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來自高考語文寶典 00:00 06:14
文案 | 月亮 音頻 | 紫晗
小伙伴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復(fù)習(xí)一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首先讓我們先來回顧下這首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出身儒學(xué)世家,唐代文學(xué)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約作于乾封(唐高宗年號,公元666年正月—668年二月)年間,是王勃為送別一位到蜀地任縣令的杜姓朋友而作。此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
首聯(lián)“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意境氛圍:
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qū)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
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fēng)煙迷蒙的蜀地。
這一開筆創(chuàng)造出雄渾壯闊的氣象,使人有一種天空寥廓、意境高遠的感受,為全詩鎖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diào)。
煉字“望”:
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lián)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wèi)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喻了惜別的情意?!巴弊植粌H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
頷聯(lián)“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詩人情感:
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是遠離故土、宦游他鄉(xiāng)的人,離別乃常事,何必悲傷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遠走天涯,舉目無親,更覺惆悵,作者在這里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藉以減輕他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之中顯現(xiàn)詩人胸襟的闊大。
頸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哲理句理解:
境界又從狹小轉(zhuǎn)為宏大,情調(diào)從凄惻轉(zhuǎn)為豪邁?!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nèi),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現(xiàn)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尾聯(lián)“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情感變化:
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為離別淚濕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足見情深意長,同時,全詩氣氛變悲涼為豪放。這首詩四聯(lián)均緊扣“離別”起承轉(zhuǎn)合,詩中的離情別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現(xiàn),又具有深刻的哲理、開闊的意境、高昂的格調(diào),不愧為古代送別詩中的上品。
少府:官名。
同:一作“俱”
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huán)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nèi)。
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guān)中之地,即今陜西省潼關(guān)以西一帶。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
好啦,快來做一下練習(xí)吧
練習(xí)
1.離別讓人傷感,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離別時的豁達情懷。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點明送別之地和游人將去之地,描寫景物為離別創(chuàng)設(shè)環(huán)境氛圍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勸慰友人不要哀傷,表達出詩人豁達、爽朗的胸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朝陸龜蒙《別離》詩中有“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的詩句,由此可聯(lián)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4.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5.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