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語講義-學而第一(5)
論語講義-學而第一(5)(2007-10-23 14:19:37)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弟子”就是指那些讀書求學的學生。“入則孝”,“入”,進入父母親的房門。就是當你在父母親面前的時候,要孝順。至于怎么孝順,在《為政》篇里講得非常詳細,一條一條地講,該怎么孝,孝的步驟都給你列舉了。“出則弟”,你出了父母親的房門,和弟兄在一起,你就要守弟道,弟弟要尊敬哥哥。你在家孝順父母,出了家門要尊敬兄長。“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什么叫“謹而信”?謹者,嚴謹也、謹慎也。生活嚴謹,有法度,用儒家的話來講就是守禮,用佛家的話來講就是持戒,一樣的道理。生活要有規(guī)律,要有一個嚴謹的常態(tài),要學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清晨起來以后要掃地;“即昏便夕,關鎖門戶”,晚上要關好門戶,這都是日常行為規(guī)范。每天三頓飯,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暴食暴飲,夜不睡,晨不起,都是生活沒有規(guī)律的表現。我教過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在重慶、西安、成都很多地方教過書,現在在川師大教書。見了那么多學生,總體感覺現在的青年學生,在“謹”字這一點上太差了。我也做過班主任,做過輔導員。一到學生寢室里邊去,爛酒瓶子、臭襪子、臭衣服堆一地,垃圾堆一寢室。我說,這樣你們也住得慣?。磕銈冞€住得有滋有味的,我一進來就覺得又臟又亂又臭,你們還天天生活在這里,這算什么呢?連做人最起碼的日常規(guī)范都不懂。怎么嚴謹地日常生活呢?比如到夏天了,要把被子、厚衣服拿來曬,曬了以后收好,把毯子洗干凈收好,再把席子鋪上;夏天過完了,又把席子洗了捆了放在一邊,把被子拿出來鋪好,這些就是嚴謹的日常生活。吃飯也是,學生都愛玩?zhèn)€通宵,上網、打游戲,昏天黑地地玩啊,晚上不睡覺,早上起不來床,起不來床就不吃早飯,長期不吃早飯就開始得胃病,惡性循環(huán)。還有暴飲暴食,有好吃的“嘩啦嘩啦”吃,吃了又拉肚子,沒好吃的餓幾頓不吃,買零食吃,這都是生活沒有規(guī)律。一個人真正活得怎么樣,生命的質量怎么樣都與生活有沒有常態(tài)緊密聯系?,F在學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缺乏有關做人的根本的教育。日常生活教育都沒有,人都做不好,還學什么呢?我們儒家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說人首先要立志。諸葛亮的《誡子書》第一句話就說一個人立志要高遠。那么儒家講一個人立的第一個志是什么呢?長壽。人不長壽是人生第一大可恥,這是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說的。最可恥的事就是不長壽。為什么不長壽可恥???因為儒家講“仁者壽”,有仁德之心的人才長壽。你不長壽說明你缺德,你缺德必然就不能長壽,你一缺德自然就傷你的身體。你就糟蹋自己的身體嘛,亂來嘛,生活沒有規(guī)律嘛,暴食暴飲嘛,想睡就睡嘛,想不睡就不睡嘛。而只有把日常生活經營得非常完美的時候,你才可能長壽。高僧大德一般都是長壽的,因為生活有度,修了道,有道在,有德在,就能夠長壽。壽和德是分不開的。“謹而信”,只有生活有常度的人,他才可能說話真正算數。自己生活都混亂的人,你還想他跟你守信用?他都是顛三倒四的,早上要上課了,啊,已經10點半了,啊,才起床,你還想要他跟你守信用?約好了9點鐘一起出去玩,不可能,他12點還沒起床。“謹而信”,要謹才能信。“泛愛眾,而親仁”,儒家講“仁者愛人也”,愛眾生,所有的人都要愛。但是轉折了,“而”,這是一個轉折連詞──“而親仁”,要親近那些仁者,親近那些有道德、有學問、有人生境界、有情操的人,這就叫親仁。“泛愛眾,而親仁”,親近那些仁者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以他們?yōu)榘駱觼砜镎约?,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到賢者,我們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德的人,我們就要自己反省,我有沒有他這個情況。所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8221;。儒家的學問是向人學,三人行里必定有我的老師。可能同學們會說,這個人太壞了,怎么會是我的老師呢?生活一塌糊涂,亂七八糟,他還是你的老師嗎?是,他是你的反面老師。你看看,我有沒有他的行為啊?我像不像他這樣子?。糠疵娼滩囊彩墙滩?,所以他也是你的老師。接下來“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你把這些事情做完了,還有剩余的精力,你再來學文。“文”是什么?“文”是指儒家里面的“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首先你把做人的德行習好了,這時還有精力,你再來讀書,做學問。你做人都沒有做好,學了也是白學,沒有用。所以行有余力,才來學文,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教育最重要的一條??鬃诱f話是很從容的,你把人做好了,還要不要學文呢?還是要學文。因為人做好了,只是內容。文呢,是形式,內容形式不可分,孔子說“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你光是人做好了,而不加外在的修飾,沒有文氣,不雅,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要用文來化我們,文化文化,學文的目的是化自己,變化自己的氣質,讓文化到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化到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去,這就是“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文學猶好,相傳《詩經》就是他傳下來的。“賢賢”二字,第一個“賢”做動詞,表示尊敬。第二個“賢”當名詞,表示賢德,連起來表示尊敬賢德。“易色”,“易”當改變講,“色”當美色講。“賢賢易色”就是尊敬賢德而改變重視美色。“事父母,能竭其力”,就是侍奉父母要竭盡全力;“事君,能致其身”,就是侍奉國君能獻出生命,“致”當獻講。“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就是和朋友交往講信用。“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就是即使沒有讀書學習過,我也必說他是有學問的。這段話展現的根本就是儒家所說的“學”主要指什么。“賢賢易色”是講夫婦之道,即選配偶應重德輕色,如果重色輕德,則人老色衰而愛情淡漠,家庭不和。夫婦之道惟重德方能白頭偕老,家庭和美。“事父母”是講孝道,“事君”是講忠,“與朋友交”是講信──重德盡孝就可以處家庭,盡忠誠信就可以處社會??梢姡寮业?#8220;學”主要是指立德修身的人生社會之學,當然儒家也講知識學問之學,但那是末,不是本。故而子夏說即使沒讀書學習,只要有德就是學呢。不過子夏這話稍稍說得絕對了一些,孔子是說“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在孝弟、謹信、愛眾、親仁等事做好的基礎上,還是要讀書習文,因為儒家講的文其實就是詩書禮樂等經典,而這些經典本身就是講的日常生活之道、孝弟忠信之道,是我們人生的教科書,我們習文讀經才能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立德修身,實踐和理論是分不開的。子夏的話和他老師孔子的話雖然差不多,但卻有本質的差別。圣人說話總是從容中道,不過亦無不及,弟子說話則稍有過激,但有時一字之差,就謬以千里。我們讀書說話不可以不慎??鬃雍妥酉倪@兩句話放在一起,是大有深意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復活·論語】--學而篇 (7)
論語連載⑦《第一學而篇》第7章,“賢賢易色”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皆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一個六十歲老頭子畫說《論語》:行了以后再上學
學而第一 第五至七章。
《詩化論語150首》(6-7)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