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明朝大案第5期:
講到朱重八出家當了和尚,沒多久就開始了乞討生涯,大約四年之后他再次回到了皇覺寺,而命運就在這一刻發(fā)生了改變。
那么這個時候的天下發(fā)生了啥事呢?
楊角風談明朝大案第5期:元朝朝廷花錢賑災,為什么老百姓不感謝還造反?背后秘密鮮為人知!
一、
我們前面提到的黃河決口,災民遍地,由于決口遲遲無法愈合,災難也就遲遲無法消除。對于元朝統(tǒng)治者來講,死點漢人,對他們影響不大,但是死多了,畢竟不忍,就算是一個漢人性命等價于一頭毛驢,那也是條命啊。蒙古人那點文化,決定了他們的眼光,不管是征服蒙古其他部落,亦或者歐亞大陸,他們都把征服的人當做自己的財產(chǎn)對待,不然不會官方刻意分個四等人出來。
而此時黃河兩岸的財產(chǎn)不停流失,統(tǒng)治者必然心疼,心疼過后,就得亡羊補牢,也就是得治水啊。
其實放在任何一個朝廷,這種事情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治水,而老百姓也樂于治水,就算是因為治水而死,也總比淹死、餓死要強的多。
但是問題也來了,治水是應該治,關鍵是派誰來治呢?
按照常理,治水的主力應該是朝廷,治水的人以軍隊為主,翻翻二十四史,正兒八經(jīng)的朝廷都會這么做。
比如北宋時期,泗水和汴河發(fā)洪水,任諒任當?shù)氐霓D(zhuǎn)運使,立馬調(diào)動周邊的軍隊抗洪賑災:
“諒親部卒筑堤,徙民就高,賑以米粟?!?/p>
比如1892年天津洪澇災害,淮軍將領衛(wèi)汝貴帶領2000名戰(zhàn)士連夜挖溝泄洪,拯救老百姓。
元朝統(tǒng)治者再荒淫無度,也必然懂得這個道理,就算他們翻閱前朝的歷史,按葫蘆畫瓢也知道得賑災,可是一定要軍隊賑災嗎?
二、
要知道災民需要糧食和銀兩安置,軍隊去治河又得花糧食和銀兩,為什么不讓災民自己去賑災呢,這樣豈不是省了一半的糧食和銀兩?
“脫脫”丞相自認為比漢人聰明,不然漢人為什么被蒙古人統(tǒng)治呢?他把想法跟“鐵鍋”皇帝一說,皇帝也很高興,此招妙哉,不愧是“賢相”啊,花一半的錢,干兩樣,妙!
這就是對漢家文化學術不精的后果,只學到了皮毛,沒有學到精髓。但凡好好翻翻歷史書,看一下漢人有沒有這樣賑過災,再好好琢磨一下,“脫脫”丞相也不會出這么個損招。
就算是放在現(xiàn)在社會,賑災的主力仍然是軍隊,決不能讓老百姓自己救自己,那樣,沒得救!
后來的元朝統(tǒng)治者確實也想不明白,我們好心花錢、送糧讓你們治水,都是為了你們好,你們怎么還反了呢?
是啊,為什么這么好的事,老百姓要反呢?
其實老百姓自古都很老實的,就算是窮,就算是沒飯吃,就算乞討,下跪,寧可餓死,也很少會想到造反。
可是如果把一群這樣的人弄到一起,他們可就不是他們了,想想最近什么港發(fā)生的事,不就是一群人吃飽了沒事干,走到大街上閑逛,最后一激動,干出點沖動的事嗎。往身邊講,比如現(xiàn)在的工廠,如果招工一個地方的人多了,一樣會鬧事,他們可不管誰對誰錯,難管的很。這玩意放在過去是一樣一樣的,你把干草分開放,你用心點都不一定點的著,要是都堆在一起,你不小心扔塊石頭,就有可能燎原……
紅巾軍起義說白了,就是這么回事,畢竟著火三要素中的氧氣和可燃物準備好了啊,此時就差點火源了。
三、
難道元朝朝廷都是蒙古人當官,為什么漢人官員不提醒一下呢?
提醒?那真是高估了他們,當年蒙古人打敗南宋,那些投降的漢人沒少使力。此時這些漢人官員跟當年投降的那些人是一樣一樣的。
他們想的可不是什么家國情懷,就算有,也只有一個“家”,他自己的“家”!歷朝歷代因為貪污賑災款殺了多少官員,想必不用我說,數(shù)不勝數(shù),這種官員就盼著鬧災弄點錢呢,更何況還是官場更加腐敗的元朝。
“鐵鍋”皇帝把銀子拿給“脫脫”丞相,“脫脫”丞相再把銀子拿給戶部,戶部下發(fā)到省里,省里再到府、州、縣,層層盤剝,到了老百姓手中,毛都沒啦。
朝廷你賑災不用軍隊也就罷了,老百姓也認,畢竟自己救自己嘛,可是你光讓干活不給飯吃,那就是你不地道了。
不滿情緒在蔓延,韓山童和劉福通就利用人們這種不滿,傳播這么一句口號“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p>
最后真挖出一個一只眼的石人,難道是天意?
當然不是,這是人為,韓山童他們提前埋起來的,于是一些膽大的真就造反了。這本來就是小風波,不至于席卷全國,而且老百姓也不過是反當?shù)氐墓賳T,不是針對朝廷來的,畢竟不給他們飯吃的是當?shù)毓賳T。
可惜當?shù)毓賳T不管那一套,馬上上報謀反,朝廷呢,也不好好查查老百姓反的真正原因,就是武力蠻橫鎮(zhèn)壓。
四、
但是事情還不至于變得那么糟,畢竟黃河大堤上老實巴交的老百姓還有很多,但是要知道,人與人的命價格是不一樣的。其實不僅元朝,后來的明朝也是這樣,比如殺一個蒙古人或女真人賞30兩銀子,倭寇50兩,造反的少數(shù)民族人民10兩,造反的內(nèi)陸人民3兩,殺普通老百姓,不僅沒錢拿,說不定還得賠一頭驢。
蒙古軍隊不是白來的,得立功領賞啊,就這么幾個起義軍顯然是不夠分的。于是凡是說過“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句話的都當起義軍看待,殺。再后來,凡是聽說過,甚至當著你的面念一句這句話,只要面露異色,殺!再后來,管你是不是起義軍,殺!
于是越殺越多,越多越殺,到最后老百姓是當不成了,也當不成元軍,留下的只剩一條路,既然你們都說是起義軍,那就是起義軍了。
面對越殺越多的情況,元朝統(tǒng)治者開始覺得不對勁,也醒過味來了,敢情是地方官太腐敗導致的起義,于是矛頭又對準地方官員。
地方官員也怕啊,但是顯然技高一籌,懂得借力打力,他們隨之搖身一變,自己成起義軍了,還攛掇身邊的起義軍,真不是我們腐敗造成的,是朝廷造成的,是這個世界的本質(zhì)決定的,外族統(tǒng)治我們就是這么一個下場!
后來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之后,為什么對官員恨之入骨,這是很重要的一條原因,這些官員太精了,跟他們講道理根本講不通,也就只有“流氓”能治這些人。
五、
難道說用軍隊賑災就不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
可以說,要安全的多,這也是為什么美國一些國家賑災時軍隊都帶著槍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暴亂。既然是賑災,必然要深入災區(qū),軍隊賑災的同時,能樹立朝廷良好的賑災形象,還可以穩(wěn)定一下當?shù)刂伟?,同時也對一些想趁火打劫的人起到威懾作用。
其次,軍隊是有軍紀的,言出必行,統(tǒng)一行動,戰(zhàn)斗力又強,后勤也有保障,工作效率要大大提升。
難道當?shù)毓賳T不會克扣軍隊的錢糧?
那他們也得敢???拿槍的會怕穿鞋的?再說,軍隊的開支都是軍隊特殊流程,根本不會經(jīng)過地方官的手。當兵的軍餉是固定的,沒聽說敢明目張膽克扣的,即使有,也不過是100人隊伍報110人,吃空餉罷了。也就是說,軍隊來賑災,吃私貪污的情況要好一些,也不敢拖欠軍餉。比如我們看《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為了保證軍需,甚至可以抄大臣的家的,真實歷史也是如此。
朱元璋當年回到皇覺寺的時候,正是這個時候,天下大亂,到處都是起義軍。朱元璋此時還沒有想過造反,要是他骨子里有造反的基因,早在父母餓死的時候就該反了,顯然他不是這種人。
正所謂躺著也中槍,朱元璋再怎么躲,也躲不過命運啊,偏偏這時候他的小伙伴湯和給來了封信,就這么不湊巧,還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湯和此時已經(jīng)是郭子興下面紅巾軍的一個千夫長,跟反賊通信,這是死罪啊。
走投無路之下,朱元璋先是找到小伙伴周德興算了一卦,這個卦真邪乎,是留在廟中大兇、繼續(xù)流浪大兇、參加官軍大兇,沒別的選,只能投奔起義軍了。
那么接下來的朱元璋又是如何參軍的,而收他當義子的郭子興又是什么來歷?
我是說書人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明史,你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參考資料:《元史》、《明史》