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是有很多人說中國人不喜歡讀書,每天就知道抱著個手機,但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各種讀書會紛紛有限,社會上又興起了一股讀書的熱潮。但是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當自己讀完了一本書卻什么也沒有記住,而且有些書好像對于自己的生活并沒有實際性的幫助。因此很多人就喪失了對讀書的興趣,認為讀書純粹是浪費時間。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雖然沒有放棄讀書,但是他們讀書的效率卻非常低,常常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才能讀完一本書。這并不是因為他們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讀書,也不是因為書中的內(nèi)容晦澀難懂,而是因為他們的讀書方法不正確才導致讀書的效率低下。
其實想要提高閱讀的效率非常簡單,只需要在閱讀之前養(yǎng)成三種閱讀思維即可。在認知顛覆這本書中,作者程驛就提出了三種閱讀思維,可以幫助讀書者提高自己閱讀時的效率,并且提高讀書的實用性。擁有了這三種思維可以幫助一個人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效率提高不止一倍。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三種思維方式。
1.框架思維
框架思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確立自己閱讀的目標,在打開一本書之前你首先要明確自己購買這本書以及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它能夠為你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往往比漫無目的的翻閱書籍更加有用。很多人認為讀書本來就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情,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才導致他們讀完一本書之后什么都沒記住,一點收獲都沒有。
第二是在閱讀全書的過程中要逐步確立作者的思維地圖。也就是說你要學會摸清楚全書的脈絡以及對于每一章的重點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印象。我對這一點的看法是每讀完一章內(nèi)容就看一下目錄上的小標題,這樣就會對每一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等到讀完一本書之后再去翻閱目錄,大概就能夠知道書中的哪一部分是自己應該著重回憶的地方。
2.感知思維
一個人的逆反心理不只出現(xiàn)在青春期,甚至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存在著逆反心理。很多時候你越是刻意的要求一個人去做某件事,他反而不會盡心盡力的去做,相反如果你能夠讓這件事引起他足夠的興趣,他就會全心全力的去完成它。
讀書這件事情也是一樣的,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不要刻意的要求自己去記住書中的某些知識,而是要全心全意的感受讀書的樂趣。因為你越是苛求自己去記住某些知識點,這樣反而會使你覺得讀書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你對讀書的興趣也會逐漸減少,甚至感到厭煩。我們的大腦都是擁有選擇記憶能力的,如果我們的大腦對書中的某些內(nèi)容感興趣,那么它自然而然的就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此不要把讀書當成一項任務,而是當成一種興趣愛好來培養(yǎng)。
3.趨勢思維
每一本書都是作者辛苦思考的結晶,不同作者寫的書代表了作者所在領域的最新趨勢。在讀書之前確定自己需要閱讀什么類型的書籍,然后帶著一種趨勢思維去閱讀這本書,也就是說你要通過這本書了解到這個行業(yè)當前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有了趨勢思維,你才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容易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重點,大腦也會潛意識的加強記憶。
希望每一個人在讀書的時候都可以養(yǎng)成這三種思維習慣,它們可以幫助你的閱讀效率提高不止一倍,讓書籍更好的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