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武丁,名昭,號‘高宗’,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商王朝的第二十二任王。其祖父是商王朝第十六任王子祖丁,其父是商王朝第二十一任王子小乙。 小乙二十八年(丙辰,公元前1325年),在位28年的子小乙歿,其兒子武丁繼承王位。
武丁元年(丁巳,公元前1324年),初即位的武丁三年內(nèi)一直不理朝政,致使‘天下都聽不到君主的聲音’。一次,武丁在虞山考察,遇到正在服刑的奴隸傅說。當時傅說正在打夯筑堤,武丁便與他交談,居然發(fā)現(xiàn)此人見聞廣博,于是便對傅說道:“服刑奴隸如此之多,是朝廷治民失德,使民不得安居?!备嫡f見武丁敢于提出朝政弊端,遂大膽說出自己興利除弊的建議。武丁聽后,決定提拔傅說為相。然而,傅說是奴隸出身,貿(mào)然擢拔肯定會引起群臣反對,于是武丁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三年守喪期滿,武丁舉行了祭天祀祖儀式。在接受百官朝賀之時,武丁對各位大臣說:“夜夢得圣人,名曰說?!比缓?,武丁佯裝在群臣中找夢中之人,自然沒找到,遂詢問群臣該怎么辦,群臣只好說到民間去找。就這樣,武丁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于傅險中,史稱‘夢中得相’。
相傳,武丁少年時遵父命行役于外,與平民一同勞作,得以了解民眾疾苦和稼穡艱辛。繼位后的他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使商朝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都得到空前發(fā)展;他用長達三年的時間平定鬼方,發(fā)重兵擊敗羌方,俘獲大批羌人充為奴隸;統(tǒng)兵南征深入荊楚之地,擊敗荊楚軍后俘獲甚多;還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武丁在位時對周邊方國、部族的戰(zhàn)爭,不但拓展了商朝版圖和勢力范圍,還促進了中原地區(qū)與周邊部族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使商朝成為西起甘肅,東至海濱,北及大漠,南逾江、漢流域,包含眾多部族的泱泱大國,史稱‘武丁中興’。
司馬遷曾說:“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復(fù)興?!?font size="2">武丁的復(fù)興,除了前有甘盤,后有傅說輔佐,還得力于其妻子婦好的支持。為了控制廣大被征服的地區(qū),武丁把自己的妻、子、功臣以及臣服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分封外地,被分封者稱為‘侯’或‘伯’,開了周代分封制的先河。其中周人的祖先就是在武丁時代,被征服而接受商的封號。目前殷墟所發(fā)現(xiàn)的商代甲骨文和青銅器中,相當大部分是來自武丁時代,青銅器之冠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武丁時代的杰作。這些古物中,一位傳奇女性---婦好所占的分量不小。她是武丁的第一個王后,曾多次親自帶兵出征,征服了20多個小國,是武丁時代開疆拓土的頭號功臣。武丁晚年后妃眾多,以致引起宮廷內(nèi)亂,逼死他的兒子孝己。子武丁之前,商朝王位繼承以兄死弟繼為主,從武丁開始,逐漸確立為父死子繼制度。
武丁五十九年(己卯,公元前1266年),在位59年的子武丁歿,其子祖庚繼承王位。武丁死后,他所開創(chuàng)的太平盛世并沒能長久延續(xù)下去。子祖庚、子祖甲以后諸王,特別是子乙、子辛?xí)r期,國內(nèi)矛盾十分尖銳,四方諸侯紛紛反叛。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子辛不思改變、不聽忠諫,一味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進一步激化了國內(nèi)矛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