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日軍偷襲了美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隨后日美關系日益激化。此時,日本將眼光投向了富饒的東南亞地區(qū),妄圖占領這里并獲得石油供應和其它稀有資源。
于是,日軍南進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但是馬來亞的英軍司令長官對日本人有偏見,認為他們大軍進攻馬來亞的可能性不大,畢竟自己身后有大英帝國撐腰,量日本也不敢輕舉妄動。
可是此時的日本儼然是一個被軍國主義狂熱分子占領的國家,早就失去了理智。
于是1941年12月,日軍跳水上岸,不久后,馬來亞北部的機場遭受到了日軍磯的狂轟濫炸,158架英國飛機最后被炸得只剩下10架,英國從戰(zhàn)爭一開始,就失去了制空權。
同時,由于英軍對日軍的輕視,本來在12月7日5時30分,大量的情報顯示日軍即將出動,但都被司令部誤判。
終于,在6點半,一架警戒飛機稱:日軍四艘驅逐艦沿海岸南下,直逼新加坡。英軍這才意識到戰(zhàn)況的緊急,可是,為時晚矣。
日軍奪取了制空權和制海權以后,隨即就切斷了英軍的路上增援和補給線。
陸地戰(zhàn)中,日軍只有四萬余人。但是日軍僅僅使用一種簡單的工具,就將十五萬英軍徹底擊垮,那就是自行車。日軍在陸地戰(zhàn)中可以說是把自行車戰(zhàn)術運用到了極致。
東南亞有綿延不盡的熱帶雨林,復雜的交通狀況讓這里根本不適合機動部隊作戰(zhàn)。此時,日軍的長官,山下奉文(山下奉文,被稱為“馬來之虎“,是日本陸軍大將。他曾在東南半島創(chuàng)造過很多軍事上的優(yōu)秀和經典的戰(zhàn)役)想起來他曾經在德國學習到的裝甲部隊快速組織進攻配合飛機,然后步兵緊隨其后的閃電戰(zhàn)術。
但是當時的日本工業(yè)遠比不上德國,不可能會有大批量的坦克生產,于是,山下奉文組織了一場利用自行車進行進攻的簡易閃電戰(zhàn)。別小看自行車,自從有了這項秘密武器,日軍在極短的時間內,便穿越了馬來亞700公里的叢林。很多英軍士兵的早就已經無心戀戰(zhàn),聽到成千上萬的自行車聲音,還以為是坦克的履帶聲。
日軍南下幾乎沒有遇到什么障礙,1942年,號稱日不落帝國的馬來亞軍團正式投降,馬來亞一戰(zhàn)正式結束。日軍此戰(zhàn)損失一萬人,殲滅英軍9千人,俘虜14萬英軍,這也成為了英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投降,同時,也成為了英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場戰(zhàn)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