,清廷所擔心或防范的,不再是士紳的背離或反抗,而是已歸降的或所招撫的士紳自成體系、尾大不掉。是年二月,奏銷案開始,朝廷要“有意與世家有力者為難”了。

哭廟:禁令下的抗議

奏銷案雖被后世稱為江南奏銷案,實際上其范圍是全國性的。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江西、陜西等六省以及安徽若干縣份,都辦過奏銷案。其他各地不過點到即止,并不嚴厲,奏銷案打擊的主要目標,只有江南四府一縣,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蘇州與松江兩府。

1659年(順治十六年),朱國治被任命為江蘇巡撫。其人字平寰,遼東撫順人,隸屬漢軍正黃旗。江蘇是士紳集中之地,也是欠稅最重之地,巡撫衙門所在地蘇州是重中之重。朱國治秉承朝廷意志,大力催逼錢糧,暴戾程度甚于天災,故蘇州百姓稱之為“朱白地”,意即凡朱所到之處,萬物滅絕,只留下白茫茫大地一片。

清初賦稅不僅沉重而且種類繁多,除了必征之外的賦役,還有兌役、里役等。雜派項目更是五花八門,水夫、大樹、火藥、馬草、牛稅等都被列入征收項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朱國治如此賣力,屬下官員自然要更為加碼,其中尤其以吳縣知縣任維初最為突出。1661年(順治十八年)初,任維初出任吳縣知縣,上任伊始,為了催征錢糧,不惜大施酷刑,不過幾日,便有人因欠稅款被活活打死。

1661年(順治十八年)2月,順治帝駕崩。依照禮制,全國上下都要為順治帝致哀。3月1日,哀詔傳至蘇州,朱國治等于府衙設置靈堂。連續(xù)三天,地方軍政要員及郡中縉紳前往哭臨。此外,地方政府還在蘇州文廟設靈堂,供普通百姓祭悼。

清朝與明朝不同,早在順治九年就頒布律令:“軍民一切弊病,不許生員上書陳言。如有一言建白,以違制論,斥革治罪”。而且,清朝不許“糾黨多人,立盟結(jié)社”。順治帝的死算得“正逢其時”,士紳百姓本來怒火難抑,正愁沒有抗議的渠道,這祭奠活動可以名正言順聚眾發(fā)泄不滿。

于是,以秀才倪用賓為首的百余名生員,于3月4日齊聚蘇州文廟,哭奠順治帝。而秀才中名聲最大的金圣嘆,更是草擬了一份哀悼順治的哭廟文,并親手敲響文廟里的鐘鼓,聲震數(shù)里,鄰近的許多市民聞聲而至。

雖然引起如此騷動,但金圣嘆明顯沒有把后果考慮得如此嚴重,甚至還能前往虎丘,與朋友們“快飲達旦”,案情卻是向著最殘酷的方向突飛猛進。秀才們被捕后,因為事涉任維初,這位知縣也被拘審。任維初對于自己貪污公糧之事供認不諱,而且說明,所得銀錢是為了應付巡撫衙門索賄的。這一來,巡撫朱國治便被牽連其中。

3月21日,朱國治的奏疏傳至京師。此時,適逢金壇叛逆、鎮(zhèn)江失事等案發(fā)生,加上朱國治將哭廟案上綱上線到謀逆的層面,于是,清廷將吳縣“哭廟案”與金壇、鎮(zhèn)江、無為等九案,一起作為“通海”大案在江寧會審。會審開始不久,朱國治又將同情和支持哭廟而且與自己有嫌隙的顧予咸、程翼蒼、朱嘉遇、薛爾張等九人株連入案。

6月16日,判決下達,“哭廟案”中的倪用賓等十八人以“抗糧謀反”罪處斬。其中,倪用賓、沈玥、顧偉業(yè)、丁瀾、金圣嘆、王重儒、薛爾張、姚剛八人處斬外,家產(chǎn)籍沒入官,妻子流放寧古塔。8月7日,在朱國治的親自監(jiān)斬下,“哭廟案”中的18名秀才與“通海案”中的人犯共121人,被處決于江寧三山街。

士紳不復為士紳

哭廟案之后,有了殺人立下的威風,奏銷案也進入了疾風驟雨階段。蘇州、松江、常州、鎮(zhèn)江四府以及江寧府溧陽縣的數(shù)萬官紳士子遭到革黜,并且大多遭到逮捕,關(guān)押于各地方州縣監(jiān)獄。曾經(jīng)的峨冠博帶,如今遭受枷責之苦,加之鞭撲紛紛,真是斯文掃地。

當奏銷案結(jié)束之時,四府一縣受到革降調(diào)處分的鄉(xiāng)紳有2171名,生員有11846名,共計13617名。別的省份欠稅士紳也被黜革,可是后來就被朝廷赦免,恢復原來頭銜。江南士紳卻一直沒有被饒恕,后來捐銀開復的也只是極少數(shù)人。在奏銷案之后,江南各地學校為之一空。原本學風繁盛之地,一處學校最少也有六七百生員,如松江府一地便有生員三千余人,而在奏銷案后,每個學校最多不過保留六七十人,少的只有二三十人。非但如此,在奏銷案后,各處的錄取生員名額也被大量裁減。

原有功名的士紳被革黜,又無新鮮血液補充。再加上為了限期繳納欠賦,士紳們不得不借官債,結(jié)果“舊賦未清,新餉已迫,積逋常數(shù)十萬,時司農(nóng)告匱,始十年并徵,民力已竭,而逋欠如故”,大量士紳之家因此破產(chǎn),昔日鐘鳴鼎食之家,無不淪為荊棘瓦礫之場。

直到康熙朝中葉,隨著三藩之亂平息,臺灣鄭氏歸降,清廷才對江南士紳有所寬宥。逐漸擴大科舉名額,并舉辦博學鴻詞科,特別是增加了各地入學生員名額,江南士紳總算枯木逢春、死而后生。

不過,重新恢復的江南士紳階層,其實已經(jīng)難以再稱為士紳了。優(yōu)免特權(quán)已經(jīng)在事實上消失,自然不會再有百姓通過向他們“詭寄” “投獻”土地而減免稅賦。

至于在哭廟案中罹難的金圣嘆,原本就已聞名天下,更因慘烈的終局而成為傳奇。他死后,蘇州有民謠口耳相傳:“天呀天,圣嘆被殺真是冤。今年圣嘆國治殺,他年國治定被國賊殲?!泵裰{總是驚人的準確,哭廟案12年后,在云南巡撫任上的朱國治遭遇了三藩之亂。朱國治酷吏本色,對江南士紳狠,對自己也狠,面對吳三桂勸降,“罵賊尤烈”,被殺。

原刊于《齊魯周刊》 -201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清初江南三大案
范金民《鼎革與變遷:明清之際江南士人行為方式的轉(zhuǎn)向》
江南奏銷案:一場滿清統(tǒng)治者蓄謀已久的“討債”事件
鰲拜磨刀霍霍,13000人被降級革職,江南士紳為何被大量懲處
明末江南士紳借大赦逃脫賦稅,到了清朝,敢不交錢就革除功名
南京大學新聞網(wǎng)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