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人,魏國公徐達的嫡長女,其母謝氏是謝再興的次女。其父徐達出身貧苦,元末時參加了郭子興的軍隊。郭子興死后,其又成為朱元璋手下一名戰(zhàn)將。
元惠宗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362年),徐氏出生。自幼非常聰明的她,記憶力很好,能夠過目不忘,其父給她講的歷史英雄人物事跡,她都能一一復述,線毫無誤。雖然當時女子讀書者甚少,其父母仍專門為她聘請了一位教師。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讀的書越來越多,因此獲得了一個‘女諸生’的稱號。
明太祖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正月二十七日,十五歲的徐氏嫁給朱元璋第四子,時年十七歲的燕王朱棣,被封為燕王妃。徐氏仁孝溫和,朱元璋的馬皇后不只一次當眾稱贊這位兒媳婦。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徐妃為朱棣生下長子朱高熾。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徐氏生下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第二年十二月,徐氏又生下第三子朱高燧。圖為仁孝皇后徐氏畫像
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燕王朱棣的哥哥朱標之子繼位,是為明惠帝。即位后的他,遂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這嚴重威脅到各藩王的利益,坐鎮(zhèn)北平的燕王朱棣于是起兵反抗,隨后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明惠帝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七月初五,在朱棣前往大寧向?qū)幫踔鞕?quán)借兵之時,面對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燕王妃徐氏親自登城督戰(zhàn),與世子朱高熾成功保衛(wèi)了北平城,為燕王回師消滅李景隆的軍隊贏得了寶貴時間。同年十月十六日,燕王在大寧得到北平戰(zhàn)況時,對自己這位賢妻大加稱贊。
明成祖永樂元年(壬午,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歷時整整三年的靖難之役終于結(jié)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軍攻陷,燕王妃徐氏再次踏進皇宮時,已經(jīng)是這里的女主人了。同年七月,朱棣登基為帝,是為明成祖。十一月十三日,徐氏被冊立為皇后。做為妻子,在丈夫竭力為自己正名時,徐皇后也傾盡全力相助丈夫。她于是編寫了一部《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jīng)》頒行天下,她還編寫了《內(nèi)訓》二十篇,《勸善錄》一部,這些文字旨在推行針對女性的教育,并倡導修德勸善,為自己更為丈夫贏取民心。除此之外,徐皇后還曾向明成祖要求召見大臣們的妻子,并對她們說:“女人侍奉丈夫,并不僅僅是關(guān)心他們的衣食起居,應(yīng)該對他們的前途事業(yè)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勸告,不易被男人采納,同樣的話妻子來說,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與皇上朝夕相處,從不以私欲開口,所說的一切都以生民為念。希望你們也能以此自勉。”
明成祖永樂五年(丁亥,公元1407年)夏,徐皇后不顧炎熱,仍伏案審訂她的著述《內(nèi)訓》和《勸善錄》,因為長期的勞累,致使她突發(fā)疾病。七月,做了四年皇后的徐氏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最后一次勸諫朱棣,讓他愛惜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不要驕慣自己的娘家。她還叮囑太子朱高熾說:“我一直惦記著當年在‘靖難之役’初起時,為守住北平城而應(yīng)命作戰(zhàn)的將士妻子,感念她們的功勞和付出的傷亡。想要趁著皇帝日后北巡的機會,親自向她們以及她們的家人贈予嘉獎?chuàng)嵝?。只可惜我再也無法完成這個宿愿,這是我此生唯一的恨事?!毙旎屎笕ナ罆r年僅四十六歲,朱棣對結(jié)發(fā)妻子的去世非常悲慟,他為徐皇后上謚號為‘仁孝皇后’,并從此不再立后。
明成祖永樂七年(己丑,公元1409年),朱棣北巡,回到了盛滿往事的北平,并著手遷都事宜。同年,他在昌平天壽山開始營建自己的陵寢。
明成祖永樂十一年(癸巳,公元1413年)正月,長陵落成,仁孝皇后徐氏的梓宮從南京出發(fā)前往北京。同年二月,安葬在了長陵。后來,其子朱高熾即位后,追謚生母徐氏為‘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圣文皇后’。
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甲辰,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壯心未己的朱棣病逝于征漠北的途中,享年六十五歲。同年十二月,朱棣與徐皇后合葬長陵。
考古發(fā)現(xiàn):明長陵位于天壽山主峰南麓,在北京十三陵中,其建筑規(guī)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qū)內(nèi)最為主要的旅游景點之一。長陵的陵宮建筑,占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
第一進院落前設(shè)陵門一座,其制為單檐歇山頂?shù)膶m門式建筑,面闊顯五間,檐下額枋、飛子、檐椽及單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構(gòu)件;其下辟有三個紅券門。陵門之前建有月臺,左右建有隨墻式角門。院內(nèi),明朝時建有神廚(居左)、神庫(居右)各五間,神廚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廚、神庫均毀于清代中期,碑亭則保存至今。
第二進院落前面設(shè)殿門一座,名為祾恩門。據(jù)《太常續(xù)考》等文獻記載,壽山諸陵陵殿名為‘祾恩殿’,殿門名之為‘祾恩門’,是明世宗朱厚熜親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恩字取‘罔極之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