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慧—做中國最好的家長學習交流平臺
點擊上方藍色的字,關注我們喲
中小學家長慧
態(tài)度|深度|溫度
最近各地開始期末考試,幾天之后,成績出來了,到了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候了。
有一個孩子跟爸爸說,我這次數(shù)學考了零分,語文考了一分。爸爸沉默良久,緩緩說道,孩子,你有點偏科啊。
可惜,以上只是一個段子?,F(xiàn)實不重視孩子分數(shù)的家長幾乎沒有,但絕大部分家長,在對待孩子考試成績的問題上卻有失偏頗。無論考得好考得差,怎樣處理才能給孩子積極的回應,幫助他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發(fā)展?今天,慧姐和各位家長一起探討一下怎樣幫助孩子做好考后總結?
-01-
看孩子的情緒,確定自己的態(tài)度
面對孩子不同的考試成績家長不能只保持一種固有的態(tài)度。孩子拿回成績單給家長看時,總是有不同的情緒表現(xiàn),家長要注意觀察,以確定您的態(tài)度。
當孩子考得不好時,往往是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在家里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冷靜,而不是在傷口上撒鹽,還拌醬油。
不應該語帶諷刺地說我說你考不好吧,這一天天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看見我玩,你也玩,看見我看電視你也看電視,我又不用考試!
當孩子考得好的時候,情緒往往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漫卷詩書喜欲狂這樣的,在家里對酒當歌,酒池肉林,幾乎忘了自己頭上還有老爸了。
這種時候家長需要做的是當頭棒喝——不是真的拿棒子打,而是及時引導孩子不要把焦點都放在自己得到的九十分上面,而應該放在丟掉的十分上面。
-02-
分數(shù)背后的信息,你分析透了嗎?
一項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80%的學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試中真正存在的問題,85%的老師和家長對問題原因也沒有做到追根溯源。
那么怎樣解讀期末考試分數(shù),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間,幫助他進步呢?
第一步,分析試卷,找出丟分原因、擬定對策。
原因1: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深。
對策1:對題目涉及的相關知識點認真復習鞏固,真正理解透徹。
原因2:對運用基礎知識解決綜合問題的技巧不會、不熟。
對策2:從一道題上升到一類題,多做練習,熟練掌握這一類題型的答題方法和答題要領,真正融會貫通。
原因3:審題不仔細、計算失誤、考慮不周、碰到大題產生緊張畏懼心理等非智力因素。
對策3:有意識鍛煉自己的應試技巧和應試心理素質,保持平常心,養(yǎng)成答題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試卷分析有策略
所謂考后試卷分析,是指考試后訂正試卷中出現(xiàn)的錯誤,分析考試的收獲以及考試暴露出的問題,然后歸類,逐一進行對照并制訂出自我提高的措施與方法。所以,試卷分析要講究以下策略:
從逐題分析到整體分析
從每一道錯題入手,分析錯誤的知識原因、能力原因、解題習慣原因等。
分析思路是:①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②知識點的內容是什么?③這道題是怎樣運用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④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什么?⑤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整體分析,拿出一個總體結論了。
通常情況下,學生考試丟分的原因大體有三種,即知識不清、問題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所謂“知識不清”,就是在考試之前沒有把知識學清楚,丟分發(fā)生在考試之前,與考試發(fā)揮沒有關系。
所謂“問題情景不清”,就是審題不清,沒有把問題看明白,或是不能把問題看明白。這是一個審題能力、審題習慣問題。
所謂“表述不清”,指的是雖然知識具備、審題清楚,問題能夠解決,但表述凌亂、詞不達意。上述問題逐步由低級發(fā)展到高級。
從數(shù)字分析到性質分析
①統(tǒng)計各科因各種原因的丟分數(shù)值。如計算失誤失分、審題不清失分、考慮不周失分、公式記錯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該丟的5~10分。這些分數(shù)是最有希望獲得的,找出來很有必要。在后續(xù)學習中,努力找回這些分數(shù)可望可及。如果真正做到這些,那么不同學科累計在一起,總分提高也就很可觀了。
③任何一處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學生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第二步,分析分數(shù)漲跌趨勢。
單科成績:
要把前后幾次成績縱向比較,還要與其他同學成績橫向比較,分析這門學科成績的發(fā)展趨勢:上升、下降還是振蕩不定?
如果孩子單科成績下降幅度較大,家長要適時與孩子溝通,找到內在原因(有較大面積薄弱知識點、技能點)和外在原因(對該學科缺乏興趣?臨場發(fā)揮適當?和該科老師的關系?)適時激勵孩子,而不是訓斥孩子,防止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總體成績:
把多次總體成績進行比較,找到優(yōu)勢學科、弱勢學科,制定保優(yōu)強弱的策略,才會有提升的空間。
當孩子的總體成績劇烈下降時,家長一定要重視這個信號,這表明孩子學習不在狀態(tài),打游戲、網癮、結識一些貪玩的朋友等,都會令孩子分心,這時家長要沉著冷靜,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隱私,與孩子耐心、真誠交流,讓孩子主動說出心理困惑,和他們共同面對成長的苦惱。
-03-
孩子考得好或不好,家長如何應對?
孩子考得好:
1、可以給予孩子適當?shù)莫剟睢?/strong>
雖然孩子是為自己學習,但好成績意味著付出了努力,這種努力值得獎勵。同時獎勵要在合理范圍內,不宜用物質刺激來誘導孩子養(yǎng)成利益驅動的心理。
2、幫助孩子進一步優(yōu)化學習方法。
問問看:同樣的分數(shù),和別的孩子相比,你的孩子是否犧牲了更多的課外時間呢?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小剛和小明期末考試英語都考了100分,但小剛每天需要花1小時復習,小明每天只需要花30分鐘,雖然最后成績是一樣的,但從投入與回報的比率上看,小明的學習效率明顯更高。
因為小剛每天集中一小時復習,小明則早中晚各花10分鐘復習,英語作為一門記憶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多次重復利于記憶,所以采用零碎時間分散復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考得差,忌嘮叨、諷刺、挖苦
有的家長過于心急,分數(shù)不理想,怎么解氣怎么說:“榆木疙瘩腦袋!”“一樣的腦袋,你怎么就這么笨!”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聽到這些諷刺,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時間久了,就會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我媽總罵我笨,我是夠笨的?!?/span>
表面上看他們對父母的諷刺、挖苦無動于衷,其實這種內傷很難醫(yī)治,兒童心理醫(yī)生觀察就發(fā)現(xiàn),那些看起來無精打采、自卑內向的孩子,肯定是在否定批判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
長此以往,孩子還會產生“抗藥性”,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家長說“我說什么他都不聽”的原因。
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最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接納和幫助。回到最初那句話:不要因為追求成績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只有孩子真正成長了,成績的提高才不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