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從小聽過的歷史故事應(yīng)該都不少吧。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司馬光砸缸救人這個發(fā)生在宋朝的歷史故事,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感到他非常厲害,小小年紀(jì)便可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在那么一個險要的關(guān)頭,還是那么冷靜,簡直可怕。當(dāng)時學(xué)這個故事的時候,其實很多的老師都夸他聰明,但是讓我感到疑惑的是,這件事情的主人公是兩個,一個救人,一個被救,為什么只有救人的司馬光被大家提起,卻幾乎沒有人知道被救者的姓名。那么當(dāng)年司馬光救下來的小孩結(jié)局如何呢? 讓我來給大家說說這個大家都聽過但又不是很了解的歷史故事吧。
某天,司馬光和一群孩子在后院嬉戲。孩子中有個思維獨特,喜歡干出平常孩子干不出來的事,俗稱熊孩子。比如故事中的熊孩子喜歡趴在水缸邊沿上,用肚子撐著讓身體成一條直線,就那么顯示著自己的過人之處,他是為自己能做出這么一個高難度的動作而感到沾沾自喜,沒過多長時間后他漸漸體力不支,一頭栽進(jìn)水缸里。古代沒有自來水,于是每家每戶都會有幾缸用來火災(zāi)救急的水。一米六的水缸裝滿水,這么一個幼童一個猛子扎了進(jìn)去,簡直是除了在水里撲騰外,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司馬光和他的小伙伴也是不知所措,可能是嚇傻了,幾秒鐘后,其他孩子趕緊跑開,想跑到院子外面去向大人們求救,只有司馬光站在原地,開始抓緊想辦法,結(jié)果是急中生智,搬起一塊石頭,就那么沖向了水缸,應(yīng)聲而響,水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的流了出來,熊孩子也因此獲救。查閱很多史料,我們的史學(xué)家終于確定了那個落水的兒童的身份,他叫上官尚光,就住在司馬光家的隔壁,兩人是發(fā)小,從小就在一起玩耍,關(guān)系很好。
上官尚光有好吃的會分給司馬光,兩人幾乎沒打過架,所以在熊孩子掉進(jìn)水缸的時候,司馬光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趕緊跑,卻在冷靜地思考過后,把握住各種有利于的條件去打破了那口缸,救出上官尚光。當(dāng)時的上官家人表示感謝司馬光的見義勇為,把家里的好酒好肉都送給了司馬光家,并且到處去傳頌司馬光的光榮事跡。不過后來發(fā)生了不幸的事情,天降大災(zāi),他們一家只好離開了他們的家鄉(xiāng),遷徙前往光山縣。
上官尚光飽讀經(jīng)書,中了舉人,結(jié)果沒辦法的是朝廷沒有那么多空閑的職位給他,上官尚光便老實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去辦私塾。上官尚光建造了一座感恩亭,然后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就是把司馬光這么一個外人幫助自己的那一次給寫到了他們家族的族譜里,上官尚光這個人非常謙遜,不愛名利,以至于教書育人一輩子的他默默無聞,但是他的感恩之心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