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你的行文節(jié)奏
說:只有標題當然是不夠的,純粹的標題黨,會透支讀者對你的信任。假設你已經(jīng)用標題成功地吸引到了讀者,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讀者饒有興致地把你的文章看完。
建設閱讀心流;一個叫斯蒂芬·平克的認知科學家,對寫作的本質(zhì)做過一個描述,這個描述被很多人引用,這句話是這么說的:寫作之難,在于把網(wǎng)狀的思考,用樹狀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在線性展開的語句里。也就是說,寫作是把你腦子中非線性的想法,線性展開給讀者的過程。
如何設計這個線性展開的過程,其實是很講究技巧的。每個讀者在接收信息的時候,都會產(chǎn)生一股心流,如果把這個心流想像成在游樂場的滑梯上,你的讀者從最高處往下滑的過程。
具體你要怎么做呢?我提供四個最好用的方法,一個叫“講故事”,一個叫“設懸念”,一個叫“給代入”,一個叫“有反轉(zhuǎn)”。講好一個故事,而不是講道理。
其實講故事并不難,我這里說需要注意的幾點。第一是怎么開頭。我認為最好用的辦法,就是直接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你可能會覺得這個方法也太簡單了吧,但是我要告訴你,雖然它看起來很簡單,卻非常奏效。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一個故事的開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山上,住著一個誰誰誰”,短短的十幾個字,就把一個孩子想要聽故事的欲望完全給打開了。其實對于成人也一樣。首先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最符合人們對一個故事的預期,因為千百年來,人們就是這么講故事的。
第二,是我們應該講誰的故事?自己的故事還是別人的故事?我的建議是,講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認識的人的故事,要比講別人的故事,效果更好。咪蒙經(jīng)常在文章的開頭寫,“我有一個表哥”,“我有一個同學”,“我有個實習生”,有時候連自己的老公也不放過。
第三,故事情節(jié)是故事的主體,情節(jié)描寫不僅僅是敘述故事發(fā)展那么簡單,還要加入大量的細節(jié)和對人物感受的描寫,這樣的故事才能有血有肉。比如,我們講這么一個故事:“以前有個小女孩兒在街上賣火柴,后來她凍死了”。沒錯,這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但是,如果作者這么寫的話,它就不會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偉大作品。
我們試著加入細節(jié)和情節(jié)之后,就變成了:“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在圣誕夜的大街上賣火柴,她又凍又餓又困,不小心睡著了,她夢到了火爐旁冒著熱氣的烤雞,夢到了去世的奶奶。第二天早上,她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時候,臉上帶著微笑,她死了”。你看,加入豐富的細節(jié)和情節(jié)描寫之后,故事就變得有血有肉了。
第四,故事加金句,是一種很好用的行文套路。小時候我們讀《伊索寓言》,里面每個故事最后一定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好的故事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故事本身好看,還因為它啟發(fā)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當讀者讀完你的故事之后,你適時拋出一個“高能觀點”,替讀者把故事后面的道理說出來,這時就會給人一種很走心的感覺。這里的高能觀點,也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金句刺激。
其實很多流傳很廣的文章,它們的結(jié)構(gòu)并不復雜,往往都是講一個故事,提煉一個道理,再講一個故事,提煉一個道理。手法熟練的作者還會把道理寫的層層深入。
設置懸念
說完了講故事,我們再來說設懸念。我在我的一篇文章,《我喜歡更體面的辛苦》里面,開頭第一句是這么寫的:“上周六我吃了一頓飯,花了我5萬塊錢”。這就是一個懸念的種子。那么我接下來就可以花大篇幅來講吃飯的故事,而不用太擔心讀者會沒有耐心看下去了,因為我知道讀者一定特別想知道,為什么一頓飯吃了5萬塊錢。
其實懸念是可以設計的,一個看起來普通的事情也可以寫出懸念感。我分享一個我的方法,叫做“懸念的相對論”。
什么意思呢?其實很簡單,你看我一頓飯吃了5萬元,5萬元確實是一個很高的價格,對吧?但是,如果你一頓飯吃了500元,可能它的單價不夠高,絕對值不夠高,但有可能是你今年吃過最貴的一頓飯。那么你就可以寫這么一個開頭:“上周六我吃了今年最貴的一頓飯”。你看,這就是500元錢制造的懸念感。
所以你發(fā)現(xiàn)了嗎?你的生活里,不缺乏對你來說值得一提的經(jīng)歷,你只要用好它,就能把懸念感給制造出來。
其實,你去看電影里的懸念感是怎么制造的,你會發(fā)現(xiàn)它往往是通過剪輯制造出來的,寫文章也一樣,通過對材料的選取、對材料呈現(xiàn)順序的調(diào)整,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講出懸念感。
給讀者代入感;說完了設懸念,下面我來說什么叫“給代入”,給代入的另一個說法,就是制造熟悉感,比如描寫一個普通人都很熟悉的場景,表達一種普通人都會產(chǎn)生的感受。
不管你寫作的主題是什么,在文章里要刻意制造讀者熟悉的問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讀者感到你的文章跟他有關(guān)系。
我寫文章時,有一套經(jīng)常使用的大結(jié)構(gòu),第一步:制造一個讀者熟悉的問題,取得關(guān)注;第二步:順著對方意愿,解釋問題發(fā)生的原因,來贏得對方信任;接下來就是很重要的第三步:開始夾帶自己的私貨,給出自己的觀點和對策。由于前面環(huán)節(jié)的鋪墊,此時你就比較容易引發(fā)讀者的認同。
最后,分享一個方法:反轉(zhuǎn)預期。就是顛覆讀者原有的一個預判,讓他出乎意料,這樣能讓閱讀體驗變得更加有趣。
如果你想要反轉(zhuǎn)預期的效果更加明顯,更加強烈,那么你的鋪墊就要越長、落差就要越大。你想寫一個人有多好,那么你前面就要寫這個人有多壞。你想寫這個人有多卑劣,那么我建議你在前文中,最好能寫之前他做過什么高尚的事情。
劃重點;一套能夠讓讀者欲罷不能的行文技巧:1. 用講故事代替講道理;2. 設置懸念,在讀者心中種下一顆好奇的種子;3. 進入主題前用讀者熟悉的東西做引導;4. 反向鋪墊,反轉(zhuǎn)預期。4. 怎么有效提升文采。---出處Spense;《怎樣寫出吸引人的好文章》
-----2019-書簽《閱讀·書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