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風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當一個事物發(fā)展到頂點之后,衰落必然會降臨。
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大不列顛沉浸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輝煌時,日不落帝國的光輝也開始黯淡下來了。1901年,在位64年的維多利亞女皇去世。作為英國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王,她見證了英國輝煌的頂峰。
克里米亞戰(zhàn)爭前,英國海軍的閱艦式,在其他國家還在使用風帆戰(zhàn)艦的時候,蒸汽機開始走入皇家海軍的裝備序列
而她告別這個世界的第二年,英國以一場慘勝終結了長達數(shù)百年不斷擴張的歷史。這場改變歷史的戰(zhàn)爭就是英布戰(zhàn)爭,近代史上三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之一。與日俄戰(zhàn)爭、美西戰(zhàn)爭不同的是,英布戰(zhàn)爭完全是一場以強欺弱的戰(zhàn)爭。
巔峰時期的日不落帝國體是布爾人兩個政治實體無法企及的,它們之間的較量猶如獅子與螞蟻的對決。打臉的是,外表看起來強壯、英武的不列顛雄獅遇到的劇毒的火蟻,被磕的滿臉是血、渾身是傷,靠著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和海量的資源才勉強取勝。
英布戰(zhàn)爭前,英國人和布爾人的勢力范圍
關于這場戰(zhàn)爭的起源,用一句中國古語概括最為合適: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布爾人就是掌握價值連城玉璧的普通人。作為荷蘭等歐陸國家移民的后裔,布爾人算不上非洲的原住民,但在南非這片土地也生活了數(shù)百年。布爾就是荷蘭語農民的意思。
在面對南非土地上眾多黑人部落時,布爾人的優(yōu)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恐鴥?yōu)勢,曾經的“海上馬車夫”在搶來的土地上,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政治實體。到19世紀,作為老牌殖民者遺存的布爾人,在南非的生存很快遭到新興殖民勢力的威脅。這個新興勢力就是國勢蒸蒸日上的大英帝國。
布爾人的武裝
南非連接歐亞、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關鍵位置,對于制霸海洋的英國十分重要。19世紀初,在英國人的步步緊逼下,布爾人放棄了沿海相對肥沃的土地,逐步深入非洲內陸,建立起新的聚居點。
但英國人不打算放過他們,此時的英國和沙俄一樣對土地十分癡狂。為了爭奪地盤和資源,雙方一度發(fā)生戰(zhàn)爭。遠離海洋的英國人失敗了,就像在阿富汗一樣,這讓英國人一度想要放棄深入南非內陸的計劃。
普通布爾人一家
很快兩個重大發(fā)現(xiàn)改變了這一切。
1867年,布爾人的奧蘭治自由邦發(fā)現(xiàn)鉆石礦。有了鉆石的加持,奧蘭治一時忘乎所以,大肆擴張。1886年,另一個布爾人為主的政權德蘭士瓦共和國發(fā)現(xiàn)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礦。這兩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刺激了英國人的野心,英國資本大量涌向南非。1885年之后的十余年間,英國在南非投資增長近六倍,從3400萬英鎊猛增至2億英鎊。
面對英國人瘋狂攫取利潤,布爾人不打算束手就擒,他們采用高關稅、高運費等方式試圖限制英國人?!皵嗳素斅?,如同殺人父母!”布爾人的存在影響了英國人賺錢的腳步,這是約翰牛絕對無法容忍的事情,戰(zhàn)爭已經無法避免。
不過英國佬作為“文明人”,起碼的掩飾還是要有的。英國輿論炮制出一個英國人受布爾人壓迫的外地人處境問題。隨著金礦和鉆石礦的發(fā)現(xiàn),大量英國淘金者涌入布爾人的領地,德克薩斯脫離墨西哥的一幕極有可能再度上演。
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發(fā)生,布爾政府拒絕給這些淘金者政治地位,以免他們沖擊布爾人的地位。英國人抓住這一點,大肆抹黑布爾人,給自己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捍衛(wèi)外地人的利益、推進人道主義事業(yè)……
與此同時,一系列外交斡旋秘密進行。英國積極進行外交活動,主動與一些國家和解,爭取他們的支持,至少讓他們保持中立。布爾人的武器不多,武嚴重依賴于進口。如果能切斷他們武器的來源,英國人的勝算會大得多。
武裝起來的布爾人,他手里的槍德味十足
為了取勝,英國人在南非集結大量軍隊,還籌集了大量軍費。全世界都能看出來,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不過英國人忽略了一個新興勢力,那就是威廉二世統(tǒng)治下的德意志帝國。為了牽制英國的力量,德國向布爾人的德蘭士瓦共和國提供了大量軍事物資以及必要的物質支持。
有了德國的支持,布爾人決定先下手為強。1899年10月9日,德蘭士瓦向英國人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英軍撤出新集結的軍隊,并限48小時內答復。
面對這份通牒,整個不列顛估計都懵了。自從拿破侖在滑鐵盧被徹底打垮后,幾十年來還沒有人敢這樣威脅他們。結果可想而知,英國人拒絕了。10月11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作為同胞的奧蘭治也迅速加入戰(zhàn)爭,一同對英軍作戰(zhàn)。
對于布爾人,世界各國事實上并不看好。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如此耀眼,布爾人連正規(guī)軍都沒有,只有臨時組織的民兵??山Y果讓所有大吃一驚,在戰(zhàn)爭最初的階段中,英國被布爾人按在地上暴打。原因很簡單,沉浸在維也納體系下營造的“百年和平”中,英國人的戰(zhàn)術還停留在拿破侖時代:依舊是線式戰(zhàn)術、密集隊形……
可時代變了,使用無煙火藥的新式步槍射速、精度早已不是燧發(fā)槍可以比擬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馬克沁機槍也已經走上戰(zhàn)場,甚至還有同樣原理研制的馬克沁機炮。更何況布爾人熟悉地形、射擊精準,還有大量的戰(zhàn)馬可供使用。
37mm的馬克沁機炮,威力十足
一番較量下,英軍傷亡慘重。戰(zhàn)爭最初的四個月中,英國只取得過一次小勝。其余的戰(zhàn)役中,都以慘敗收場。
塔拉納之戰(zhàn),英軍陣亡465人,布爾人只損失145人;尼科爾森峽谷之戰(zhàn),英軍再度戰(zhàn)敗,損失1272人;11月28日莫德爾河之戰(zhàn),英軍傷亡483人;12月10日馬格斯方丹之戰(zhàn),英軍慘敗,傷亡968人;12月15日科倫索之戰(zhàn),4500布爾人擊潰22000余英國人,以傷亡29人代價殺傷英軍1145人……
很顯然,英國人咽不下這口氣。來自本土和各個殖民地的武裝力量開始向南非集結。1900年1月,英軍規(guī)模達到18萬;3月,兵力進一步增至25萬。到了1902年3月,英軍兵力達到巔峰,總兵力45萬人,甚至超過了布爾人的總人口。
一支布爾人的武裝力量
與此同時,大批裝備也在集結,數(shù)千門大炮,數(shù)千匹戰(zhàn)馬被調往南非。為了壓倒布爾人手中的毛瑟步槍,全新的李恩菲爾德步槍、馬克沁機槍等新式武器被裝備英軍。電話、電報等新式通訊工具也被廣泛應用。
面對大舉壓來的英軍,布爾人祭起了老祖宗荷蘭人的絕招——游擊戰(zhàn)、總體戰(zhàn)。當年的尼德蘭革命中,革命者就是用游擊戰(zhàn)拖垮了鼎盛時期的西班牙人。布爾人化整為零,從城市退往農村,不斷襲擊英國人的巡邏隊,破壞英軍的后勤線。有著布爾人民的支持,游擊隊的行動無往不利,甚至把觸角滲入英軍后方。
李恩菲爾德步槍
在英軍不斷增兵的1901年,5000名布爾騎兵千里奔襲,一度推進到大西洋沿岸和開普敦近郊,迫使開普敦地區(qū)宣布戒嚴。1902年3月,布爾游擊隊在45萬英軍的圍剿下依然在比勒陀利亞附近包圍一位英軍中將,并成功將其俘虜,再次打臉日不落。為了對付布爾人,英國國的軍費開資如同流水般付出,但收效甚微。幾十年后日本人在華北享受過的待遇,英國人此時已經享受到了。
為了對付游擊隊,他們的招數(shù)也和后來的日本人如出一轍。6000公里鐵絲網、8000多座碉堡構成的封鎖線被建立起來,靠近者一律射殺。3萬多座農舍因“通敵”被焚毀,40多座城鎮(zhèn)被徹底摧毀。近14萬普通布爾人被抓進集中營,死亡率一度高達40%。
前面兩位布爾士兵手中的槍正是英國佬的李恩菲爾德,至于哪里來的,懂的都懂
在英國人焦土政策的打擊下,布爾人堅持不下去了。他們沒有中國的深厚底蘊和廣闊縱深,更何況他們本身也是入侵者。與此同時,英國也有點撐不住了。為了對付幾十萬的布爾人,英國的軍費消耗了5億英鎊。這可是金本位下的英鎊,按照當時的匯率幾乎是庚子賠款總額的兩倍。
既然打不下去了,那就只能和談了。
戰(zhàn)爭最終的結果是英國取得了整個南非,依舊掌控著金融霸權和殖民霸權。當時英國再無實力繼續(xù)擴大帝國,甚至不得不給予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領地更多的自主權,由他們幫助維護英國的海外利益。而英國則將注意力轉回歐洲,長期堅持的光榮孤立政策被拋棄。
英日同盟開啟了英國結盟的序幕,拉開了日俄戰(zhàn)爭的閘門。幾年后,隨著協(xié)約國的建立,光榮孤立徹底成為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進入倒計時。
英日同盟文件
不列顛的太陽開始落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