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為何說明代青花看永宣?永宣青花瓷器鑒定要點!

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

此碗身呈十瓣花式,猶如荷葉之態(tài)。碗上繪有游魚四尾,兩兩相對,嬉泳水藻池蓮之間,圖案寓意品德清白廉潔。

據(jù)考古載,明代永宣兩朝的30余年里燒造的青花瓷,將國力昌盛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官窯青花瓷無論是在選料還是在做工上,都精益求精,因此永宣時期燒造的青花瓷在歷史上堪稱稀世珍品,其異域風(fēng)格的造型、濃重明艷的呈色、超凡脫俗的紋飾,被后人贊譽為“發(fā)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熱烈奔放,又有別于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艷華美,它所體現(xiàn)的審美層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無邊的藝術(shù)底蘊。所以,明代青花瓷以永樂、宣德年間的為最。

因近年來收藏界對永宣青花瓷器的關(guān)注,故【極速鑒寶】平臺特咨詢多位業(yè)界知名瓷器鑒定專家,整理了一份永宣時期青花瓷鑒定要點,以供收藏者參考。

首先,從胎、足、款識分析永樂和宣德時期青花瓷器的特點。

永樂時期,青花胎土淘煉精細,白沙底溫潤細密,胎色潔白,呈糯米粉狀,摸之細膩滑潤。大件琢器及墩式大碗多為厚胎,圓器及小件琢器為薄胎;偶見小塊鐵質(zhì)斑,圈足矮淺,足墻內(nèi)直外斜。施釉底,多見小器底足,過底釉為白釉,比較勻凈,釉薄處泛黃,釉厚處呈漿白色或閃青色。有的底釉開片細小,有的為波浪釉。

青花園景花卉紋盤沙底,明永樂

高9.2cm,口徑63cm,足徑48.6cm

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壓手杯(獅球心)底釉,明永樂

高5.2cm,口徑9.3cm,足徑3.9cm

故宮博物院藏

在永樂時期,青花瓷器細瓷底足平切,足跟較窄,琢器器足多為邊棱狀,即削切痕明顯。圈足露胎之處泛火紅,足內(nèi)墻多泛黃斑,永樂胎體比較輕薄,修胎工整,器物接痕處不明顯。

青花花卉紋八方燭臺,明永樂

高38.5cm,口徑9.0cm,足徑23.5cm

故宮博物院藏

在款識上,永樂只有少數(shù)的“永樂年制”的篆書款,明正德后一直到清代均出現(xiàn)仿永樂款。

青花壓手杯(花心)內(nèi)底篆書四字永樂年制款識

明永樂

高4.9cm,口徑9.2cm,足徑3.9cm

故宮博物院藏

而宣德時期,燒造瓷器時胎土淘煉更加精細,瓷胎更為縝密堅硬。永樂胎細潤有余而堅硬不足,其密度要小于宣德,所以同等大小器物宣德要重于永樂。宣德大器多厚胎,底為無釉的砂底,處理光滑自然,無旋痕,常有火石紅斑,后仿品常有清晰的旋痕。琢器仍為接胎,處理較好,但仍能看出。

青花海水龍紋缽,明宣德

高12cm,口徑26.5cm,足徑12cm

故宮博物院藏

但宣德款識比永樂明顯增多,一般為六字楷書款(宣德中晚期),個別亦有四字楷書款或采用篆書的(宣德早期),署款位置不定,全身各部位均有書寫??罘譃闊o邊框六字一行楷書款和有邊框六字一行楷書款,以制字為常用,個別用造字。德字中間無一橫,四與心緊靠。

青花纏枝花紋執(zhí)壺   故宮博物院藏

天球瓶   故宮博物院藏

其次,從青花用料及釉面分析永樂和宣德時期青花瓷器的特點。

永樂時期青花用料主要用蘇麻離青鈷料,為進口料,但其又與元青花的進口料是不同的,有暈散,發(fā)色濃艷為青藍色,如藍寶石般的光澤,仍為高鐵低錳,易出鐵銹晶斑,濃重處有錫光;此外,這時期進口料加提純的國產(chǎn)料,多不帶有鐵銹晶斑,青花發(fā)色極為優(yōu)雅。

青花海水紋香爐為青花進口料,明永樂

高55.5cm,口徑37.3cm,足距38cm

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壓手杯(花心)

青花發(fā)色極為優(yōu)雅,多不帶有鐵銹晶斑

明永樂,高4.9cm,口徑9.2cm,足徑3.9cm

故宮博物院藏

在釉面上,永樂時期釉面呈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凈的特點,無橘皮紋,青白度比元代有所減弱,有的已出現(xiàn)潔白色調(diào),但青白色調(diào)一直是元明兩代的整體特點。

青花纏枝花紋罐,明永樂

高17cm,口徑14.4cm,足徑9cm

故宮博物院藏

而宣德時期的釉面與永樂相比更加細潤,但多桔皮紋。釉面多亮泛青,稱為亮青釉。釉面氣泡密集,大小不一,顯云霧狀,稱為朦釉,清仿多朦釉。琢器器里釉汁流淌不均,可見垂流痕。中小器物底足多施釉,但器身釉與底足釉色不一。

青花牽?;y四方委角瓶,明宣德

高14.5cm,口徑5.7cm,足徑7.4cm

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人物紋高足碗,明宣德

高10.2cm,口徑15.5cm,足徑4.5cm

故宮博物院藏

在宣德時期,積釉呈翠青或亮青色,宣德早期與永樂一樣釉面無桔皮紋,釉面稍白,中期桔皮紋增多釉面青白色,晚期釉面稍白又少見桔皮紋,并出現(xiàn)潔白釉。清雍正仿宣德最多,但釉色青中泛白,釉泡大小一致而無層次,桔皮紋過于規(guī)整,不自然。

此外,宣德在底足釉面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白色潔潤有桔皮紋呈乳汁狀;二是色泛漿白,釉不均勻,白釉中隱顯出一片黃色俗稱黃溢子;三是青白色者,晶瑩光亮,較器身稍亮。

  青花纏枝蓮紋執(zhí)壺

白色潔潤有桔皮紋呈乳汁狀

通高15.3cm,口徑4.8cm,足徑7.7cm

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海水蕉葉紋尊,明宣德

色泛漿白,釉不均勻,釉邊出現(xiàn)黃溢子 

高15.1cm,口徑16.5cm,足徑10.9cm

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人物紋高足碗,明宣德

青白色者,晶瑩光亮,較器身稍亮。

高10.2cm,口徑15.5cm,足徑4.5cm

故宮博物院藏

至于宣德時期在青花料的選擇使用上有三種,一是進口料,發(fā)色濃艷深沉,有暈散現(xiàn)象,色閃黑藍或深藍,凝聚處為黑褐色結(jié)晶斑,深凹陷于胎骨之中;二是國產(chǎn)料,發(fā)色清淡,藍色不穩(wěn)定,時有流散走釉,淺色青花色料常于釉面混淆,使紋飾模糊不清;三是進口料與國產(chǎn)料的混合料,發(fā)色明快,濃重與淡雅參差相間。濃者色泛黑藍或深藍,淡者,色灰暗猶如隱身在云霧中,亦有淺淡鮮明的色調(diào)。宣德早期極類永樂,不易區(qū)分,宣德晚期發(fā)生了變化,不同于上述三種情況,青花發(fā)色濃黑,有凝聚斑點;有的色調(diào)灰暗,則少結(jié)晶斑,釉面較為白潤平滑與青白桔皮釉全然不同,極類正德器物。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蓋罐

進口料   

明宣德,高28.7cm,口徑19.7cm

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海水蕉葉紋尊,明宣德

國產(chǎn)料

高15.1cm,口徑16.5cm,足徑10.9cm

故宮博物院藏

宣德青花夔龍紋罐

進口料與國產(chǎn)料的混合料

高19cm,口徑15.8cm,足徑13.8cm

故宮博物院藏 

最后,從紋飾上分析永樂和宣德時期青花瓷器的特點。永樂、宣德的青花瓷具有突出的時代特征,它改變了元代青花層次繁密的布局風(fēng)格及粗獷的畫法,裝飾上漸趨疏朗,規(guī)矩中富于變化,注重從自然界選取素材。

永樂時期的青花紋飾疏朗秀麗,仍為一筆點畫畫法,開始出現(xiàn)了雙鉤小筆觸填色,有意出現(xiàn)了明暗濃重輕淡對比,以粗筆寫意,細筆描摹,線條的紋理中常有鈷鐵的結(jié)晶斑,呈星狀點滴暈散,濃重處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或呈現(xiàn)金屬錫光,下凹處深入胎骨,結(jié)晶斑表面凸凹不平,因其暈散多結(jié)晶斑,因而紋飾主題多花鳥、海水和園景,人物極少。整體紋飾為清秀特點明顯?;静灰娗俺⑿械谋饩栈橹黝}的紋飾圖案了。

青花纏枝花紋罐,明永樂

高17cm,口徑14.4cm,足徑9cm

故宮博物院藏

而到了宣德時期,紋飾一改永樂的纖細風(fēng)格,粗重豪放,筆法蒼勁。常用實筆和勾勒渲染兩種筆法,實筆多為細線條,勾勒渲染多為粗線條,紋飾規(guī)矩不出格,布局較滿密,紋樣工整,線條有濃淡不一的筆觸,有自然的暈散,常見以茶花、菊花、牡丹、蓮花組合描繪在一起,往往是幾種花卉交錯重復(fù)使用。纏枝蓮花在宣德時也較為多見。整體紋飾風(fēng)格均為一氣呵成。尤其龍紋雄健威武,頭發(fā)長向上飄起,有雙角,龍身舒展修長,矯健勇猛,為明清之最。海水紋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現(xiàn),多作輔助紋飾,少量作主題紋飾,采用寫實手法描繪。

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扁壺

高45.3cm,口徑7.8cm,足徑14.5cm

故宮博物院藏


總結(jié)來說,永樂和宣德青花瓷器的特點(鑒別要點)如下:在器型上,永樂胎輕薄,較為俊秀,圓器口鋒利;宣德敦實厚重,圓器口邊較厚,大盤圓渾厚重,盤內(nèi)底為月亮底,盤底心有一周的棱線,外底足墻根有積釉,為淡綠色,大盤為砂底,小盤為釉底,有窯紅。在釉面青花上,永樂瑩潤光凈,釉層薄,青花紋飾清晰,無桔皮紋,青花暈散比宣德明顯;宣德釉面肥腴,多有桔皮紋,釉層更厚,氣泡密集。宣德的底釉色白中偏青。而紋飾上,永樂線條纖細,層次清晰;宣德細條略粗,畫意豪放,青花色調(diào)更為凝重暈散。至于圈足,永樂圓器足脊齊平;宣德圓器足脊略圓。

(左)青花竹石芭蕉紋梅瓶,明永樂

高41cm,底徑12.2cm

(右)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

高53.1cm,口徑8cm,足徑16.5cm

均藏于故宮博物院

永樂和宣德的瓷器,是青花工藝的典范。但在近年交易市場上,因缺少真正的精品,導(dǎo)致永宣時期的青花瓷器難有高成交價。其實自明代成化朝開始,到晚清、民國,均大量燒制,但也僅是酷似原作罷了,永宣時期青花瓷器自然形成的黑色斑點卻仿不出?,F(xiàn)代仿永宣青花色調(diào)漂浮,沒有永宣青花那種濃翠艷麗的感覺,釉層不如永宣青花真品肥厚,胎土因現(xiàn)代工藝,在技術(shù)上、造型上、工藝水平上均有差距。所以,如果想要收藏永宣時期的青花瓷器,一定要學(xué)會鑒別該時期青花瓷器的特點,多問多看,以免上當受騙!


權(quán)威專家鑒寶| 藏友社群交流

平均10分鐘語音回復(fù)鑒定結(jié)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永宣瓷器
國寶瓷器精品圖片欣賞(十一)
青花札記(三)
2011年古玩淘寶收藏攻略
明成化青花瓷器底部特點有哪些?成化青花九秋圖罐賞析
從龍的形象看懂明代“龍紋瓷器”真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