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家是溫柔的港灣,是孩子們的避風(fēng)天堂。
但如果你在家里感受不到父母對你的疼愛,反而都是一些傷害,想想這個孩子會不會很可憐。
缺愛的孩子,很委屈
最近最火的劇莫過于《都挺好》了,劇中由姚晨飾演的蘇明玉,生活在一個極度缺愛的家庭中。
明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兩個哥哥。按說,她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應(yīng)該最受父母疼愛的,但事實恰恰相反。
母親因為有重男輕女的想法,從來都不會考慮和在乎明玉的感受。
早餐哥哥們吃火腿加雞蛋,明玉吃泡飯;哥哥們喝果汁和牛奶,明玉只能喝白開水;二哥周末帶回來的衣服母親強迫明玉給洗了;明玉和媽媽要一千塊的補習(xí)費,母親嫌費用太貴不愿意給,轉(zhuǎn)頭二哥讓母親贊助兩千塊錢出去旅游,母親答應(yīng)的卻很痛快。
大哥要去國外留學(xué),家里沒錢,母親賣了明玉住的一間房,讓18歲即將要高考的明玉與父母一同住。
一次次的偏心,讓明玉心里非常委屈,雖然與母親據(jù)理力爭,但是都被母親一句“我養(yǎng)你這么大容易嗎”而懟回來。
明玉的目標是上清華,但是母親卻安排明玉去讀免費的師范院校,原因是因為清華要花很多的錢,而師范院校不用花錢。這次明玉真的傷心了,自己從小的夢想,就這樣被母親給“扼殺”了。
雖然很委屈,但是沒有賺錢能力的明玉只能妥協(xié)。
在得知母親因為二哥結(jié)婚買房而又賣了一間老房時,明玉徹底怒了,跑回家與母親理論,得來的卻是:你不能和兩個哥哥相比,我們只負責(zé)養(yǎng)你到18歲,你以后還要嫁人。等老了,我們也不需要你養(yǎng)。
這個一直得不到父母疼愛的孩子,終于在聲嘶力竭中徹底與母親決裂了。
成年后的明玉,成了公司高管,名聲、地位、金錢都有,但明玉卻從未回過一次家,因為明玉知道那個家沒有疼愛她的人,也就不需要牽掛。
直到母親去世后,為了母親的喪事,明玉才踏入了蘇家的大門。
說實話,剛剛開始看劇時明玉對蘇家的態(tài)度,我一直以為明玉是一個不孝順的女兒,但是看了這么多集,才知道明玉之所以這樣,全部都是有原因的。
一個缺少父母疼愛的孩子,心有多委屈,內(nèi)心就有多悲傷。
缺愛的孩子,很孤獨
之前看《我家那小》,陳學(xué)冬喝多時偎依在老師懷里痛哭的畫面至今讓我難忘。
節(jié)目現(xiàn)場,陳學(xué)冬幾度哽咽,失聲痛哭,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我是一個孤獨的人;我真的過的不快樂。
觀察室里陳學(xué)冬的大姨,看著陳學(xué)冬痛哭的樣子,偷偷地流著眼淚。大姨心疼的說:“陳學(xué)冬從小沒有得到過父母的疼愛,陪伴他最多的是我和他的老師。”
陳學(xué)冬的童年并不幸福,在他7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婚了,因為父親沒有時間照顧他,便把他寄養(yǎng)在大姨家里,雖然大姨充當(dāng)了媽媽的角色,但陳學(xué)冬非??释约耗芟衿渌彝サ暮⒆右粯?,能夠得到父母的疼愛。
在陳學(xué)冬17歲那年,陳爸爸再婚了,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而此時的陳學(xué)冬獨自來到上海,與湯老師學(xué)習(xí)音樂,湯老師在陳學(xué)冬的人生中又像老師又像媽媽,所以當(dāng)陳學(xué)冬說過得不快樂時,只有湯老師能夠感受到陳學(xué)冬的那種孤獨。
曾經(jīng)有過一個采訪,主持人問陳學(xué)冬,父母不在身邊,是什么感受?陳學(xué)冬說:“我一直感受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別人問我的家在哪里,我報的都是別人家的地址?!?/span>
對陳學(xué)東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稱之為家,因為稱為家的地方應(yīng)該有父母對他的疼愛。
從小缺少父母疼愛的孩子,有多孤獨,內(nèi)心就有多渴望被疼愛。
《請回答1988》里,德善也是一個從小缺少父母疼愛的孩子。
家里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和最小的兒子都備受父母疼愛。德善是老二,是容易被人忽略的老二。
家里只有兩個雞蛋時,德善懂事的說,我可以不吃的,把雞蛋給姐姐和弟弟吃。
一只炸雞,媽媽直接把雞腿分給姐姐與弟弟,德善雖然很想吃雞腿,但是德善卻沒和姐姐和弟弟爭,默默地吃雞翅。
父母不在家時,德善會做飯給姐姐與弟弟吃,照顧好姐姐和弟弟……
而父母忽略她所做的一切,甚至忽略德善這個人。家里一氧化碳泄露,爸爸媽媽把姐姐與弟弟救出去后,半天才想起來德善……
每年的生日,德善都要與姐姐一起過,每次都是姐姐先吹蠟燭,吹完爸爸再重新把蠟燭插上讓德善再吹一次。
十八歲生日的時候,德善的愿望是不再和姐姐一起拼著過生日,要自己一個人過。
可是生日那天爸爸媽媽還是只買了一個蛋糕要德善與姐姐一起過,德善終于爆發(fā)了,大哭著訴說了心中的不滿,哭著跑出了家門。
即使德善很傷心,德善還是很懂事的說:“姐姐因為她是姐姐,弟弟因為他是弟弟,所以都要謙讓著……”
德善無非也是個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但其實懂事的孩子內(nèi)心也渴望被愛。也想讓父母疼愛她像疼愛姐姐和弟弟那樣。
就像《請回答1988》中的臺詞一樣,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
父母要怎樣做
在《家為何傷人》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茜茜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身為最小的她缺一點也不手寵。
爸爸和媽媽經(jīng)常對她視而不見,但對其他三個孩子堪稱溺愛。
在這個家庭中,茜茜很小就變得極其懂事,生爐子、買菜、擇菜、做飯和打掃衛(wèi)生等家務(wù)成了她例行的工作,而哥哥和姐姐從來都不必做這些。
她變得這么勤快,部分原因是父母希望她這么做,而主要原因則是茜茜自己的選擇,她只有通過這樣迎合的方式,才能獲得父母一點可憐的關(guān)注。
多數(shù)缺少父母疼愛的孩子都會選擇迎合父母,似乎總是這樣,在我們生活中,那些被忽視的孩子,往往會成為最懂事的孩子,因為缺愛,所以他們拼命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總是想做點什么,換取父母的一些疼愛。
其實,使孩子從小缺愛的情況都是父母造成的。在多數(shù)家庭中,尤其是二胎家庭或者三胎家庭中,父母沒有平衡平均的分配好對孩子們的愛,使有的孩子缺少了父母本該有的那份疼愛。
其實有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只是多數(shù)的時候,父母忽視了某個孩子,更多的關(guān)注了別的孩子。
胡可曾經(jīng)在一次演講中說:自從有了老二,每次哥倆一吵架,每次都會批評哥哥:“你是老大,你應(yīng)該保護弟弟,不能欺負弟弟,要讓著弟弟?!币灾劣谟写卫洗髮χ隙f,我現(xiàn)在這么慘都是你害的。
胡可這才意識到,她所謂的對兩個孩子的“公平”實際上一直受傷的是老大。因此,哥倆再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她不再叫哥哥去讓著弟弟,而是讓兩個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人越干涉,孩子們的關(guān)系就越激烈,大人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孩子一定會找到相處的最好方式。
平衡好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區(qū)別對待,要一視同仁。
《請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和德善道歉時說:“爸爸媽媽對不起你,是因為爸爸媽媽不知道對老大要好好教導(dǎo),對老二要好好關(guān)心,對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dāng)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下。
德善爸爸明白了一個道理:給每個孩子的愛要一樣多。這個道理也送給那些孩子多的家庭。
作者清澈如藍:一個熱愛生活,積極努力上進的85后寶媽,認為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愿時光不負,靜待花開。
信潔心理驛站歡迎您的原創(chuàng),一經(jīng)錄用,稿酬從優(yōu)!
本文配圖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涉侵權(quán)聯(lián)系編者刪除。
精彩原創(chuàng):
心理美文 | 《渡心人》:心解(點擊進入)
心理美文 |《渡心人》:兩地分居的愛情(點擊進入)
育兒 | 作業(yè)千萬條,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xí)慣第一條(點擊進入)
點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見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