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七歲砸缸救的小孩是誰?那個小孩后來怎樣了?
2018-05-11 小史來了
司馬光是北宋出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但我們最先了解司馬光的事跡,是在小學課本上。一篇《司馬光砸缸》,讓當年還是小屁孩的我們覺得他真是神童。
然而,小時候的司馬光真的有那么聰明嗎?司馬家世代為官,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官至兵部郎中、任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司馬光從小受父親影響,聰慧好學,七歲時便能熟練地背誦《左傳》,還能把其中歷史講得頭頭是道,足見其聰慧異常。
如今回看歷史,我們只記住了司馬光砸缸的英勇,卻沒人記得司馬光救下的那個小孩。翻看史料,終于知道那個小孩也是上官家族的孩子,叫司馬尚光。雖然同是司馬家族的孩子,但司馬尚光并沒有像司馬光那樣從政,而是選擇了從商,并成了當?shù)氐母缓馈?/span>
后來,司馬尚光帶著家人移居到了城西的龍堤南坡(以前住光山),還修了一個“感恩亭”,以示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當?shù)氐娜藗優(yōu)榱思o念此舉,又將龍堤南坡,改為上官崗或尚光崗。
對于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很多人存疑。連文物專家馬未都先生都說,迄今未發(fā)現(xiàn)過宋代直徑1米的大水缸。他的一句話,更讓我們懷疑司光砸缸救人的真假了。
雖然到現(xiàn)在都未能發(fā)現(xiàn)像馬先生所說的水缸,但北宋晚期南宋早期在壁畫中出現(xiàn)過水缸的形象。從圖中來看,水缸作為日常儲水之用,淹個小孩肯定不在話下。水缸作為日用器物,再加上做工也不先進,很難保存到現(xiàn)在。雖然考古未能發(fā)現(xiàn)那樣的水缸,并不等于宋代沒有那樣的水缸。
司馬光砸缸的事情,《宋史》記載:“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足見其可信度之高。再加上司馬光后期成就如此之高,根本沒有必要美化自己的童年。
住在光山的上官后裔上官同勝說,司馬光砸缸這件事,在他們家現(xiàn)存的族譜中有記載,上官家族的后人都知道這個故事。上官同勝還說,當年的感恩亭早就不在了,但上官家族的后人一直沒有忘記感恩。他們成立了基金,供貧困學子上大學,還照顧孤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