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政權(quán),國號大順。不久,李自成親自率領(lǐng)100萬起義軍渡過黃河,兵分兩路進攻北京。兩路大軍勢如破竹,到了這年三月,就在北京城下會師了。北京城外駐守的明軍最精銳的三大營全部投降。
起義軍猛攻北京城。
第二天晚上,崇禎帝登上煤山(在皇宮的后面,今北京景山),在壽皇亭邊的一棵槐樹下上吊自殺了。統(tǒng)治中國277年的明王朝,就此滅亡。
大順政權(quán)一面出榜安民,一面懲治明王朝的皇親國戚、貪官污吏。李自成派劉宗敏和李過,勒令那些權(quán)貴、官僚交出平時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贓款,充當(dāng)起義軍的軍餉。
有個叫吳襄的大官僚,也被劉宗敏抄了家產(chǎn)。有人告訴李自成說,吳襄的兒子吳三桂是明朝的山海關(guān)總兵,手下還有幾十萬大軍。如果招降了吳三桂,就可以解除大順政權(quán)的一個威脅。
吳三桂原來是明朝派到關(guān)外抗清的,駐扎在寧遠一帶防守。吳三桂收到吳襄的勸降信,便打算到北京去看看情況再說。
吳三桂帶兵到了灤州,遇到一些從北京逃出來的人,找來一問,聽說他父親吳襄被抓,家產(chǎn)被抄,頓時心生恨意。后來,又聽說他最寵愛的歌姬陳圓圓也被起義軍抓走,不禁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全軍退回山海關(guān)。
山海關(guān)依山臨海,形勢險要。1644年四月,吳三桂引清軍入山海關(guān),擊敗李自成。清軍由此進入中原。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拒絕投降,親自帶領(lǐng)20多萬大軍,向山海關(guān)進攻。吳三桂聽到這消息,驚慌失措。他也顧不得什么民族氣節(jié),馬上給清朝寫了一封求救信。
清朝輔政的親王多爾袞接到信,覺得機會來了,馬上回信同意幫助吳三桂。接著,他親自帶著十幾萬清兵,馬不停蹄地向山海關(guān)挺進。李自成軍從南面開到山海關(guān)邊,與吳三桂的軍隊展開激戰(zhàn)。李自成騎著馬登上西山指揮作戰(zhàn)。吳三桂帶兵一出城,就被起義軍的左右兩翼合圍包抄。明兵東竄西突,無法沖出重圍;起義軍個個奮勇,喊殺聲震天動地。
這時候,多爾袞看準時機,命令埋伏在陣后的幾萬清兵一起殺出,向起義軍發(fā)動突然襲擊。起義軍沒有防備,也弄不清是哪兒來的敵人,心里一慌張,陣勢亂了起來。
李自成在西山上發(fā)現(xiàn)清兵已經(jīng)進關(guān),想穩(wěn)住陣腳,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好傳令撤兵。多爾袞和吳三桂的隊伍里外夾擊,起義軍慘敗。李自成帶領(lǐng)將士邊戰(zhàn)邊退,吳三桂仗著清兵的勢力,在后面緊緊追趕。起義軍退到北京時,兵力已經(jīng)大大削弱了。
李自成回北京后,在皇宮大殿里舉行了即位典禮,接受官員的朝見。第二天一清早就率領(lǐng)起義軍,匆匆離開北京,向西安撤退。
1644年十月,多爾袞把順治帝從沈陽接到北京,把北京作為清朝國都。從那時起,清王朝就開始統(tǒng)治中國了。
第二年,清軍兵分兩路攻打西安。一路由阿濟格和吳三桂、尚可喜率領(lǐng);一路由多鐸和孔有德率領(lǐng)。李自成被迫放棄西安,向襄陽轉(zhuǎn)移。幾個月后,農(nóng)民軍在湖北通山縣遭到當(dāng)?shù)氐刂魑溲b襲擊,李自成戰(zhàn)敗被殺。
李自成退出北京后,張獻忠在四川稱帝,國號大西。到了1647年,清軍進兵四川,張獻忠在川北西充的鳳凰山的一場戰(zhàn)斗中,中箭身亡。至此,明朝末年的兩支主要起義軍都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