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的教育海報啟蒙性教育
這時正好是性教育的好時機,不可捏造故事欺騙兒童,可以用小貓、小狗、小雞的比喻解釋生育問題的事實。
解讀:如今兒童的性早熟和青少年性犯罪的增多,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guān)注。作為家長科學(xué)引導(dǎo)、比喻性的講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關(guān)系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課題。其實“我從哪來”、“我是誰生的”這些問題,一直是孩子們極關(guān)心的問題,作為大人沒必要回避?,F(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比我們想象的早熟,而且他們敏感任性,回避問題只會令孩子對這一過程更有神秘感,更有好奇心,以不正常的目光去探尋這件事情的真相。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諸如“為什么男孩子站著撒尿,女孩子蹲著撒尿”、“我是從哪里來的”等問題,回答決不能隱晦,盡可能將書本上的科普知識告訴孩子。這樣能消除孩子對性的神秘感,減輕他對身體、異性的迷惑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兒童對于死人會害怕或者問到關(guān)于死亡的問題。你可以依照他的智能把事實告訴他,并可作比喻說:花草會死,小鳥也會死,死是生命的停止。
解讀:討論死亡不是可怕的事情,更不是不吉利的事情,孩子對于生命的理解,就是起步于此。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其實可以從死亡談起。
解讀:好奇心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而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不受到干擾和破壞,不要打擊孩子小小的好奇心。
好奇心還是孩子學(xué)習(xí)的最初動力,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適度引導(dǎo)孩子,讓其主動學(xué)習(xí),這樣事半功倍。
子女不可溺愛也不可不愛,失去愛的性情暴躁、體罰責(zé)罵不是教育。要適度的愛護兒童心靈健康。
解讀:對子女要愛,但切不可溺愛。溺愛是一種沒有分寸的、不理智的愛,高爾基稱它為“像母雞的愛”。古人亦云:“嬌出匪類”、“縱子育歹徒”。老爸老媽們要正確去愛孩子,不要把愛變成了害。
解讀: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聽著媽媽的心跳聲慢慢孕育成長的,當他們依偎在媽媽的懷里時,能夠更近距離的聽到媽媽的心跳聲,這種聲音會讓寶寶感到特別的安全。寶寶得到足夠的愛,才有余力同情其他生命。從小要注重培養(yǎng)寶寶的同情心,因為擁有同情心是確保孩子不會偏離正確成長軌道的重要因素之一。
兒童富有想象力,有時會虛構(gòu)一個故事。畫圖,可以表達他的想象力。積木,可以建設(shè)性的利用他的幻想。
解讀:寶寶經(jīng)常會有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尤其在寶寶三歲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應(yīng)該是讓孩子學(xué)會獨立思考,引導(dǎo)實踐,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鼓勵他們開拓豐富的想象力。
家長要認識到孩子的成長發(fā)育階段,不要隨意給孩子扣上“說謊”的帽子,更不要用開發(fā)智能之名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破皮出血不喊痛,從小要有勇氣。不要讓他怕高、怕黑暗,不要讓他畏縮不勞動。
解讀:家長們要多鼓勵多引導(dǎo)孩子去嘗試任何事,不要讓孩子覺得有很多事是不能嘗試的。要從心理上引導(dǎo)孩子,幫助他克服怕高、怕黑等恐懼心理。如果家長老是害怕孩子做不到而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那孩子怎么會學(xué)會勇敢?
解讀:妒忌是一種消極的情感,它往往發(fā)生在感到受冷落、不公平的情況下。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幫助他更好地渡過家里多了一個小弟弟小妹妹的時間段,要讓寶寶明白爸爸媽媽依然是愛他的,是不會被搶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