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學山
宋江,姓宋名江,字公明。是《水滸傳》里邊最關鍵的人物,也是綽號最多的一位。從全書能查到的稱呼共有四個,分別是: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
這四個綽號,實際上代表著宋江的個人品行、道德操守和人生價值觀,也決定了梁山108人的共同命運。
1.黑宋江:人黑、面黑、心更黑
一個黑字,準確的刻畫出了宋江的外形特征。人長得黑,身材矮小,武藝平平,形態(tài)齷齪、其貌不揚。在整個108個英雄里面,要論長相,宋江絕對列入下下品。論武功,更是堪稱倒數第一。整部水滸,從頭看到尾,能夠證明宋江的武功高強的地方無非是“怒殺閻婆惜”一段。其他的地方,基本是就是處處被抓、被虐、被救、受他人保護的主兒。但是就是這么一個幾乎與“英雄”二字扯不上邊的人,硬生生的當上了梁山盟主,穩(wěn)坐第一把交椅。多少英雄光明磊落,最后卻是聽命于他,甘心情愿受他指使,肝腦涂地也在所不惜。當然,最后的結局也是非常悲催,所有與他關系特鐵的哥們,沒有一個落得了好的下場,不是被他瞎指揮戰(zhàn)死沙場,就是被他害死。表面上轟轟烈烈的一場革命,就這樣被他一句“為了給兄弟們求一個大好前程”的說辭給葬送了。梁山起義的失敗,歸根到底是宋江這個朝廷內鬼的功勞。所以說,黑宋江,表面的黑不可怕,怕的是他有一個見不得陽光的心。那才叫真黑。
2.孝義黑三郎:孝則笑矣,郎原來是狼
如果說封建統(tǒng)治者愚弄人民的思想的主要方式,就是要人民在家講孝道,出門講忠義。孝和忠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體的。咱們看看宋江是如何講孝道的。
宋江剛上場時,作者對宋江的孝有一番介紹,是這樣的:
“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馳名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上有父親在堂,母親早喪;下有一個兄弟,喚做鐵扇子宋清,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這宋江自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士館谷,終日追陪,并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似士!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庇纱丝梢?,宋江的孝,就是仗義疏財,揮金如土,結識天下豪杰,讓父親臉上有光。而不是向弟弟宋清南陽專心務農,老實本分。也許,在宋江認為,這就是孝,其實他并不知道,這樣天天跟黑道上的朋友混在一起,無論在哪個政府、哪個朝代都是不提倡的。兒子天天游走于法律的邊緣,做父母的沒有一天不是膽戰(zhàn)心驚,這叫什么“孝心”?后來宋江自認為當上了梁山寨主,也想讓老父過上體面的生活,沒想到卻因此讓老人折壽不少。這種孝,說到底是一種裝出來的“偽孝”。
3.及時雨:小恩小惠,引魚上鉤
江湖人稱的“及時雨”,實際上說的是他仗義疏財,扶危濟困。所謂的仗義疏財,也不過是大吃二喝,山吃海喝,大家可以想一想,這些天天游手好閑的一塊聚會,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錢倒是花的痛快,銀子從何而來?光靠宋清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干農活,能掙幾個錢?接濟別人是要本錢的,如果家里沒有,自然會通過自己的職務之便獲取。這在當下絕對是假公濟私,或者是徇私枉法,不當獲取。這種舍小本、肥家庭、賺人緣、拉幫結派的涉黑行為,也只有像宋江這樣的人干得出來。這在法制健全、廉潔從政的文明社會是絕對不允許的。
4.呼保義:胡作非為,妄稱忠義。
說“?!?,就是保持的保;說“義”,就是忠義的義,“保義”即保持忠義。事實是這樣的嗎?讓宋江確實打臉。宋江攪亂天下,何來的保?打家劫舍,何來的“義”?一向自詡的“忠心耿耿”實際上就是犯上作亂在先,雖然也提出什么“反貪官不反皇帝”。然而在當時的環(huán)境里,朝廷上下,腐敗叢生,政風不紀,朝綱崩壞,你到底在為誰盡忠?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解釋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干些什么的話,那只能說這個人鬼得很。
大奸若忠,只能有這一種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