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的制作歷來重視陰陽五行之道,“以火助水舒枯木,生水走脈展茶性”這一類的描繪似乎蘊含著諸多道家的精神。又有著濃厚的傳統(tǒng)?;蛟S,當(dāng)初的煉丹與焙茶存在著莫大的關(guān)系。
最早安溪人做鐵觀音的時候,還用雜木燒煉的木炭焙茶,其炭相碰之時鏗鏘有聲,密度堅硬。只是時至今日。當(dāng)鐵觀音越來越走清香的路線時,炭焙幾近絕跡。所以,茶中的炭香更多需要從武夷巖茶當(dāng)中去尋找。
許多人一接觸到巖茶,就覺得有一股特有的炭火味,等到真正愛上巖茶,卻愛上了這股特有的炭火味,皆因為這種炭火味表現(xiàn)得富有生氣與活性。一泡好的巖茶,先是以其幽長或銳細(xì)的茶香、再以巖韻醉倒四方。
炭焙,顧名思義,指利用上等好炭的余火持續(xù)焙茶。炭焙時,焙籠中的溫度約在120攝氏度左右。
一戶茶農(nóng)家里,沿用傳統(tǒng)炭焙工藝的話,平均一天只能焙上幾十斤的茶葉,而電焙的效率就高得多了。所以出于效率與成本的考慮,炭焙茶變得少了,很多人只把好的頂級的茶拿去炭焙,而一般的茶就用電焙。只是我們相信,“文火慢燉”才有可能出好茶。
炭焙之前,焙窟一定要先清洗干凈。然后在底層鋪上炭,從中間點火先燒著,邊上放長條形的木炭繞成一圈,20分鐘后,再加炭,如此重復(fù)兩三次后,再在焙窟的最上層放上細(xì)的炭。燒透之后要蓋灰,炭焙師會從早晨忙到半夜。
第二天,茶葉就可以拿來焙火了。焙茶時,茶葉要放到焙算中。如是茶葉較細(xì)的話,40分鐘要翻動一次;茶葉條索粗的話,1小時翻動一次。這一窟的炭火可以焙上一個星期,前面幾天,火溫很高,可以先試焙一些普通的茶葉。焙時注意控制溫度,還要及時翻動。
在武夷山市巖茶廠,他們每天都會焙不少的茶葉。炭焙過程當(dāng)中,處處需要精耕細(xì)作,也需要一個很有經(jīng)驗的炭焙師,缺乏炭焙經(jīng)驗的,一兩個小時都會把茶葉弄炭化了。據(jù)介紹,炭焙時要讓炭木充分燒透。沒燒透的炭木要放到爐子里重新燒紅后,再用耙子打爛,才能放到焙窟中。第二天焙茶,先用焙刀壓緊火堆,小心炭木問的漏洞,火溫不能超過130攝氏度,否則容易冒煙。老的茶師拿手在焙籠上探一下就知道溫度,控制火溫更多靠的是經(jīng)驗。每一籠的茶葉,大約是5斤多,厚度在10厘米左右。如同人們挑擔(dān)子,再有力氣的人,如果擔(dān)子超過200斤肯定就會走不動,因此待焙的茶量如果太重太厚,火力就吃不上來。
茶湯的活性,有人把它歸之于炭焙時給茶葉帶來的負(fù)離子的作用。好的山場的茶葉,經(jīng)過炭焙后,更能體現(xiàn)其地域的厚實與優(yōu)勢。其香氣內(nèi)斂、醇厚。炭焙,更體現(xiàn)茶的本質(zhì)。通過炭火的高溫,低沸點芳香物質(zhì)揮發(fā),苦澀感轉(zhuǎn)化為醇厚,茶更利于保存,不易返青。
在茶的烘焙上,水分從鮮葉排出的方法是以滲透蒸騰的輸送方式。先后次序為先葉肉。再葉脈、柄、莖。烘焙時如溫度上升得太快,則焙后茶湯易渾濁,且茶葉外干內(nèi)濕,就容易變質(zhì)。升降火太快則入口喉部干燥。湯水不會柔順。如焙前茶葉含水太多,則三泡后茶湯比三泡前重,苦澀味也重,焙茶也只能起到緩和的作用。
每到茶季,他和兒子就輪流休息。在焙茶間百多度的高溫里面,老徐還要身著長袖,秋季還算是好的,如果在暑熱的天氣里,那種酷熱可想而知。每一片巖茶濃濃香氣中都蘊含著幾多人的汗水與心血。老徐談到炭,就顯得惋惜起來。他說,現(xiàn)在很難得有好的炭了,炭木常常還會被人灌了水,很難再聽到那種清脆的金屬之聲了。老徐說自己小的時候,做一堆炭要花上六七天的時間,在山里的窯洞中,一米高的柴火燒到有咖啡色煙時。窯門用泥巴封住,過一段再封煙囪,溫在那里好幾天,再出炭,炭就干燥得不得了,又輕。
對于時下的竹炭,老徐還是情有獨鐘的,他認(rèn)為拿竹炭焙茶更好用,香氣更清新。雜木炭可以焙10天,竹炭可以用到12~15天呢。就看你是不是用得習(xí)慣。在許多人看來,竹炭并不適用于焙茶,這是因為他們并不熟悉竹炭的性能,就像焙茶師不熟悉茶的性格,就做不好焙茶的事情。
長在山陰的茶葉,炭焙的時間就要短;太陽充分曬到的茶葉葉片就厚,就需要多花點時間焙。
炭焙當(dāng)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茶末不能落下去。否則就會燒焦,便使待焙的茶葉吸收了焦味,畢竟茶的吸附性是最強的。
建議焙茶的時候,把焙房的窗子打開一點,一邊通氣,就不會有雜味。
注重香氣的好茶用60攝氏度到80攝氏度的火溫來焙就可以了,這樣香氣就能保留得住。水仙約90攝氏度,肉桂約80攝氏度,茶香氣會保留得更好。
吃火8小時還不算到位,真正想焙到茶葉骨頭里,需要24小時。某些色種茶,有時候都超過30個小時。這樣焙到位的茶葉,放幾年都不會返青。
焙得到位的茶葉,剛出籠的時候像棉花一樣有油感,滑滑的,綿綿的,都不會感覺到刺手。
炭焙茶一般放一兩個月后,火味漸漸退去,茶葉的品種味就全出來了,泡茶時,前面兩泡,是會有火味的。但在這之后。品種味明顯了,就可以好好體會好茶所帶來的活性。何謂火功?
火功指的是茶葉吃火的程度,與炭焙時間有著極大關(guān)系。按照傳統(tǒng)的劃分,火功與吃火時間具體可分為:
(1)輕火的火功:茶葉焙3~4個小時;
(2)中輕火的火功:茶葉焙6~7個小時;
(3)中火的火功:茶葉焙12個小時;
(4)中足火的火功:茶葉焙14~16個小時;
(5)足火的火功:茶葉焙24小時左右。
炭焙茶與炭化茶的簡單區(qū)別在于,后者由于過分烘焙,導(dǎo)致茶葉炭化,呈現(xiàn)木炭般的質(zhì)感。為此,茶葉在浸泡過后仍然無法舒張,依舊是黑乎乎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