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欠揍的小屁孩兒
欠揍的小屁孩——這是說我自己呢,當然,主要是指兩三歲到四五歲的我。
那時候一大家人在一起住,我是最主要的開心果,寶貝著呢。最寵我、最放縱我的,要數(shù)奶奶,她是我的第一靠山,爺爺緊隨其后,是我的第二靠山。
先說說一些欠揍時刻吧:
睡覺:夜已經深到不知幾點了,我從睡夢中醒來,哇哇大哭,我要找奶奶。爸爸媽媽當然哄我說爺爺奶奶睡了,明天早晨再找,我說啥也不行,哭得個驚天動地。沒多久,奶奶打發(fā)姑姑過來問,這是怎么了?聽說我要找奶奶,奶奶在那邊的窗口喊:趕緊抱過來!于是,我成功地轉戰(zhàn)到奶奶屋里繼續(xù)睡。這個把戲我不知道重復過多少次,有時候是從爺爺奶奶屋轉戰(zhàn)到二叔的屋里,有時候一夜就轉移兩次。我一哭,一大家子人就別想睡消停。最欠揍的是,我當時已經有了記憶,我恍惚記得當時心里在想:我再哭大聲點,爺爺奶奶就會過來抱我!
吃飯:現(xiàn)在姑姑還常常取笑我,說我小時候最能折騰人。那時候我吃飯要在碗上堆個“小山”,喝粥要滿到往外溢,吃餅要最大的那一張,還不能掰,要不我就哭給你們看——反正有人心疼!而且我吃飯的碗是專用的,我現(xiàn)在還記得,是一個綠色帶花的小瓷碗。當時雖然住在一個大院里,但分三處開伙:爸爸媽媽、二叔二嬸、爺爺奶奶老叔老姑,我是游民,但不論“游蕩”到哪里,都要用我的綠瓷碗吃飯。有一次二叔不小心將我的碗打了,呵,這可成了一個大事件,我無論如何都不吃飯。最后,竟是二叔專門坐車去市里買了個碗——車費夠買好幾個碗的!這事兒二叔“耿耿于懷”好多年。
玩耍:我的玩簡直是為所欲為。想要什么,不給的話,就沒完沒了地鬧,直到答應我為止。還不讓別人說,比如,我有一次扯著背心裹住膝蓋,二叔只提醒了我一句,我就哭起來,一定要讓奶奶打二叔一頓才行,奶奶沒辦法就真“打”了二叔一下,長大了才明白,那是做給我看的。還有一次,我玩膩了,非要讓奶奶背著我,但奶奶有氣管炎,身體很虛弱,鄰居都說不能背,我就是不依不饒,最后奶奶還是背了。那之后半年,奶奶就去世了,現(xiàn)在想來,這件事情最欠揍!
奶奶去世,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那時候我才五虛歲,還能記得奶奶葬禮的情形。我當時還不大明白,最寵我的人走了,我最硬的靠山不在了。沒有奶奶撐腰,其他人就不那么慣著我了,我也乖了不少。緊接著,妹妹出生了,到了夏天,妹妹才幾個月,家里沒人帶孩子,我就成了妹妹的保姆,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
因為我撒嬌耍賴的時刻,已經有了記憶,還朦朧記得當時的心理活動。所以我很擅長和愛哭鬧的小孩過招。
一、哭是武器。我心里清楚的很,小孩子哭,除了餓了、困了、身體不舒服或者受傷,最常見的就是把哭當作武器,逼迫大人就范。這個時候,如果像我奶奶一樣,不加識別地支持,就會越來越嬌氣,凡事都要挑戰(zhàn)規(guī)則,很難纏。
二、對哭鬧的免疫力。后來,我再遇到像我當初一樣欠揍的小孩,當他提出不合理要求,不論怎么哭鬧,我都不會答應,心里還很得瑟地想:你玩的把戲,姐姐我?guī)资昵熬屯孢^,哼!倒也不會真的揍他,我向來反對武力解決問題。小孩子的招數(shù)有限,讓他都使個遍,如果他見怎么都難以達到目的,才舍不得那么多眼淚呢!
三、第一逆反期。一般說來,從兩歲到五歲之間,孩子處于第一逆反期。這時候的小孩通常逆反心理很強,故意反抗,執(zhí)拗,任性,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不聽話。這時候的孩子很喜歡說“不”,對某件事情也會固執(zhí),比如要求爺爺喂飯,換個人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