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小朋友打,父母肯定很心疼,于是,很多父母就會教孩子“打回去!”其實孩子被打未必一定受傷害,家長該怎么辦?根據(jù)情況定論:如果孩子沒覺得被欺負,或者能很快地平復了情緒,那就不用大驚小怪。如果有必要的話,再教孩子反擊。
舉個例子。有一天,作者帶兒子出去玩,結果還沒站定,就被一個叫凡凡的小哥哥給了一巴掌。兒子當時就懵了,作者就馬上蹲下身摟住了兒子;這個時候,凡凡媽媽也迅速扯開了凡凡,然后,先是摸摸作者兒子的臉說:“哥哥這樣做不對,他沒有你棒,你別生氣。”接著拉過凡凡的小手嚴肅地說:“你這樣非常不好?!狈卜惨策€不到三歲,一副笑瞇瞇的樣子,作者估摸他沒有惡意,而凡凡媽處理得也不賴。所以心里雖然痛,但也沒覺得生氣。只告訴凡凡說:“你以后可以輕輕摸弟弟,但是不能打他!”結果呢,作者的兒子也只是愣了兩三秒,然后就和沒事了一樣。之后說起這事,兒子也說:“不痛,也不生氣。因為我比凡凡哥哥棒!”你看,有些事大人們看得很重,但是孩子并沒有很在意,只要家長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大事很容易化小。
那一旦孩子真的和別的小孩產生了肢體沖突,家長應該怎么辦呢?具體可以有幾種做法:
首先:是非觀念必須明確。不管孩子有沒有受傷,家長都應該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還應該告訴打人者,“你是不對的,你不能打我?!边@是最基本的原則。
其次,教會孩子一些震懾對方的小技巧,讓孩子增強自我意識。比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別人打你了,并不是你弱,而是你比他更懂事,但是你不用怕他。你要在說話的時候盯著對方的眼睛看,特別是對方不友好的時候,更要這么做。另外,如果你很生氣,就要有生氣的表情,讓對方感受到;當你覺得被欺負了,你要顯示勇敢的表情。這是美國兒童心理專家的建議,在被欺負的時候,你臉上的表情比你說什么更重要。
第三,為了防止對方進一步侵犯,教會孩子立刻推開對方,并迅速離開。第四,如果對方還繼續(xù)追打,要讓孩子明白,大人是可以保護他的。所以孩子一定要大聲喊叫,尋找大人的保護。
第五,如果孩子自己打回去了,也不要責怪他??梢詥枂査淮虻母惺?,表達自己的共鳴;再聊聊打回去后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情緒被排解了,告訴他回擊也要適可而止,注意分寸。最后,和孩子強調,遇到類似情況,記得回來告訴爸爸媽媽。要讓他明白爸媽永遠會保護他、理解他,也愿意幫助他更好地應對不同的局面,不要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緒壓在心底。
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處理沖突很重要。家長的過多參與,可能會讓孩子沒機會回應對方,失去自己積累經(jīng)驗的機會。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正確地關心、引導,讓孩子找到保護自己的最佳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