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新式拉伸理論的一些質疑。
先說說《舊式拉伸理論》:
從喬韋德那個年代開始,大部分健美運動員會在訓練前、中、后都進行“靜態(tài)拉伸”,原因是訓練前靜態(tài)拉伸可以擴大肌肉活動范圍,并預先激活肌纖維,使它們在訓練中更敏感地受力;
訓練中組間靜態(tài)拉伸讓更多血液回流到目標肌群以便肌肉更好地收縮;
訓練后靜態(tài)拉伸可以加速乳酸的排除幫助肌肉恢復……
近年來誕生了《新式拉伸理論》:
新式理論主要的觀點是訓練前和訓練中做“動態(tài)拉伸”,只有訓練后才能靜態(tài)拉伸。其中的理由是:訓練前和訓練中進行靜態(tài)拉伸會“降低肌肉力量”并且“增加受傷機率”……
咋一看,新式拉伸理論好像有道理,但仔細分析后破綻百出——
關于降低肌肉力量:
或許訓練前中進行靜態(tài)拉伸會降低肌肉力量,但咱們練的是健美而不是舉重!干嘛那么在乎會不會降低力量呢?如果靜態(tài)拉伸對增肌有好處,那么我們在訓練中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去做,哪怕它真的會降低力量那也無所謂,我們的主要目標是長肉而不是“長力量”。
靜態(tài)拉伸是否真的會降低肌肉力量還值得深入研究。
至少,力量舉圣地“西部杠鈴俱樂部”的運動員依然將靜態(tài)拉伸作為訓練前預熱的重心。在經典的力量舉預熱套路“DeFranco Agile 8”中就包含了大量的靜態(tài)拉伸步驟。難道這些世界級的力量舉運動員都是傻X?
關于增加受傷機率:
的確,訓練前進行靜態(tài)拉伸有危險會導致肌肉拉傷,但這是在訓練者沒有熱身的情況下。不熱身直接就拉伸當然要受傷……而在充分熱身,身體發(fā)熱的情況下進行大幅度拉伸,真沒那么容易受傷!
比如跆拳道運動員的習慣清一色是熱身之后進行徹底的腿部拉伸然后再訓練,沒見他們出什么問題。我們健身健美訓練也應該是這樣:來到健身房先進行簡單短暫的有氧熱身、接著進行相關肌肉的靜態(tài)拉伸,然后再開始正式訓練。
老一輩健美運動員都是這么做的,有視頻資料證實多里安耶茨在訓練前會做近十分鐘的目標肌肉和協同肌的靜態(tài)拉伸、而湯姆普拉茨更是會把身體扭成麻花一樣享受訓練前的靜態(tài)拉伸……2013年科米爾來華講學的時候,特別強調組間要進行徹底的靜態(tài)拉伸,他們都依然信奉著古典式的訓練方法,而各種新式理論卻開始否定一些原本很實用的東西。
并不是說不需要創(chuàng)新,而是創(chuàng)新應該切合我們本身的目地才行——關于《新式拉伸理論》的一些理由并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光靠新觀點奪人眼球是不行的。
當然,進行靜態(tài)拉伸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細節(jié):
●靜態(tài)拉伸的頭十幾三十秒是有讓肌肉放松作用的,但若持續(xù)時間再長,肌肉就要條件反射地收緊產生自我保護了,這時候再堅持下去只能與我們拉伸的初衷背道而馳,而且真有可能拉傷肌肉。
●一般我們進行靜態(tài)拉伸,持續(xù)10~30秒就足夠達到效果了,拉伸完一次后放松抖動一下即可進行下一次拉伸,訓練前一個肌肉群拉伸2~3次足矣。假設耶茨進行腿部訓練,那么他可能會在熱身后慢悠悠地對股四、股內、股二、髂脛束、臀大肌都進行2~3組的拉伸,感受到那些肌肉慢慢舒展開即可。訓練前的拉伸是一種極其放松的活動,而不是把自己折騰得齜牙咧嘴!
●至于健美訓練中“痛苦”的拉伸方法也有,但是運用得比較特殊:大衛(wèi)亨利慣用的《DC訓練法》:一旦你結束了一個部位的訓練,在極度充血狀態(tài)下“立即”對它做60~90秒的靜態(tài)拉伸,這個方法可以擴張包裹在肌肉外層的筋膜、打破牢固的連接組織,允許更多的肌肉生長。
(此法依然不推薦沒啥分寸的新手使用)
號外:中韓健身交流培訓會
2016.7.30-7.31(坐標:上海)
講師崔振浩
韓國知名的健身模特
職業(yè)健體運動員
澳大利亞教練培訓師
課程包括
1、普通健身教練自身的進階
2、高效率的減脂指導
3、亞洲模特、健體運動員日常訓練與飲食
4、保持低脂肪的增肌訓練
5、細節(jié)修整自己的身材
頒發(fā)韓國健身培訓結業(yè)證書
費用:2000元(兩天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