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個非常驕傲自大的人,他當(dāng)政期間,雖然國家實力表面上看非常強大,甚至于強盛于歐洲地區(qū),但實際上已經(jīng)是落日余暉,清王朝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了。而且此時的歐洲,正處于工業(yè)革命時期,瓦特剛剛改良蒸汽機,但是一切才剛剛起步,所以說歐洲各國的實力仿佛落后于清王朝,乾隆皇帝就有些沾沾自喜。
其實乾隆皇帝只是看到眼前的清朝盛世虛像,而沒有深思大清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他還給英國國王頒布圣旨顯示天朝的國威,真的是貽笑大方。在乾隆皇帝八十大壽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為與清王朝友好往來,就派遣公爵來華祝賀乾隆皇帝大壽。此時的英國還是非常貧窮的,一年的收入也不過是三萬多英鎊,所以在使者向乾隆匯報國情的時候就被乾隆皇帝看輕了。
當(dāng)壽宴已經(jīng)完成的時候,公爵才帶著禮物面見乾隆皇帝,但是乾隆皇帝沒有生氣,還笑瞇瞇的問道:“是什么國家的使臣?”使者回答道:“英吉利國?!痹诿嬉娗』实壑?,禮部的官員一再向英國公爵強調(diào),一定要行三叩九拜大禮,但是公爵卻不同意,最后禮部只好妥協(xié),雙方達成一致,公爵只需要單膝下跪便可。
公爵為乾隆皇帝獻的壽禮,都是西方先進的物件,有望遠鏡、戰(zhàn)艦?zāi)P汀驯淼鹊?,甚至還有最先進的火藥武器,足可見英國國王對此的重視。獻禮結(jié)束后,公爵向乾隆皇帝請求兩國通商,乾隆皇帝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但是他向公爵下了道圣旨,托他帶給英國國王。圣旨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我天朝地大物博,無需與小國進行貿(mào)易往來,若是絲巾、瓷器、大黃等物是爾等小國的必需之物,天朝加以體恤,每年賞賜若干,爾等小國處在偏海之地,只需心向天朝即可。作為中國人,看到圣旨的內(nèi)容,真的是慚愧不已??!此時人家英國已經(jīng)走在了世界前列,乾隆還在炫耀他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實在是可笑至極。
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看過乾隆皇帝的圣旨以后,也是樂不可支,把假牙都笑掉了。清王朝自認為是泱泱大國,看不清世界的形勢,整日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之中。幾十年后,喬治四世也派人訪華,此時清王朝是嘉慶皇帝執(zhí)政,這次嘉慶皇帝連使臣都沒有見,直接頒布圣旨,內(nèi)容與乾隆皇帝的大同小異。
這不是啪啪的打臉嗎?清王朝自命不凡,結(jié)果還是滅亡了,但是英國卻不斷的強盛起來,成為世界上的霸主。最終在1840年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將這個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一炮干趴下了。
現(xiàn)如今,兩道圣旨被保存在英國博物館,時常被展覽出來??稍诮裉炜磥韰s是一段充滿了黑色幽默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