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月底到四月間,家鄉(xiāng)房前屋后的香椿樹總是不負好春光,貌似這個春天就只屬于它們,一叢叢、一樹樹地歡長著,好像要把鉚了一冬天的勁,一下子全施展出來。香椿樹剛冒出的嫩芽,或顏色微紅,或青蔥滴翠。香椿芽的清香融化在春天里,氤氳在村莊的每個角落,招惹過往的人們。于是,喜好香椿美味的農(nóng)人,就再也控制不住肚里饞蟲的勾引,急不可耐地要上前采摘了。
人,總是得愛著點什么,才算是享有生活的趣味。小孩子是這樣,大人們何嘗不是這樣。家鄉(xiāng)人對香椿芽的喜愛是從骨子里生出的(當然,也總會有幾個會說受不了香椿的那股子味,別人吃的時候,總是躲地遠遠的。就像玫瑰雖美,卻有人偏不喜歡它有刺,但并不會因此影響了玫瑰美艷),我們這里,香椿芽的吃法可是多了去了,但各有講究,奧妙不同。
香椿芽拌豆腐就是最常見的一種。剛從樹上采下來的新鮮嫩芽,肥嘟嘟、油亮亮,小心地捧在手里,柔嫩地讓人不舍得用一點力,那種愛惜,絕不遜色于握著嬰兒的小手。
炒菜的鐵鍋,洗了又洗,加上兩瓢水,柴火灶大火燒開,再把淘洗干凈的香椿芽丟進沸水里,香椿芽在鍋里打個滾,就必須趕緊撈出來,放進清水里冷一下,這叫“過涼”,是為了避免燙過的香椿芽發(fā)蔫。趁著剛焯過香椿芽的熱水,把幾塊切成薄片的老豆腐放進沸水鍋里煮。煮豆腐也是有講究的,火候不到有豆腥味,火候過了豆腐發(fā)硬。要先看水,煮豆腐的水開始有翠色出現(xiàn),在用勺子挑起來一塊,豆腐明亮,顫而不斷,這時候剛好。撈出來放進冷水里過涼。
準備就緒,老豆腐碼成一摞,先切成半公分厚薄的長條,再橫刀切丁,大小也半公分,這樣既均勻美觀又便于食用。擠干水分的香椿芽切成玉米粒大小的碎末。豆腐丁和香椿末一起放進調(diào)菜的盆里,加少許鹽拌勻,裝進一個好看的盤子里,淋上幾滴豆油(千萬不要加香油,也不要加蔥姜,那樣會損害香椿獨有的香味。)嗬,一道絕對的美味,若是有好酒的,再斟上一小杯鎮(zhèn)里商店買來的老酒,那種逍遙和舒坦,就如剛?cè)⒘艘粋€十八歲的新媳婦。
香椿芽炒雞蛋也是難得的美味。這道菜做法看似簡單,要做好也不容易,炒雞蛋的火候是能否做好這道菜的關(guān)鍵。幾枚地道的草雞蛋,打在碗里攪勻,地鍋燒地滋啦啦地響,倒進去一大勺純豆油,只待鍋里的油冒出青煙,攪散的雞蛋液順著沾滿油的鍋邊,轉(zhuǎn)著圈倒進去,用鏟子把即將炒熟的雞蛋攪散,撒上切碎的香椿芽和鹽巴,拌勻即可裝盤。
香椿鹵也好吃。洗凈的香椿芽晾干水分,裝在一個大一點的盆里,鋪一層香椿芽撒一層鹽,腌上個把兩個小時,用手揉一揉,這樣是為了每片葉子都能入味,但是不要太用力,把香椿芽揉碎了就不好了。然后再準備一個可以密封的壇子,把腌制好的香椿芽裝進去,密封起來,什么時候想吃了,打開蓋子,香椿芽的濃香就一下子鋪地你滿身滿臉,用干凈的筷子挑出來一小撮,隨便你怎么吃都是美味。
如果有懶人或者沒時間做,那也好辦,摘幾顆香椿芽,洗凈,再挑兩根老咸菜或者幾根馓子,和香椿芽一起鋪在煎餅上,卷起來直接吃,這種粗獷的原生態(tài)吃法,也是誘人的很。
當然,現(xiàn)在年景好了,人們餐桌上的菜肴也更豐富。但是,我依然對香椿芽情有獨鐘,喜愛有加。自從搬到城里住,老家的香椿長得再喜人,也難得有暇去采摘,以至于每每因此唏噓不已。妻每次去買菜,我總是反復(fù)交待一定要買回來一小把香椿芽,以滿足我饑渴的胃,慰藉想念老家味道的心。好在,妻也幾乎每次都能如我所愿,真好。
年輕人的忙碌自不必說。快節(jié)奏的生活往往讓很多人無暇好好享受一頓安靜的美食,時尚的青年人開始垂涎西餐,更匆忙者干脆點了外賣。這樣的吃飯,就像碎片式閱讀的快餐文給予人的知識局限性和散亂性一樣,根本解決不了飲食之于人的滿足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飽足感和美味。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飲食帶給我們的心理愉悅,還有與家人共同進餐的溫馨感和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