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證理論源流
“甘露”指甘美的雨露。老子謂“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蓖鯐x三曰:“消暑在于消濕祛熱……濕熱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氣潛消”,故名“甘露消毒丹”。
王士雄載露消毒丹,注有“天士”二字,其原文謂:“甘露消毒丹:治暑濕霍亂,時感痧邪及觸冒穢惡不正之氣,身熱倦怠,脹悶肢酸,頤腫咽疼,身黃口渴,虐痢淋濁,泄瀉瘡瘍,水土不服諸病。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疫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主之。凡醫(yī)臨證,亦當(dāng)準(zhǔn)此化裁,自可十全為上?!蓖跏险撚梅ㄔ弧笆晃恫豢杉訙p,生曬研末,瓷瓶密收,毎服三錢,開水溫服,日二,或以神曲糊丸如彈子大,調(diào)化服亦可。此丹治濕溫時疫,著效亦神。累年同人合送,價廉功敏,無處此方右者。一名普濟解疫丹?!?/p>
本方經(jīng)過王士雄推廣以來,被后世廣泛用于臨床,至今已經(jīng)成為治療濕熱病的經(jīng)典方劑。
(二)方證特點及其在雜病中應(yīng)用機制
甘露消毒丹方用藿香芳香化濁,宣化上焦之濕;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宣化中焦之濕;茵陳、滑石、木通滲利下焦之濕;從而三焦分消以治濕。另用薄荷、連翹、射干、黃芩、川貝母清熱解毒、清利咽喉、清熱化痰以治熱。
甘露消毒丹制方特點有四:其一,化濕、清熱而清熱之力勝于化濕,適用于濕熱并重而熱毒郁結(jié)偏重者。其二,三焦分治,但重在清化中、上焦特別是上焦?jié)駸?。其三,薄荷、連翹、射干、川貝母四藥并用于清化濕熱方中,尤能利咽化痰、開結(jié)解毒,形成本方的標(biāo)志性特點。正是由于這一配伍,該方用于治療濕熱邪毒蘊結(jié)咽喉、肺絡(luò)所致的咽痛、咳喘等證具有特殊的療效。其四,方中重用茵陳至十一兩,是其余各藥的二至三倍,這正是本方治療卓效的機制之所在。
甘露消毒丹的證:王士雄所述證:發(fā)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尿赤便閉,吐瀉虐痢,淋濁瘡瘍,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等;并主水土不服諸病癥。
方證的特征性證:舌紅、苔黃膩,咽喉不利,咳喘,胸悶腹脹。
甘露消毒丹的組成特點奠定了該方能夠治療咽痛、咳喘、黃疸、淋濁、瘡瘍等病癥的方理基礎(chǔ),故可廣泛地用于雜病的濕熱證。
(三)用治雜病舉例于體會
第一,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湯治療濕熱喘:其特點是痰多而粘,痰色或白或黃,胸中發(fā)滿,脘脹納呆,身體困倦,咽喉不利,兼小便色黃,大便黏膩不爽,脈濡為辯證要點。
第二,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治療咽喉腫痛,大便偏干。
第三,甘露消毒丹加青蒿治療不明原因長期發(fā)熱。
第四,甘露消毒丹合大柴胡湯治療黃疸。
(四)有關(guān)問題的討論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藿香正氣散主治范圍有“山嵐瘴疫”,水土不服。臨床實踐證明,藿香正氣散用于食物中毒,水土不服吐瀉等病癥有良好的療效。但是,此方純由辛香溫燥之藥組成,只適用于以寒濕傷中為特征的水土不服證。凡體質(zhì)偏熱之人,或濕熱阻中者,服之多有口鼻干燥,胃脘不適等不良反應(yīng)。甘露消毒丹是治療水土不服的另一首名方,王士雄就曾強調(diào)此丹“并主水土不服諸病”。本方既有藿香、白豆蔻等辛香化濕藥,又有黃芩、射干、連翹、薄荷、滑石、茵陳、川貝母、木通等寒涼清熱利濕藥。從各藥用量來看,寒涼藥遠(yuǎn)遠(yuǎn)大于溫燥藥。因此,甘露消毒丹可以治療熱重于濕的水土不服證。比較遺憾的是,醫(yī)界對于本方的這一作用知之用之甚少,故特別提出,以期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