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父親,61歲,2017年7月8日診。病史:近1周來夜間口渴口苦,甚至因口干渴而醒,每夜需飲水一大瓶,余無不適。舌紅苔白稍厚,脈弦。既往有慢性胃炎、高血壓、焦慮癥病史。平素喜生悶氣、易急躁。
處方:柴胡15g,黃芩10g,桂枝6g,干姜6g,天花粉20g,生牡蠣30g,炙甘草6g。5劑,水煎服。
服上方1劑,口渴口苦即除,唯服藥后大便稍溏,反覺輕松,停藥觀察。
按語:本方為小柴胡湯衍生方,此為學界公認無疑義;小柴胡湯是少陽病主方,基本也無爭議。那么本方也是治療少陽病兼雜的一張方子。少陽病是什么?
目前多從膽熱解釋而忽視三焦,最終大大限制了小柴胡湯丸的應用范疇。太陽為肌表寒證,陽明為臟腑熱證,那么肌表之下,臟腑之間的廣大部分是什么?除骨骼、肌肉、經(jīng)脈、血脈外,就是三焦。三焦又稱”大腑“,是元氣與津液的通道,范圍最大,那么少陽病也是六經(jīng)范圍中最廣的一類疾病。其發(fā)病機制是在外邪侵襲,正氣不足,正邪紛爭,三焦不利基礎上,出現(xiàn)氣機、津液代謝失常的一系列綜合征。氣機郁滯則生熱,津液停聚則為飲、為痰。
那么柴胡桂枝干姜湯為少陽病兼雜了什么呢?
分析《傷寒論》147條原文:傷寒五六日(此時病多已傳少陽),已發(fā)汗而復下之(少陽以和解樞機為要,誤用發(fā)汗則傷津液,無用下法則傷陽,陽傷則水飲不化,此句說明可能傷津耗液,又可能出現(xiàn)陽虛水飲),胸脅滿微結(氣機不暢、水飲郁結),小便不利(津液虧虛,陽虛氣化失司均會出現(xiàn)),渴而不嘔(津液不足。主要與渴而嘔吐的水逆證鑒別),但頭汗出(郁熱挾水飲上。茵陳蒿湯證也見頭汗出,此為濕熱上擾,飲與濕名雖異而源實同),往來寒熱(少陽病發(fā)熱特點),心煩(郁熱上擾)。
所以本方證就是在三焦不利,少陽氣機郁滯的基礎上,兼雜津虧飲停。乍看津液虧虛與水飲內(nèi)停好似矛盾,如何共存?非也,津液為生理之水;水飲為病理之水。病理之水停,則生理之水虧,此與當歸芍藥散血虛飲盛之理同。后世也有”邪水盛一分,則真陰虧一分“之說。分析藥物:柴胡、黃芩——疏泄三焦,清解郁熱;天花粉、牡蠣——生津利水;桂枝——通陽化飲;干姜——溫陽化飲;炙甘草——甘守津還,崇土制水。天花粉、牡蠣在經(jīng)方中,除清熱生津散結外,尚有養(yǎng)陰利水功效,牡蠣澤瀉散大致取此功效。
故本方證可見便干(津虧腸燥);亦可見便溏(水飲內(nèi)停),此非用方主要依據(jù)。
再看本案:舌雖紅而苔白稍厚,非單純陰虛燥熱可解釋??诳?,少陽火熱之象;渴而喜飲,津液不足;苔白稍厚,脈弦,水飲內(nèi)停,故處柴胡桂枝干姜湯原方,和暢三焦以通津液之路,養(yǎng)陰潤燥兼利內(nèi)停水濕,一劑即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