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盤是武術(shù)中常見的一個概念,通俗地說,即為兩腳之間所形成的一個底面。也是人體在活動時,能保持平衡的,重心活動的最大范圍。太極拳是一種掌控平衡的運動,那么底盤就必須要重視。下面我們從形與意兩方面來簡單談?wù)劦妆P的訓(xùn)練。
一、身體底盤的構(gòu)建
如上圖渾圓樁姿勢站立。此時兩腳外沿就形成了類似長方形的一個底盤,但這個底盤是天然形成的,還不是我們?nèi)g(shù)中通過體認(rèn)得到的,可控的底盤。我們需要通過移動重心軸練構(gòu)建真正的底盤。
渾圓樁時,人體的重心軸與中軸是重合的,重心點落在兩腳涌泉連線的中點。訓(xùn)練時,我們用意來移動重心軸,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這根軸線是一支筆,然后用筆把底盤畫出來。
方法如下:
(1)如上圖,前后移動重心軸,往前不能使腳尖離地,往后不能使腳跟離地。重心筆畫出來的就是圖中的藍(lán)線。
(2)如上圖,將重心沿兩腳涌泉連線左右移動,不能使腳外側(cè)離地。
(3)將重心點落到腳跟、或腳尖,在兩腳跟、或腳尖間左右移動。
(4)將重心點落到一只腳的外側(cè),沿著腳外側(cè),在腳跟和腳尖間前后移動。左右兩腳皆練。
(5)兩腳跟和兩腳尖的四個點形成了一個長方形,沿著長方形的邊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移動重心,或任意改變順序。
以上訓(xùn)練,旨在找到重心平衡的零界點,并加以控制。該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只是用來尋找底盤。這里不再多說,可自悟。要注意在移動時要保持住中正的身法。要特別注意移動的過程,重心是一點一點的移動的,不是從一點跳到另一點。
不同的步法所形成的底盤形式是不同,希望大家能夠舉一反三。
上圖為云手,是太極拳動作中重心移動左側(cè)的情況。供參考。
二、意識底盤的訓(xùn)練
任取一個姿勢,我們以弓步為例。首先做好頂頭懸,將身體掛起來,然后全身自然松沉。如掛衣服。我們假想身體存在幾個氣圈:兩腳踝(如套呼啦圈)、兩膝(如套呼啦圈)、胯、腰、肩。隨著身體的松沉,將上述氣圈均勻地落到腳底(地面)。注意這些氣圈不是圓圈,而是圓面。反復(fù)用意識去訓(xùn)練。
練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開始你的腳底是不均勻的。隨著訓(xùn)練,腳底的圈會越來越均勻,那么同時也意味著你的身上也越來越均勻,支撐八面。
當(dāng)你對意識底盤的掌控越來越精準(zhǔn),那么與別人推手的時候就能感知到對方底盤的狀態(tài),發(fā)現(xiàn)對方的缺陷,并加以利用,推手也不會過于或不頂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